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翅目潛蠅科斑潛蠅屬的害蟲常稱潛葉蠅或斑潛蠅,其幼蟲在葉片內取食為害,部分種類由于寄主范圍廣泛,年發生代數多,世代重疊,易產生抗藥性,對設施農業生產危害嚴重。2014~2015年,通過對巴州地區設施蔬菜主產區的和碩縣、博湖縣、和靜縣和庫爾勒市等地調查表明,巴州地區危害設施蔬菜的斑潛蠅主要有5種,分別是美洲斑潛蠅、南美斑潛蠅、豌豆斑潛蠅、番茄斑潛蠅和蔥斑潛蠅,其中美洲斑潛蠅、南美斑潛蠅和豌豆斑潛蠅為優勢種群。在部分種植豆科蔬菜的大棚內,南美斑潛蠅和豌豆斑潛蠅混合發生,均危害嚴重。
1 危害特點
斑潛蠅成、幼蟲均可危害蔬菜,主要以幼蟲取食葉肉組織,影響光合作用,使蔬菜產量下降,嚴重時葉片干枯,全株死亡;部分幼蟲還可鉆進葉柄和莖部為害,致使幼苗倒折,植株枯萎。雌成蟲用產卵器刺破葉片表皮,形成肉眼可見的白色刻點狀刺孔,雌、雄成蟲從刻點處吸取葉片汁液,同時也可傳播多種病毒病;因蟲道在蔬菜葉片上分布,使葉菜類蔬菜失去食用價值。
巴州地區僅芫荽上沒有發現斑潛蠅危害,其他蔬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導致各類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一定下降。其中,四季豆、豇豆的有蟲株率100%,危害嚴重,部分地塊豇豆減產50%以上;芹菜、油白菜和番茄有蟲株率大于10%,一般減產10%~20%,辣椒、菠菜、油白菜、蘿卜、萵苣、茄子、蔥、蒜、葫蘆瓜、黃瓜等蔬菜上均有零星危害。
2 田間識別
5種斑潛蠅在田間常混合發生,成蟲一般體長1.3~3.5mm,需通過顯微鏡觀察頭部、中胸背板和前翅特征判斷其種類。在田間可通過蟲體大小、色澤及葉片上的危害狀等綜合特征來初步辨別。以下通過寄主、雌成蟲大小、體色,蟲道、蟲糞特征及蛹對這5種斑潛蠅進行田間識別,見表1。
3 防控技術
3.1 農業防治
1)培育無蟲苗。可覆蓋防蟲網,采用小拱棚穴盤育苗,育苗過程中確保菜苗沒有潛葉蠅的為害,杜絕菜苗攜帶蟲源。
2)減少重茬,合理安排茬口。利用斑潛蠅對寄主的選擇性,合理安排茬口,種植非喜食植物芫荽、苦瓜等,或在蔥斑潛蠅未危害的棚室種植百合科的蔥、蒜、韭菜等非寄主植物。
3)清潔田園,適時深耕。由于美洲斑潛蠅、南美斑潛蠅和番茄斑潛蠅的寄主廣泛,設施外生長的部分雜草也是其寄主,為減少蟲源,需清除棚室外的菊科、茄科、藜科雜草,并深耕20cm以上消滅蠅蛹。
4)堆漚有機糞肥及有蟲殘株。將有機糞肥及帶有斑潛蠅幼蟲和蛹的殘株集中堆放,用舊塑料薄膜覆蓋,四周用土壓實,在陽光照射下密閉堆漚7~10天,可有效殺滅糞肥及殘株內的斑潛蠅幼蟲和蛹。
3.2 物理防治
1)冬季揭膜凍棚處理,消除越冬蟲源。在冬季育苗前,將塑料大棚、溫室敞開暴露在低溫環境中7~10天,自然冷凍,可有效消除越冬蟲源。
2)夏季高溫換茬時高溫濕熱悶棚,降低蟲口數量。在夏季高溫換茬時,先不清除遺留殘株,將棚室灌水后密閉7~10天,待處理完畢時再清除棚室內殘株,可防止蟲源擴散到露地,并有效殺滅土壤中的蛹。
3)覆蓋防蟲網。在春、秋季保護地的通風口處設置40~50目防蟲網,防止成蟲遷入。
4)黃板誘殺。每畝懸掛規格為40cm×25cm的黃色粘蟲板20個,位于蔬菜上方20~30cm左右處誘殺成蟲。
5)滅蠅紙誘殺。在成蟲始盛期至盛末期,每畝放置15個滅蠅紙誘殺成蟲,3~5天更換1次。
6)人工摘除蟲葉。在零星危害、蟲量極少時,可捏殺葉內活動的幼蟲,或結合栽培管理,摘除受害葉片,集中深埋。
3.3 生態調控 斑潛蠅生存適溫為18~25℃,適宜在溫涼的氣候條件下生活,對高溫的耐受性較差,因此采用45℃悶棚處理2小時可有效降低其蟲口數量。具體操作方法:悶棚前1天澆1次透水,次日閉棚升溫至45℃,通過輕微開閉頂風口保持棚溫45℃,2小時后打開通風口,恢復正常溫度管理。
3.4 生物防治
1)釋放天敵昆蟲姬小蜂、反顎繭蜂等已經工廠化生產的寄生蜂。
2)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番茄斑潛蠅和蔥斑潛蠅較少大面積嚴重發生,在沒有和其他斑潛蠅混合發生的大棚,可在7~9月利用自然天敵控制種群數量。
3)利用植物性農藥以及昆蟲生長調節劑防治。植物性農藥可選用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昆蟲生長調節劑類可選用10%除蟲脲懸浮劑3000倍液、25%滅幼脲懸浮劑2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倍液。
3.5 環境友好型農藥化學防治 在上述方法沒能控制住為害,葉片被害率達10%時,采用植物源殺蟲劑、抗生素類殺蟲劑和其他高效低毒殺蟲劑對葉面正反兩面噴霧,進行應急防治。幼蟲2齡前(蟲道很小時),在上午10:00~12:00葉面露水干后成、幼蟲均活躍期間防治效果較好。常用抗生素類殺蟲劑: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維鹽)、1.8%阿維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20%阿維·單殺(斑潛凈)微乳劑1000倍液。或選用10%滅蠅胺懸浮劑800倍液、4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防治。
使用藥劑防治應符合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1989)、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的要求。每隔6~7天防治1次,連續用藥3~4次。注意輪換用藥,根據農藥包裝說明推薦的劑量使用,并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的要求采收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