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著力提升職業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建立高職、應用型本科相貫通的人才培養通道,實施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銜接則是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的核心,必需按照五年一貫的思路構建“專本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本文基于當前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銜接的現狀,分析了“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的關鍵因素,從學生就業出發,構建了“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使兩個階段既有序銜接又相對獨立,以達到培養“本科素養+職業特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銜接
一、通信技術專業“3+2”分段培養項目背景
2015年,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吉林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吉發〔2014〕22號),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有機銜接,在“專升本”和“對口升學”政策框架內研究探索適合職教體系建設的人才選拔方式,建立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相貫通的人才培養通道,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和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著力提升職業教育整體辦學水平,增強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吉林省教育廳決定2015年繼續在部分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省屬本科院校之間開展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工作,制定《2015年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實施方案》。依據《方案》,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和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通信工程專業聯合申辦高職-本科“3+2” 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試點。
二、“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構建的關鍵因素
(一)明確銜接的邏輯起點。高職學生入學起點較低,文化基礎較本科學生差,但在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因此當前現狀是就業率較高,但就業層次低,崗位遷移能力差。而“本科教育更注重學科的系統理論教育,本科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崗位面向選擇性大,就業層次高,崗位遷移能力強,但專業技能弱,實際操作能力弱”。
(二)明確銜接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學生的培養目標及就業定位等方面存在明顯不同。作為合作的高職院校,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是培養面向國家鐵路、地方鐵路、工程公司、通信設備工廠、廠礦企業、通信運營商等企事業單位,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能從事通信設備生產、安裝、調試、維修養護、工程施工與管理、技術改造等工作,工作崗位主要是生產一線操作人員、生產一線技術與工藝管理人員以及技術能手。而本科院校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通信工程專業是培養面向通信企業,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綜合布線及數據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技能,具備研究開發通信系統的初步能力,能從事生產工藝操作控制及管理、技改、研發和工程設計等工作,勝任數據通信工程師、現代交換工程師、通信網絡現場工程師、移動通信網絡優化工程師、通信勘察設計師、通信軟件工程師等崗位工作的本科層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兩所院校屬“同類”而“不同層”。
對高職學段和本科學段的培養目標進行明確和分層,3年高職學段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2年本科學段著眼于專業技術、管理技術的提升,要求比高職人才有更寬的理論基礎和更強的解決問題能力。
(三)明確課程銜接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對目前各省開展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的試點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都已認識到課程的有效銜接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構建課程體系時,不能簡單地將課程銜接理解為知識上的準備和技能的延伸,將本科和高職學段的課程體系進行簡單的疊加;不能把高職學段學習作為本科學段的“預科”階段,使高職教育出現回歸學術化狀態的趨勢??偨Y當前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的主要問題如下:
(1)文化基礎課程脫節。本科課程的設置多數是在學科體系下完成的,與高職相比,更注重基礎性內容的學習,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高職學段更加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實訓教學、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要求實踐類課時占總教學學時的50%以上,基礎課程設置相對較少,造成高職學生畢業后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尤其是高等數學、英語等課程在本科的學習感到吃力。(2)專業課程重復或雷同。高職學段和本科學段的很多專業課程內容相似,有的甚至連課程名稱都一樣。這樣會造成教學內容上的重復,嚴重浪費教學資源及教學時間。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學生對后續專業課程的持續學習。(3)培養目標的不同影響課程體系的設置。課程體系的設置是以就業崗位的崗位能力需求為依據的。作為本項目的高職學校是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主要的就業面向崗位是鐵路信號的通信。且根據合作的方案,專科階段有就業可能,因此在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上必然開設一些針對鐵路通信的課程及教學內容。而本科階段的就業面向與鐵路完全不相關,因此在一些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存在矛盾。
三、通信技術專業“3+2”分段培養課程體系的制定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不是簡單的“3+2”的學歷嫁接,既要體現“分段培養”,又要整體設計兩個階段的課程體系,使之平穩銜接,即對接院校要按照五年一貫的思路整體設計重要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技能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要有序銜接,便于學生進入本科院校學習。因此,要有效實施中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模式,實現高職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整合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資源,制定科學合理的中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的實施策略和銜接機制高職階段及本科階段的課程體系都從“綜合素質+專業知識
+專業技能”三方面進行設置。
(一)高職階段。課程體系包括綜合素質課程,一般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及素質拓展課程,課程體系如下表所示。
(二)本科階段
課程體系包括綜合素質課程,一般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及職業技能課程,課程體系如下表所示。
四、銜接課程體系與以往課程體系的比較及特色
“高職本科銜接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將原有高職、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的有序調整。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導向構建“專本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按照五年一貫的思路,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按照本科的理論知識要求,結合高職院?!皩W中做、做中學”的特色,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職業崗位要求為導向,整體設計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和專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
(一)課程體系銜接。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系統構建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由淺入深:高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強實踐,讓學生建立職業概念;本科課程重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
(二)課程內容銜接。共同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既避免高職和本科課程內容的重復,又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礎課程注意高職和本科層次知識點的有機融合,以適應其漸進性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需要,高職階段注重基礎素質教育;本科階段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全面培養,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職業資格證書銜接。分段完成職業技能培訓,高職階段進行中級培訓,獲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本科階段進行高級(技師或工程師)培訓,獲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四)課程體系既有序銜接又相對獨立。在本課程體系中,高職階段的課程設置包含鐵路通信必需的核心專業課程,但作為限選內容,削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時,以鐵路就業崗位夠用為標準,同時設置另一限選內容與本科階段有序銜接。在教學計劃中將此部分集中內容安排在第五學期。具體執行過程中,根據??齐A段當年的就業形式靈活選擇。
參考文獻:
[1] 張祖華,丁泗.高職與本科“3+2”合作培養模式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8):27-28
[2] 何靜.高職與本科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體化設計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研究,2014,(9).
[3] 錢玉文,葉云屹.論高職??婆c應用型本科銜接的制度路徑[J].常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 3) :96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