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北側,占地70000余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是中國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全國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國家重點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建筑為仿遼代宮殿式,整個大殿雄偉壯觀,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南博的標志性建筑。
南京博物院為“一院六館”格局,即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另全院設“六所”研究部門,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陳列藝術研究所、民族民俗研究所、古代藝術研究所。
南京博物院現擁有各類藏品42萬余件(套),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江蘇地域性的;既有宮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掘品,還有一部分為社會征集及捐贈,均為歷朝歷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青銅、玉石、陶瓷、金銀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絲織刺繡、書畫、印璽、碑刻造像等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成為數千年中華文明歷史發展最直接的見證。其中,新石器時代“玉串飾”,戰國“錯金銀重烙銅壺”、“郢爰”,西漢“金獸”,東漢“廣陵王璽”、“錯銀銅牛燈”、“鎏金鑲嵌神獸銅硯盒”,西晉“青瓷神獸尊”,南朝“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明代“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等為國寶級文物。此外,“揚州八怪”、“吳門畫派”、“金陵畫派”、傅抱石、陳之佛等大家的書畫藏品也堪稱經典佳作,別具特色。現選出部分書畫經典名作,與大家一起欣賞。
明 張路《蒼鷹攫兔圖》 絹本設色 縱158厘米 橫97厘米
作者以蒼鷹撲擊野兔的瞬間場面入畫,野兔拼力遁逃,蒼鷹凌空倒懸正欲俯沖攫取,草叢中雙雀驚飛,撲翅背向而逃。茅草隨風搖曳,使畫面氣氛更趨緊張。作者以淡墨平涂整個背景,留白以襯茅草飛揚之勢和蒼茫的環境。筆墨形象生動逼真,堪為妙作。
張路(1464-1538年),字天馳,號平山,河南開封人。因屢舉不第,遂棄置舊學,專攻畫理。工書擅畫,長于人物、走獸、翎毛,人物師法吳偉,筆勢狂放而草率。山水兼學戴進,風格趨于粗豪。傳世作品有《吹簫女仙圖》、《漁父圖》、《蒼鷹攫兔圖》等。
明 呂紀《榴花雙鶯圖》 絹本設色 縱120.4厘米 橫40.2厘米
此畫寫榴樹一枝,繁花盛開,一對黃鸝棲于枝頭,一上一下,鳴啼相應,神態活潑。工筆重彩,鉤勒填色,絢麗多彩,為明代中期院體畫的典型風格。
呂紀(1477-?),字廷振,號樂愚,浙江寧波人。弘治間(1488-1505年)供事仁智殿,為宮廷作畫。擅臨古花鳥,近學邊景昭,遠宗南宋院體格,延續了黃筌工整細致的畫風及鉤勒筆法,并予以發揚,多以鳳凰、仙鶴、孔雀、鴛鴦之類鳴禽為題材,雜以濃郁花樹,畫面燦麗。亦作粗筆水墨寫意者,筆勢勁健奔放,與林良相近,與邊景昭同為明代院體花鳥畫中臨古派的代表。傳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圖》、《榴花雙鶯圖》、《雪景翎毛圖》、《浴鳧圖》等。
明 袁尚統《寒鴉圖》 紙本墨筆 縱120.9厘米 橫59.4厘米
圖中一枯樹,老干彎曲如弓、枯藤纏繞、枝叉斜出。枝上停留五只寒鴉,另有兩只正凌空飛來,準備飛落枝干之上。寒鴉只只形態不一:一只已酣然入夢,一只抬頭張望,另三只鼓噪而鳴,似要驅逐后來者,筆意生動傳神。樹木以淡墨飛白,疾運而成,盡顯蒼勁之態。鳥的畫法,則兼工帶寫,墨色豐富,形神俱足。
袁尚統(1570-約1661),字叔明,江蘇蘇州人。擅畫,山水渾厚,人物奔放,頗得宋人筆意,多畫民間風俗,作品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傳世作品有《遠溪秋興圖》、《古木棲烏圖》、《歸人爭渡圖》、《迎春圖》等。
明 殷偕《鷹擊天鵝圖》 紙本設色 縱158厘米 橫89.6厘米
作者用工筆重著色描繪鷹凌空捕擊天鵝的瞬間。天鵝被襲,頓失平穩,翻滾下落,猶作掙扎。背景以茫茫湖水、蘆荻隱約,更顯出高遠凌虛,搏擊天外。毛羽先用淡墨勾出,再用白粉細描,柔毛茸茸,潔凈可愛,體現了院體畫的風格傳統。
殷偕,生卒年不詳,字汝同,江寧(今南京)人。是明畫院畫家殷善(字從善)之子,擅花卉、翎毛,能傳父藝,得法于林良、呂紀。傳世作品有《鷹擊天鵝圖》。傳世作品極少,此圖可謂其代表佳作。
清 王等《歲寒圖》 絹本設色 縱136.2厘米 橫59.5厘米
此畫是由多位畫家共同創作完成的花卉精品,多用筆工整、細致,設色妍麗。根據題款可知:王畫長春一叢,楊晉寫梅,徐玫畫山茶,顧仿畫松,王云寫天竹,虞沅畫水仙,吳芷畫紫芝。可謂是名家云集,珠聯璧合。
王(1632-1717年),字石谷、象文,號耕煙散人、烏目山人、清暉主人,常熟人。王鑒弟子。后轉師王時敏,悉心臨摹歷代名作,遂熟諳諸家技法,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四王”。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六家”。在清初畫壇上居主流地位。所作以仿古為多,功力深厚,熔鑄南北畫派于一爐。其弟子很多,稱“虞山派”,以楊晉較著名。傳世作品有《仿倪瓚山水圖》、《重江疊嶂圖》、《茅屋長松圖》和《斷崖云氣圖》等。
(未完待續)(責編: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