秀珍菇又名袖珍菇、白平菇、小平菇等,因其菇形小、口感柔嫩、美味爽口而得名,是鳳尾菇(印度平菇)的未成熟子實體。秀珍菇質地脆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糖、維生素、微量元素及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長期食用有降血壓、降膽固醇的功能。頗受消費者歡迎,市場需求量逐年擴大,市場售價比平菇高,是取代平菇的優秀新品種,市場潛力極大。我們根據秀珍菇880的生物學特性,經過兩年的試驗探索,總結出其高產栽培技術,使其培養基的生物轉化率得到較大提高。現將該技術介紹如下:
1 栽培季節
秀珍菇屬于中溫型菌類,一般菌袋接種階段當地氣溫不超過28 ℃,進入出菇階段當地氣溫不低于12 ℃。鄂爾多斯地區開春栽培,5—10月份出菇。
2 培養基配制
一般50 kg干料要備足菌種12.5 kg,最好是谷粒種或棉籽殼種,菌齡適中,生命力強。配料必須用無霉變棉籽殼、稻草、玉米芯、雜木屑,拌料前最好在太陽光下曬兩天。配方為棉子殼50 kg、磷肥0.5 kg、尿素0.15 kg、石灰1 kg、水60~70 kg,pH值為8左右。
3 裝袋播種
這一環節是成功的關鍵。先將口寬22 cm的袋裁成45 cm長,然后在縫紉機上豎著扎兩道眼形成四道漏氣孔(這是其獨特之處)。扎上一頭備用,菌種袋或瓶用消毒液洗一下,然后取出菌種放在消毒的盆中并將其掰成蠶豆大小塊狀(切勿揉碎)備用。裝袋時,先在袋底放一層菌種然后裝料,邊裝邊壓實,至約5 cm高,再沿袋邊放一圈菌種,如此中間放五層種,然后用光滑的木棒或鐵棒(2~3 cm直徑)在袋中心向下打一眼到袋底,袋面上再撒一層種,扎上袋口即成。(通氣孔及多層播種是其獨到之處也是成功的關鍵)。
4 發菌管理
與熟料不同,生料栽培前7天的管理要特別小心,由于生料裝袋播種后要發酵產熱,稍不注意就會燒袋而造成雜菌感染而失敗,因而播種后袋與袋間距5 cm碼放。碼一層后在上面放3~4根麻稈再在上面放一層,視氣溫高低而放2~4層,并在中層、上層各選一袋插入溫度計,每天早中晚觀察溫度,超過32 ℃要立即倒堆,降低堆高降溫。一般經5~7天若不燒堆,菌絲就布滿料面,料溫也已穩定,發菌基本上成功。經18~20天菌絲發滿全袋,一般20~30天就可出菇。
5 出菇管理
發透的菌袋,菌絲吐黃水并開始現蕾,就要轉入出菇管理。將發好的菌袋視菇棚大小碼5~10層高,碼牢防倒垛。用刀片將兩頭袋環割掉使兩頭料面全露,這時候管理主要是增加光照、通風、溫度和溫差調節,刺激出菇。提高棚內濕度至90%以上,很快料面就會現出原基。原基出現千萬不能噴水,不能通大風,隨著幼菇出現,逐步增大濕度、通風量。
6 病蟲害及雜菌防治
6.1 做好環境衛生 菇房和床架事先要經過嚴格的滅菌殺蟲,種菇期間應當盡可能做好保溫保濕和通風透氣工作。及時清除菇棚內的菌包、菇根等殘留物及各種垃圾,杜絕菇蚊、菇蠅等病蟲害的滋生。待菇棚內的各種雜物清理后,在菇棚內均勻撒施石灰粉,尤其是菇棚角落處,進行消毒處理。將菇棚四周覆蓋的塑料薄膜、遮陽網等覆蓋物卷起,敞開門窗,保證各座菇棚之間,以及菇棚內部的空氣流通,利用冬季低溫殺滅菇蚊、菇蠅等殘留病蟲害。地勢低洼或200 m2以上的大菇棚,更要加強通風。氣溫高、無風、下雨天,要進行大通風。
6.2 選擇好原料 培養料的質量要符合要求,不能采用被雨淋過的、霉爛的和發酵的原料。在處理原料時,要掌握好培養料的pH值。
6.3 及時消滅病蟲害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認真細致,要多檢查、勤觀察,以及時發現病蟲害,并把它消滅在初發階段。對要出菇或準備出菇的菌袋,經常噴施無公害食用菌專用肥——菇速素或基因活化劑,能提高菌絲抗病能力,并起到增產、提高質量的作用。定期使用低毒、無殘留農藥,切斷昆蟲傳播途徑。
無菇時用浙江省農科院生產的特效食用菌專用治螨劑——蟲螨靈或菇蟲速殺防治,尤以蟲螨靈治蟲效果好,其還有保護和促進菌絲生長的作用。
噴水時,每次每50 kg水中加入改進型萬消靈3~4片(即6~8 g),已經發病的加改進型萬消靈10片(即20 g)治療,或用25%菌毒先鋒加土霉素治療,兩者交替使用效果最好。
6.4 防治雜菌
1)霉菌。霉菌生長于培養料表面,與秀珍菇爭奪營養、水分,有的還分泌出有礙秀珍菇生長的物質。菇房內高溫、高濕、通氣不良是造成霉菌發展的原因。所以,菇房要注意通風換氣,調節房內的溫濕度,保持空氣新鮮。一旦產生霉菌,可用鑷子夾除長有霉菌的培養料,也可用石灰粉薄薄撒在霉菌上,以殺滅霉菌。
2)鬼傘菌。當培養料質量差、pH值偏高、通氣不良、濕度偏高時容易產生鬼傘菌。所以,要馬上針對上述原因,加強防范。一旦產生應馬上拔除。
7 采收
秀珍菇生長很快,條件適宜,菇蕾形成1天后(現蕾后3~5天)即可采菇。子實體成熟標志為菌蓋長至2~3 cm,菌蓋邊緣內卷,顏色由深逐漸變淺。孢子尚未彈射時采收為宜。秀珍菇采收要及時,長到六七成熟時即采收,以免菇體長成大葉菇,降低商品價值和銷售價格。采收時一手壓住培養料,一手抓住菇體輕輕扭轉即可拔下。秀珍菇多為叢生,采收時必須整叢一次性采收完,采時保持子實體完整。秀珍菇生長極其迅速,商品菇的采收時間比較集中,一般從幼菇長成商品菇只需幾個小時時間,不及時采摘,就會超出商品標準而減低價值,因此采摘人員要充分準備和組織。如菇房溫度高于25 ℃,每天應采菇3次以上。
8 采收后管理
8.1 轉潮出菇 采完一潮后及時清理料面,作好轉潮準備。主要是刮去袋口料面的老菌根和一些沒有分化的原基和死菇仔(此項工作應在采菇后當天完成)。每潮菇采摘后既要降低濕度,以利養菌,同時也要防止培養料表面因失水而干燥。所以,采完一潮菇應停水2~3天,保持菇房空間相對濕度在70%~80%,讓培養料表面干燥一點,以防止新鮮料面霉菌病害及防止部分蟲卵的孵化,料面太干時可用噴霧器稍噴一點細霧,在此條件下養菌3~7(或6~10)天(養菌時間視氣溫而定)后,再進行常規管理。每潮菇相隔8~12天可出另一潮菇。秀珍菇整個生長周期3~4個月,一般可采6潮菇以上,產量主要集中在1~3潮,總生物學效率可達100%以上。
轉潮出菇時,再次進行低溫預冷出菇,可使轉潮快,出菇整齊。第二潮菇開始需低溫刺激,在前一批菇采收后,挖除殘留的菇柄及死菇,養菌7~10天,然后利用制冷機制冷,將溫度降到12 ℃后保溫15~20小時,或利用冷庫,在6~9 ℃環境下放置10~15小時后,濕度控制在85%左右,按常規管理,即可轉潮出菇。當出菇5~6潮后,產量明顯減少后,割掉菌袋底部薄膜,照前管理,又可采摘2~4潮菇。
8.2 補充營養液 出菇2~3茬以后,袋內已失水嚴重,這時要補充營養液,以大幅度提高產量。營養液配方為每50 kg水加磷酸二氫鉀0.1 kg、硫酸鎂0.05 kg、糖0.5 kg、石灰0.25~0.5 kg。先做補水器,把噴霧器桿截去噴頭,封住頂部并封成尖頭,把油桶置于高于料袋2 m處,用膠管連上補水器及水桶,把補水器管插入袋中打開閥門補至袋重恢復到原重為止。補水一定要注意三點:一是補水時機要選準,一定要在上茬菇采后,菌絲已恢復將要出菇時進行;二是一定要注意補水量,補水量太小達不到產量,過 大易爛筒;三是補水后由于菌絲要恢復生長產熱,一定要注意觀察溫度變化,防止升溫燒袋而爛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