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層次高移和中、高職銜接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實現中高職有效銜接也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有效途徑。而作為銜接重要內容的技能課程體系銜接引起大家的普遍關注,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從分析高職院校會計技能教學現狀入手,對高職財會專業技能培訓體系的構建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進一步完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高職財會專業;技能課程;建設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財會專業的學生成為社會中的重要人才,新時代的發展,也為財會專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些年來,很多中高職院校相繼開設了財會專業,由于社會發展和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需要,中高職銜接已經成為中職和高職中間鏈接的重要方式,但是財會專業在財會專業的銜接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從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實際出發,針對其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和思考。
一、財會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現狀及問題
(一)培養目標定位分離,缺乏相融性。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學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決定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但是在中高職學生的銜接過程中,兩個階段的目標定位出現了分離,高職階段的培養目標相對于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沒有進行較大的調整,只是進行了簡單的沿襲,只是強調了就業導向。此外在中職階段的培養目標中,過多強調了就業導向,忽視了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培養,而當學生進入高職階段,則會出現根基不牢的現象,缺少文化基礎知識的積淀,所以,學生再高職階段需要調動基礎知識進行實踐時,往往會出現實踐能力培養吃力的現象,而到了高職階段,目前對于學生目標的定位又關于簡單,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拓展層面,沒有制定更高的考核標準,也沒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終導致兩個學習階段的學生目標出現了偏離,對學生的培養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課程建設未能統籌。在課程設置層面,中職和高職階段都有自己設定的課程體系,兩個階段的課程設置如果沒有進行良好的統籌和規劃,很容易出現缺失或者重復的現象。調查研究發現,中職的課程體系由于建立時間較長,課程體系經過時間的沉淀和積累,課程體系相對完善;相比之下,高職的課程體系,由于建立時間較短,所以在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在二者的銜接過程中,還處于“各自為政”階段,政府在此方面也沒有各位相應的對策,各方面的統籌還沒有實現真正的解決,兩個階段并沒有建立完整協調的課程體系,因此,兩個階段在課程設置方面出現大量重復設置的現象。例如一些課程在中職和高職階段重復開放,甚至有些高職和中職學校選了同樣的教材,在中職向高職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實現延伸和拓展,簡單的重復教學內容,浪費了學生和教師的時間,并且造成了學生的反感,影響了學生的上課情緒,給教育教學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實踐教學脫節。時間教學是財會專業學生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中職和高職院校都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是學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前提。但是在中高職學校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做到良好的銜接,在其一體化的進程中,兩個階段還處于脫節狀態。據了解,中的實踐教學體系較為完善,中職階段的實習分為見習、實習、頂崗實習等階段,此外由于中職的實訓條件較為完善,和很多財會專業單位有教學合作,很多實踐工作能夠做到有計劃的實施,實踐工作也比較扎實,學生在此過程中也收益良多。而相比于中職院校,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方面起步較晚,在很多實踐教學設計方面并不是十分完善,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此外,在教學過程中,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的實踐教學往往缺乏一體化的教材統籌,甚至有些學校只是用實訓大綱和實訓指導書來應付差事,沒有專業的實訓教材,這也是兩個階段學生工作的缺失。
二、財會專業課程銜接的設計
前文對中高職階段的財會專業學生的課程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和研究,本文立足于中高職學生課程銜接的中的問題,在培養過程中對中高職財會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體驗研究。充分考慮到社會需求和學生意志,做好兩個階段的協調銜接,提出了“模塊教學、階段培養、循序實踐、階梯上升”的銜接模式。這種教學的銜接模式充分考慮到了課程銜接的可操作性,使得中高職課程設置上的銜接更加流暢,提高其銜接的效率和效果,充分做到滿足學生和教學的需要,實現二者的整體化設計,以下此教學模式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銜接,體現差異性。在中職和高職的交接過程中,培養目標的設置是重要的議題,也應該被擺在重要位置。在兩個階段的統籌過程中,培養目標是對立統一的,二者有著相通之處,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分,共同點是中職和高職之間銜接的重要橋梁,而不同點則是中職和高職培養過程中各自的特點培養方法,在中高職培養目標的培養過程中高,需要把兩者的共同點銜接起來,充分體現二者的層次區別,并且保留二者的不同點和差異性,做到統籌兼顧,實現二者目標的協調發展,提別是在中職階段,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牢固理論知識的根基,在高職階段的培養中,則相比于中職學生的培養模式,有一個質的提升,充分重視技能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拓展,堅持中職階段打好基礎,高職階段施展才華,打造高級的技術型財會人才,是兩個階段銜接過程中的重要培養目標。
(二)課程體系銜接,體現整體性。課程體系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重點。要實現課程體系銜接,就要打破固有觀念和原有的課程體系,站在不同角度,統一設計課程體系。既要站在中職的角度設計高職階段的課程體系,也要站在高職的角度設計中職階段的課程體系,同時還要站在終身教育的角度,設計一體的課程體系,統一課程標準。實現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顯性課程與隱形課程相結合,課程模塊之間互相兼顧,各有側重。在中職階段課程模塊要強調“寬基礎” ,開足文化課程和基礎理論課程,到高職階段,要加強課程開發,使課程“綜合化” ,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延展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
(三)課程層次銜接,體現遞進性。中高職的教學在課程安排上,要體現層次的連接,體現兩者之間的遞進性。中職和高職兩個階段培養的學生在專業素質和心理認知等層面都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兩個階段的課程設置要體現出不同特色,從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切忌出現重復,保證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獨立性。對于重復課程設置,要從不同的層面予以解決,給出相應的對策,從中職階段入手,按照基礎知識的培養要求,做好內容的編排,滿足學生對學習基礎的要求,在高職階段,要對中職學生的培養的課程進行嚴格把關,避免開始與中職階段重復的課程,在其課程設置上要晉升一個層次,體現二者之間的遞進性。中高職銜接優勢在于同一專業的專業課程在中高職階段都進行學習,那么可使學生輕松的拓展和提高專業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四)課程類型銜接,體現豐富性。財會專業中高銜接的中職階段,可以充分參考高職的教學模式,實行學分制,給學生一些選擇空間,增加學生授課內容的含量。在高職階段,應該更多的開設選修課程,突出不同側重的課程模塊設置,突出每個版塊的特色,使課程具有特色,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有更多自由發展空間,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規劃未來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開展廣泛的項目教學活動。將微課、翻轉課堂、小組教學引入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
在中高職課程的銜接過程中,難免對出現一些重復或紕漏,本文針對財會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給出了一些建議和思考,實現中高職銜接過程的協調是一個過程,需要學生、教師、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郭志成.淺談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銜接[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10)
[2] 曹依江.財會專業教學需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