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S81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09-0026-03
日常準確評估生長期肉種雞個體平均體重的目的是:
★能夠給雞群提供正確的飼喂量;
★能夠準確控制公雞和母雞,使它們在其生命的每一個階段中均能擁有發揮其最佳生產性能的體重;
★監測育雛過程。
1 稱重過程(圖1)
1.1 捉雞
雛雞必須由受過專業培訓的人以正確的方式輕輕地捕捉。任何時候,雛雞的福利必須優先滿足。
1.2 器材
●一臺功能正常、最小稱重為10 kg、刻度為10 g、精確度為±20 g的電子或手動/機械刻度盤天平。
其他稱重器具還包括可用于對整筐雛雞進行稱重的數字式吊秤,可以對一箱或多箱雛雞進行稱重的地面盤秤和手動的帶表盤秤。
●一支鋼筆或鉛筆。
●稱重記錄表。
●如果運用人工或機械的帶表盤秤,則需要配備一臺科學計算器。
注:所用的秤都應定期校準(在每次稱重前和稱重后進行),以確保稱重的精確度和維持正確的體重管理。
2 步驟(圖2)
2.1 第0天
每個雞欄,至少稱取3箱準備入舍的雛雞。
第一步:任何用于稱重的秤要先校零,然后隨機對一個帶蓋的空雛雞箱進行稱重,并記錄該箱子的重量。
第二步:對裝有雛雞的箱子連同箱蓋進行稱重,獲得雛雞和箱子的總重,并記錄重量。
第三步:對每一箱稱重的雛雞進行記數,并記錄雛雞數。
第四步:計算每羽雛雞的平均體重。
第五步:繪制所有稱重雛雞的平均體重圖,并與目標體重進行比較。
2.2 計算例題
雛雞平均體重=箱內雛雞總重/箱內雛雞數量
雛雞平均體重=3 200 g/80 羽=40 g/羽
2.3 第7天和14天
第一步:將一只空的稱重容器,如(一次可以裝下10羽~20羽雛雞的)盒子或桶(圖3),放在秤上進行稱重,并在稱重時進行校零。
第二步:選擇一個捕雞的雞欄,每一個群體至少捕捉2 %或50羽雛雞。取樣應該從兩個不同的位置開始,朝著該雞欄或雞舍的中央而非雞欄的門和邊方向(捕捉)進行。
第三步:一次取10羽~20羽雛雞并放入稱重容器中,容器每次裝滿后記錄總重量和雛雞數量。稱重容器中不要放入太多的雛雞,也不要將雛雞疊放在其他雛雞的身上。
第四步:將稱重容器內的雛雞放回雞欄的主群體中,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捕捉欄中所有的雛雞稱完,這將能消除選擇造成的偏差。
第五步:將所有稱重雛雞的重量加在一起,再除以稱重的雛雞總數。
第六步:繪制雛雞的平均體重圖并與目標體重比較。
3 結果分析
如果雛雞的體重與預期的不一致或與標準體重有明顯的偏差(±50 g),那么利用上述方法重新進行稱重以檢查稱重的準確性。如果在前14 d中每周的體重與目標值偏離±20 g,這不是稱重差錯所致,通常暗示需要調整育雛方案。
4 解決方案
如果早期的體重目標沒有實現,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以進行糾正:
●測量、監測雞舍育雛條件,并恢復原有的狀況。
○在雛雞到達前對雞舍預熱24 h,并進行檢查。
○雛雞入舍時,檢查雞舍內雛雞身高水平上的溫度是否為30 ℃ (86 ℉)。
○檢查雛雞入舍后最初3 d~5 d雞舍內的相對濕度是否控制在60 %~70 %。
○雛雞入舍后檢查墊料溫度是否達到 28 ℃~30 ℃(82 ℉~86 ℉)。
○檢查雞舍的飲水器安放位置,確保雛雞行走不到1 m就能找到充足的新鮮飲水。
○檢查育雛區,以確保至少90 %的區域用紙或料盤覆蓋著(每100羽雛雞配1只料盤),雛雞喂給用經篩子篩選過的優質碎料或較小顆粒的顆粒飼料。
○檢查育雛區的光照強度是否達到 80 Lux~100 Lux。
○檢查雛雞的嗉囊是否充盈。
●在雛雞達到目標體重前,繼續喂給開食料。
●飼喂高質量營養豐富的開食料。
●在21日齡(3周齡)前,提供更長的晝長,以有助于提高雛雞的采食量,并提高增重?!酢?/p>
原題名:Assessing crop fill and how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英文)
原作者:www.aviag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