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法指基于連通主義理論,指在移動互聯網教學環境下,基于世界大學城云平臺,結合微網站技術、利用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組將教學技術、教學環節、教學資源進行互聯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文章從該教學法產生的背景、界定與內涵、實施過程及實施效果四個方面展開,旨在通過回顧、分享、交流、總結,使該教學法迅速地成長和完善,成為常態化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應用。
關鍵詞:云平臺;微信互聯式教學法;信息化教學
一、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法產生背景
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職業教育的師生在基于網絡環境的基礎上,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來推動教育教學發展和改革,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滿足時代和社會需求的過程。如今的課堂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低頭族,與其讓學生低著頭用手機聊天玩游戲,不如讓學生通過手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信息技術領域的新生事物,對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及影響,對大學生受眾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作為一種新新媒體,在知識的傳播上有著非常好的優勢,再結合微網站的功能,完全可以實現知識的微學習,用于輔助教學。
一直以來,我院領導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2011到2012年,學院立足應用導向,加快推進了以世界大學城云平臺建設為著力點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尤其是將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教育教學改革緊密結合,積極推動教學及管理創新,2013年,學院著眼于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系統設計,科學布局,成立了信息化教學方式方法應用探索工作團隊,開展了微課、MOOC制作和信息化教學方式方法應用等系列培訓。2014年,學院立項了28門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項目。作為學院信息化辦工作人員兼專業教師,我也積極參加了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探索實踐,和學院另外三位老師一起組成一個團隊申請了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項目,探索微信及微網站在教學的應用,選取課程為《web前端技術》,擬定的教學法名稱為“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
二、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法的界定與內涵
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加拿大學者喬治·西蒙斯提出的連通主義(又稱關聯主義),它被視為網絡互聯時代背景下的學習理論。連通主義認為學習發生在混亂環境中,會不斷產生變化,這并不依賴于個體差異的控制,在知識具有動態化與多元化特點的環境下,學習就是一個連續的、知識網絡形成的過程。連通主義觀點中提出了“結點”概念,學習的行為之一是創建外部結點形成自己的信息和知識源,知識不只是可以存儲在人的大腦中,還可以聚焦于連接結點中的外部信息工具,這種連接可以讓我們學到比目前所知道的更多的知識。
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法是指在移動互聯網教學環境下,應用世界大學城云平臺及微網站發布教學資源、構建教學討論區、開展教學測驗及考核,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組將信息化教學技術、教學環節、教學資源進行互聯,及時公布教學動態與進展,有效進行教學交流、督促與反饋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其中互聯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技術互聯,即通過微信平臺將不同信息化教學技術進行連接與聯通。二為感情互聯。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術,同時還應該為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品德。微信作為新新媒體,除了可以用于知識及的傳遞和展示,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引導和啟迪,還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學校和家庭間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一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建立的老師與家長之間的微信群在家?;又袚巍靶攀故拐摺钡闹匾巧梢约皶r迅速傳遞信息又不必擔心打擾對方的工作與生活。
三、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法實施過程
(一)前期準備工作。以W3C標準構建云平臺下的手機課程學習網站;在微信公眾平臺創建課程的微信公眾號,建立師生之間微信學習群及教師與家長間的微信交流群,盡可能地邀請家長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及家長微信交流群;以碎片化的思路重構課程內容,通過案例或項目的形式組織教學內容,建設一系列的微課視頻;以慕課的形式在手機網站及世界大學城空間發布課程學習資源。
(二)課堂教學工作。課程開課之前進行教改初期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情況并進行教學需求分析,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課程的整體介紹及學習注意事項。課程教學過程中,為防止讓學生感覺知識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通過微信公眾號提前一周時間預告下周所學知識,并發布相關知識的預習資料鏈接,包括知識背景材料及微課資源。由于試點課程為計算機專業課,課堂教學是在機房進行,因此課堂禁用手機。機房教師機隨時能連接因特網,老師可以很方便地調用各類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而學生機則根據需要連接因特網。課堂教學環節則與現在流行的翻轉課堂有所不同,采將教與學并重的教學模式,講練結合。課后將整理好的課堂教學資源及課后作業鏈接發布至微信公眾號便于學生復習,當然課后測驗及考試相關信息也會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當然微信是一個交流平臺,真正要實現后測驗及考試是充分借助大學城的在線題庫功能及文章發布功能,理論知識主要是通過在線題庫進行測驗和考核,而學生實踐作品直接發布至大學城空間。課程學習結束前再做一次教改后期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及明確今后改進的方向。
(三)課后交流反饋工作。課后交流反饋由則主要通過微信群來實現,教師指定的幾個成績好一點的學生在作為微信群的管理員,學生課后有疑問可以由管理員回答,管理員解答不了再提交給老師,老師也可以直接在微信群中答疑解惑,或者將學生常見的一些問題整理成一篇文章在微信公眾平臺公布統一答疑。學生可以隨時在群里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師定期在微信公眾號公布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法實施效果
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實踐,本次信息化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增強。通過教改后期的課程學習調查問卷得知,90%的同學認為該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方法改革以來,老師創設的課堂氛圍更活躍,能調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是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感情更深厚,互動更活躍,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更強。93%的同學認為該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方法改革以后,與教師或者同學交流討論的頻率顯著增加。再次學生的成績明顯提高。調查顯示89%的同學認為課程采用信息化教學方法改革之后,自我感覺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從近三年的考試結果來看,學生的及格率和優秀率也分別比往年增加20%左右。
“基于云平臺的微信互聯式教學法”的實施還才開始啟步,教學設計還有很多不足、學生的學習理念也需要引導、實施條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我們相信,在“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大潮流下,通過不斷實踐、總結反思與進一步完善,該教學法會迅速地成長和成熟,為信息化課堂教學應用增添新的光彩,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增加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 徐梅丹 孟召坤 張一春 張鵬, 高校教師使用微信輔助教學的影響因素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 2014(11)
[2] 蔣學東,基于移動互聯背景的學術期刊微信傳播[J],出版科學,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