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黃瓜常在短時間內整行或整片萎蔫甚至死亡,特別是冬季(陰雪天后)發生較為嚴重,直接影響黃瓜質量、產量。
1 萎蔫(死秧)病因診斷
1.1 生理性萎蔫
1)嫁接質量不過關。嫁接過程中,由于刀口過淺(接觸面小)或砧木與接穗親合力不好,導管輸送水分不暢。當植株長大,尤其中午溫室溫度過高,莖葉蒸騰量大時,植株易萎蔫。
2)肥害。在施入底肥時,化肥未能與土壤充分混合,而定植時肥料距根系太近,導致根系受害萎蔫;或將氮素化肥直接施入定植穴內及直接將化肥撒到植株根頸部,都會導致死苗、 萎蔫。
3)低溫連陰雪天或雪后驟晴閃苗。低溫連陰天和雪天驟晴,揭開草苫后植株會突然萎蔫死亡。其原因在于土溫過低,根系活動能力弱,天氣驟晴后,室溫迅速升高,葉片水分蒸騰過快,植株地上地下部不協調,導致萎蔫死秧。
4)土壤高濕低溫、土壤團粒結構差(缺氧)導致漚根萎蔫。黃瓜澆水后若遇連續低溫天氣造成土溫過低,土壤板結濕度大,會導致漚根 死秧。
1.2 侵染性萎蔫
1)黃瓜枯萎病。此病的典型癥狀就是植株枯萎,切開根頸部可見維管束為黃褐色或黑褐色。黃瓜從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發病時,幼莖基部變褐縊縮,萎蔫猝倒。成株期多在黃瓜結瓜后開始發病,初期葉片自下而上逐漸由綠變黃,中午萎蔫早晚恢復,幾天后整株枯死。病莖基部常常半邊縱裂,并有膠質溢出,潮濕時病部長出白色或粉紅色霉層,撕開根莖部,可見維管束已變為黃褐色至黑褐色,并向上延伸。有時病部由第二節至第三節處,形成一條褐色凹陷區并向上發展,而根及根莖外表完好。黃瓜枯萎病病菌從根部傷口或根尖侵入,在根莖的維管束內生長發育,并堵塞維管束,阻止水分和無機鹽運輸,同時分泌毒素引起植株萎蔫。病菌發育和侵染適宜溫度為24~28 ℃,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0%,易發病。連作重茬,農家肥未腐熟,土壤黏重及土壤中發生線蟲病時發 病重。
2)黃瓜根腐病。通常為嫁接黃瓜擬莖點霉根腐病。一般結果后陸續發病。病程較長,開始白天葉片出現萎蔫,早晚或陰天尚可恢復,持續幾天后,下部葉片開始枯黃,且逐漸向上發展,導致瓜條發育不良。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作砧木的黑籽南瓜的莖基部出現了水漬狀褐變腐敗,致使全株枯死;二是砧木根部可見細根基部變褐腐爛,主根和一部分側根也變為淺褐色至褐色,嚴重時根部全部變為褐色至深褐色,后細根基部發生縱裂,并在縱裂中間產生灰白色黑帶狀菌絲塊,在根皮細胞可見到密生的小黑點,導致根部失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造成植株死亡。病原菌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病原菌發育適溫為24~28 ℃,最高32 ℃,最低8 ℃。冬季低溫、重茬地、低洼地或植株光照不足、機械損傷嚴重時發病重。
3)黃瓜蔓枯病。危害葉片、瓜條、莖蔓。葉片受害時,多產生直徑10~35 mm圓形或半圓形大斑,在葉片邊緣發生時多形成“V”形或近圓形褐色病斑,干燥時易破碎。瓜條感病產生黃色褪綠斑,隨著病情發展,病斑凹陷變褐,瓜條畸形彎曲,有時溢出琥珀色流膠。瓜蔓受害時,多在莖節部出現黃褐色油浸狀病斑,病害嚴重時莖節變黑,折斷腐爛,病部常縱裂干枯后呈黃褐色或紅褐色,嚴重時整株凋零枯死。蔓枯病的特點是所有病斑上均有黑色小粒點。病菌生長最適溫度為18~25 ℃,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時易發病。重茬、種植過密、植株長勢弱、偏施氮肥及土壤高濕時發病重。
2 防治措施
2.1 種子和土壤消毒 將種子用55 ℃溫水浸泡15分鐘,然后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浸泡1小時,或用40%甲醛100倍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沖洗干凈后,浸種催芽。溫室消毒可在育苗前每畝棚室用硫磺粉2~3 kg,加敵敵畏0.25 kg,并拌鋸末4 kg混合均勻,分4~5堆點燃密閉棚室一晝夜,可消滅棚內病原菌。土壤消毒每畝可用50%多菌靈4 kg,或土壤消毒王0.5 kg,摻細干土5~10 kg,定植前撒施于穴內,滅菌效果好。
2.2 高溫烤棚滅菌 利用夏秋高溫季節,在大棚閑置期,每畝用石灰氮100 kg(或生石灰200 kg)、牛羊糞2 000~3 000 kg均勻撒施,深翻土壤30 cm,耙平地面澆透水,并鋪上地膜,密閉棚室20~30天,使棚內最高地溫氣溫達50~60 ℃,可有效殺滅各種土傳病菌和根結線蟲。
2.3 改進栽培措施防病菌侵染 最好與非瓜類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如與蔥韭蒜實行2~3年輪作,病害將明顯減輕。侵染性土傳病害,在高濕條件下易發病,因此在溫室內要實行高壟寬窄行、壯苗全地膜覆蓋栽培,并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加強通風透光,提高地溫,降低濕度。有機肥料一定要發酵腐熟,或施用酵素菌漚制堆肥,同時采用綠豐生物肥和配方施肥技術,減少氮素施用量,以減少病原菌侵染,增加黃瓜植株抗病能力。
2.4 采用生物秸稈反應堆 挖寬60~70 cm、深25~30 cm,溝長根據壟的長短確定,每畝用菌種10 kg、麩皮200 kg、秸稈6 000~7 000 kg,建置秸稈反應堆。反應堆既能在冬季提高地溫、釋放二氧化碳、提供養分,又能起到松土、壓鹽、防病、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從而減少化肥和農藥用量,提高蔬菜產量和商品率。
2.5 提高農藝水平預防生理性萎蔫
1)提高嫁接水平。嫁接刀口可適當切深或切長一些,以增加愈合面積。
2)科學施肥。禁止將各類化肥直接追施到根莖部,以防引起肥害。
3)做好陰雪天氣棚室管理。加強棚室保溫和維護,每天堅持揭放草苫,并掃除膜上積雪。天氣驟然轉晴后,要及時采取揭花苫、噴溫水、緩升溫等措施,嚴防植株發生萎蔫。
4)苗期及定植緩苗后,控制澆水,以促進根系發育。冬季灌水要掌握“三澆三不澆及三控”原則(即晴天澆,陰天不澆;晴天上午澆,下午不澆;暗水澆,明水不澆;苗期控制澆水,連陰天控制澆水,低溫期控制澆水),嚴防漚根死秧。
2.6 化學防治
1)蔓枯病。可于生長期噴75%百菌清加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加壯多收600倍液預防。發病初期用40%杜邦福星3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加40%百可得1 500倍液噴霧,同時用康復劑加50%甲基托布津,涂抹莖部病斑或灌根。如果棚室濕度大,可再用45%百菌清煙劑熏蒸,每畝用量200~300 g,可獲得理想防治效果。
2)枯萎病。可在生長期用25%瑞毒霉600倍液加50%代森銨600倍液噴霧防治。發現病株及時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90%敵克松8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150倍液,交替灌根,每株灌藥0.25~0.5 kg,連灌2~3次。同時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苯菌靈0.5 kg摻細土50 kg撒在病株根莖周圍,防效較好。
3)根腐病。發病初期要及時用50%苯菌靈1 000倍液加壯根靈1500倍液,或50%普力克1 000倍液加72%農用鏈霉素3 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加50%代森銨1 000倍液加壯根靈1 500倍液,對全棚所有植株交替進行灌根,每株灌0.25~0.5 kg,每7~8天灌藥1次,連灌2~3次,其防效可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