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中央一直以來十分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在互聯網+視域下,互聯網對加強基層黨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必須面對互聯網+給基層黨建創造的機遇和帶來的挑戰,探索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加強基層黨建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基層黨組織;黨的建設
一、互聯網+對加強基層黨建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持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利用互聯網建立網上的黨組織,更好實現黨的基層組織交流,更好實現黨組織之間的資源共享,拓寬黨組織的覆蓋面。通過網絡即時統計,有效整合資源,將現實黨組織和網上黨組織結合起來,突破了因空間產生的局限,使組織的信息第一時間傳遞至黨員,及時將黨員的思想、參加組織的活動匯報至組織,從而使現實黨員、網絡黨員創造了一個更便捷的精神家園。
(二)有利于把握黨情、民情,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及時把握基層群眾的情緒,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經”[1]。隨著社會成員利益要求、精神要求等各種要求的多元化,必然會反映到黨內。利用互聯網+為廣大黨員搭建便捷的意見表達平臺,一方面可以幫助基層黨組織及時把握基層黨員群眾的思想動態、基礎社會矛盾、黨內矛盾,及時了解基層廣大黨員群眾的個在開展狀況;另一方面可以把各個領域的黨員有效地組織起來,并通過這些黨員代表影響其所屬階級階層的其他成員,加大黨組織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的決策,推動基層黨組織自身的不斷發展。
(三)有利于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創造力。利用互聯網+開展基層網絡黨建,利用網絡的靈活性、及時性、開放性、虛擬性等特性,促進橫向、縱向及內外多維互動,減少不利因素,增長有利因素,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網絡信息是用戶驅動型的傳播,用戶的能力和愿望直接決定成功與否。網絡用戶不僅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性的接受信息,同時可以上傳評述信息,黨組織可以接受到真實、及時的信息反饋。此種互動模式有效加強基層黨組織內外的聯系,促進內外的溝通,增進黨員之間的互相了解,深化了基層黨組織與群眾的感情,使網絡成為黨聯系人民群眾的新紐帶。
二、互聯網+給加強基層黨建帶來的機遇和提出的挑戰
互聯網+給加強基層黨建帶來的機遇。(1)思想理論建設的新平臺。拓寬了思想理論宣傳的空間,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具有全球化的特點。人們通過新媒體可迅速接收到共享的信息而不受空間限制。現在,無論是城市還在農村,在東部還是西部,也無論你是工人還是農民,是專家還是學生,只要愿意,你都可以從網絡窗口上獲得知識和信息。黨的思想理論能夠借助互聯網這個媒介最廣泛地深入到每個社會細胞,深入到千家萬戶,走向廣大群眾。(2)提升了思想理論的影響力。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交流并非像傳統媒介那樣傳播具有單向性,而是一對多、多對多的相互交流和討論。新媒體時代互動性的特點提升了黨的思想理論宣傳的效果及影響力。黨通過新媒體開展思想理論的宣傳、引導工作,可徹底改變傳統的“你講我聽”的單向強制性方式,變為互動的、廣泛的、及時的傳播方式。
三、互聯網+時代下加強基層黨建的基本對策
(一)開辟思想理論建設的新陣地。充分發揮網絡教育的培訓功能,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各種教育資源通過網絡進行傳播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其特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多維性,有效的實現了資源共享。所以,開展基層黨建要發揮訪談、直播和視頻的載體作用,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靈活性、及時性、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利用多媒體現代化技術手段,結合基層黨員的實際性特點,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基層群眾成為內在動力,最終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
(二)開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增強網絡意識。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影響力播及到了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并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網絡信息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處不在。因此,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樹立正確積極的網絡意識。
(三)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樹立信息源權威性。民眾面對網絡各路信息時,往往不知所措,難以辨別真偽。而黨政機關是社會各界中最大的信息資源占有者,基層黨組織和政府掌握著大量基層經濟、文化信息。因此各個階層的黨組織均應該在各種信息源中樹立信息源權威性。因此,針對網絡中出現的誤導公眾的虛假信息和掩蓋事實真相的政治信息,基層黨組織要及時并詳細地掌握信息調查真相,然后采取相應措施抑制虛假信息的傳播,以確保網絡環境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列寧.列寧全集(第16卷)[M].張華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36.
[2] 毛志凌.公民參與網絡政治的利弊分析及對策[J].電子政務,2014(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