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書 希冀用文字溫暖每一個心有千千結的你,一直相信美好,相信此刻的付出會得到歲月給予的答案。
秋天的聲音里,總少不了鳥鳴。
若說春日鳥鳴是為催生一場百花盛開的繁艷,夏日鳥鳴則是女兒家們在練歌喉,輕靈歡快。而秋天的鳥鳴,是告訴人們別在紅塵奔波太久,記得學會放下,做一回閑人。
立秋已過,第一場秋雨如約而至,翌日起床,空氣里彌漫著親切的泥土味。閑來無事,便搬來木凳坐在老屋門前看母親料理花草,手捧一冊《陶淵明集》,隨意一翻,便看見那首耳熟能詳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極應景,仿佛內心的喧囂與浮躁全然不見,閉眼便是這樣一幀畫卷:簪花婦人與男子在院里打理漁網,幾個小孩拿著竹枝玩鬧嬉戲,老人則坐在堂屋前擇菜,小狗坐在門口,鄰居笑盈盈送來一壺新釀的酒。
而今我坐在老屋門前,聽著清脆的鳥鳴聲,想象著鳥兒應該也有很多話想對我說,或是盡人事勿負當下,或是惜光陰心淡如菊。是呵,清涼的雨后適合賞花品茗,宜放下紛擾事,心無旁騖地聽鳥兒歌唱。
秋天的鳥鳴聲很溫柔,古人所寫的鳥鳴詩詞中,最有韻味的當數王維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讀完這首詩,只覺天地皆可放下,只有空靈的心體悟著生命的靈動。最有禪意的該是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想來詩人寫這首詩時內心極寧靜,只有鳥鳴聲的悠揚。
在山水詩人們的筆下,鳥鳴總是與出世、禪理、田園這些不染塵俗的詞語有關。鳥鳴象征著逍遙樂趣,是與知己的對話,是高雅情操的寄托,是心中桃源生活的期冀。
鳥鳴聲的空靈亦能映照出詩人們內心的空靈,他們寄情于花草魚鳥,甚至試圖把自己也活成一株草木,隨遇而安,寵辱不驚。又或是活得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山中小鳥,整座空山皆是自由翱翔的天地,沒有紅塵困囿,只有內心清寧。
古人喜養花逗鳥,唐代更是養鳥成風。皇宮里的貴妃養鳥是為撫慰深宮寂寞,而尋常人家養鳥的樂趣,在于與鄰里們提著鳥籠逗鳥論鳥。
幾個文人邀約雅集,喝茶撫琴,對詩飲酒,談花鳥,談文學,聽戲曲,遠離紛繁世事,當一回對紅塵不聞不理的閑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詩意地棲居,既能策馬縱江湖,也能高歌談詩詞。
一人閑來無事賞花聽鳥鳴,并不是置紅塵不理,而是他們懂得如何在這紅塵之中找到浮生雅趣,貌似碌碌無為,實則大智若愚。若時光允許,我愿當一回養花聽鳥鳴的閑人,于軒窗下吟哦唐詩宋詞,不管浮生幾何,亦不顧韶光幾許,只珍惜須臾的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