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諺道:“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這說明了肥料對農作物產量形成的重要性。但是,近年來農村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性狀惡化,農產品品質下降,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為貫徹落實農業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定西市科技局與安徽亞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科技合作,引進了亞環多元生物有機復合肥,該產品添加了生物保水保肥劑和活性腐植酸,對于提高農作物產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農產品的等級和質量等有顯著效果。為了進一步印證該產品的使用效果,定西市安定區園藝工作站于2015年3~10月進行了該產品在辣椒上增產效應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隴椒5號,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亞環生物多元有機復合肥(葉菜類專用)(N+P2O5+K2O≥10%,有機質≥30%).安徽亞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地點概況 試驗布置于安定區團結鎮寒水村,位于甘肅中部的低山丘陵區,屬中溫帶干旱半干旱氣候雨養農業區,年平均氣溫7.7℃,無霜期約141天,年平均降雨量400mm,海拔1900m,太陽輻射量141.4kCal/cm2,年平均日照數2500小時。試驗田前茬作物為玉米,土壤為黃綿土,pH為6.8,有機質含量為1037g/kg,全氮0.78gg,全磷0.69g/kg,全鉀22.4g/kg,水解氮48mg/kg,速效磷13.35mg/kg,速效鉀204mg/kg,緩效鉀1232g/kg,陽離子代換量5.14cmol/kg,鐵4.68mg/kg,錳5.34mg/kg,銅1mg/kg,鋅0.7mg/kg,硼0.51mg/kg。田間管理水平較高。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5個處理(包括CK)(A:600kg/hm2,B:1200kg/hm2,C:1800kg/hm2,D:2400kg/hm2,CK:配方施肥,尿素570kg/hm2、過磷酸鈣1395kg/hm2、硫酸鉀570kg/hm2),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8m2(3·6m×5m),區間距、走道均為40cm,試驗地四周設置2m寬的保護行。起壟覆膜前,結合整地一次性將肥料作為基肥均勻施入。按大壟寬70cm、高20cm,小壟寬50cm、高15cm劃行起壟,用厚0.008rain、寬140cm的白色膜全地面覆蓋。在大壟壟側按株距36cm、行距60cm,用打孔器破膜深穴(5cm)播種,每穴播種3~4粒。在4~5葉時定苗,每穴留2株壯苗,雙株雙干栽培。測產時,每個小區全部稱重,操作由同一個人操作,詳細記錄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辣椒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由表1可見,不同處理辣椒的出苗率較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處理A和處理B的株高、單株結椒數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處理C和處理D的株高、單株結薯數較CK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處理D株高、單株結椒數最高。
2.2 不同處理對辣椒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見,處理A和處理B的產量較CK均有不同程度減產,處理C和處理D的產量較CK均有不同程度增產,其中處理D的增產效果最好。
2.3 新復極差測驗 對產量進行新復極差測驗,結果表明(見表3),處理C與CK之間差異不顯著,其他各處理之間均差異顯著;處理A、處理B分別與處理C、處理D、CK差異極顯著。
2.4 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處理A和處理B與CK相比,1hm2分別比CK減少收益19256元和8901元,處理C和處理D與CK相比,1hm2分別比CK增加收益1380元和1365元。由此可見,C處理的經濟效益最好,其次是D處理,而A處理的經濟效益最差。
3 討論
近年來,無公害蔬菜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鄧接樓等研究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與單施化肥相比,小白菜的產量和品質有較大的提高和改善。徐文暢等研究結果表明,施足量有機肥,馬鈴薯生育時間明顯縮短、抗逆能力明顯增強、產量極顯著提高。本試驗結果表明,施用亞環生物多元有機復合肥施肥量達到C施肥水平(1800kg/hm2)時,辣椒的產量與CK相比,1hm2增產111.11kg,增收1380元;施肥量達到D水平(2400kg/hm2)時,1hm2增產407.4kg,增收1365元;因成本增加超出產生的經濟效益,故經濟效益D施肥水平低于C施肥水平。因此,C施肥水平為辣椒最理想的一種施肥方法,建議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