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06-0095-02
合作市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地處東經100°44′45″~104°45′30″,北緯33°06′30″~35°32′35″之間,市區海拔 2 936 m,屬典型的高寒濕潤類型氣候。由于這里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從而決定了養禽業在整個甘南州處于劣勢地位。但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菜籃子,提供優質的蛋白質源,并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提高廣大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最近幾年我們看到了養禽業在甘南州合作市發展的新希望。也就是說這里的養殖戶在以傳統的“長線養殖”飼養牛羊為主,逐步向“多元化”養殖轉變。但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我們只是看到了養殖的“多元化”意識的改變,而并未真正看到養殖戶對養禽專業技術知識的掌握和對養殖場衛生安全意識的提高。目前各養殖戶普遍有這樣一種認識共性,認為高海拔地區紫外線強,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防疫屏障,根本不需要進行養殖場衛生安全體系的構建。事實上,從以前家禽所出現過各種疫情報告,或者從家禽養殖的專業角度來說,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應該要加強養殖場衛生安全體系的建設,認真做好各種禽病的防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家禽順利、安全地生產,才能生產出符合人們心里需求的各種禽產品。但從目前合作市家禽業的實際情況來看,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思考,以期廣大養殖戶引起足夠的重視。
1 疫病防治
關鍵點:在禽場防疫方面,要摒棄原有的有病就醫,無病即安的傳統陳舊觀念,真正做到“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則
我們知道現代家禽的養殖不像養牛、羊等大家畜那樣,一般不是飼養一兩只、十幾只或幾十只的問題,而是一個成千上萬的群體。如果傳染病一旦發生、流行,就會產生十分可怕的嚴重后果,特別是那些傳播速度快且傳播能力十分強的細菌、病毒,如禽流感、急性法氏囊病等,一旦發生后迅速蔓延,有時甚至來不及采取相應措施就已全群擴散了。不言而喻,這類情況的發生對養殖戶造成的經濟后果是十分可怕的。鑒于此,我們必須要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則。當然,養殖戶要真正做到“超前防疫”,或者是要真正掌握以“預防為主”的基本理論及方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對于合作市的好多養殖戶來說,除了前面所說的人們在對防疫上的認識觀念的欠缺外,養殖戶的文化程度高低,對養殖防疫等專業技能知識掌握的程度,家禽疾病本身的性質,流行病擴散的程度以及人們對已知和未知禽病的診治和預判等,都是影響防疫成功與否的核心因素,這讓我們不得不引起足夠的重視。
2 藥物使用
關鍵點:在禽病投藥方面,要努力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千萬不能搞“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這方面,筆者曾對有些養殖戶所出現的一些現象匪夷所思。就是一旦家禽有病或者出現其他異常情況時,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管他對癥與否,只要是抗生素,就通過飼料或飲水進行大劑量的濫用、亂用。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養殖戶對家禽的各種疫病缺乏認識,缺乏相應的診療技術和手段,還有一些養殖戶對藥物殘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認識不足,再加上地方政府防疫檢疫的力度不夠。在這方面,國家應強化政府的職能作用,加大食品安全的宣傳力度,建立產品追蹤溯源制度,規范所投藥物的范圍。同時還要做好養禽技術的精準扶貧,并讓養殖戶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各種藥物,規范給投藥的方式,讓他們對食品安全有一個逐步的過渡認識,以提高養殖戶對家禽養殖的專業素養和水平。
3 養殖模式
關鍵點:在養殖模式方面,要想辦法讓養殖戶不斷地改變千家萬戶過獨木橋的分散養殖模式,逐步建立一個統一規劃的養殖小區模式。
養殖小區主要是由養殖協會或者是養殖合作社對轄區分散的各養殖戶依據其養殖規模對包括家禽圈舍、飼料、用藥、用具等等,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并通過統一購苗、統一采購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以減小各單元養殖場的養殖風險,提升養殖場衛生安全的防御能力,提高經濟效益。
從目前來說,我市養殖戶飼養家禽起步晚,技術落后,粗放經營,養殖環境差,管理困難,主要以千家萬戶的小規模分散飼養為主,相應配套的硬件和軟件都跟不上規模化養殖的需要,導致疫病防治困難重重。為了滿足人們對畜產品安全質量不斷提高的需求,我們理應從實際出發,通過輿論宣傳,政策扶持,在充分尊重養殖戶養殖自主權的基礎上,并通過技術引導,采取自愿的原則,讓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首先進行養殖方式的轉變,即由某些協會、組織把一定地域內的分散養殖場集中起來統一組織管理,形成規模化養殖。
4 飼養管理
關鍵點:在飼養管理制度方面,要不斷加強和完善飼養場各種飼養管理制度,盡可能弱化由各種應激因素對家禽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養殖場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制度,對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產生,保證養殖場的衛生安全是十分關鍵的。由于我們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如飼料的添加、飲水供給、家禽糞便和污物處理等生產管理制度及技術,如果在生產中出現有悖于飼養管理制度的各種行為,往往都會變成對家禽不利的各種應激因素。這些應激因素都會增加家禽與各種病原體接觸的機會,使得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和抵抗力下降,從而誘發各種疾病或者增加患病的機會。就我州合作市來說,產生應激最為突出的是一些落后的飼養技術。比如好多飼養戶目前仍然使用簡單的混合飼料,而對配合飼料的使用認識不夠;對于飼養制度仍然采用比較落后的“連續飼養”制度,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而無法實現“全進全出”飼養制度。所以,我們應讓養殖戶盡早地進行科學養殖思維方式的轉變,以減少應激因素的產生。
5 環境衛生
關鍵點:在環境衛生控制方面,要嚴格消毒制度,不能只重“里”,而忽視“外”。
消毒措施是整個養殖場衛生安全體系的關鍵。但就合作市來說,由于養殖場規模小,好多經營是以家庭為單元的,家庭成員既是生產者,又是銷售者。從生產到銷售這個環節中,他們隨意性很強,在既沒有對自身進行消毒,也沒有對攜帶工具進行消毒的情況下,隨意進出場區,甚至還有親戚朋友在沒有消毒的情況下隨便串門,導致暴發傳染疫病的概率提高。還有一些養殖戶只是注重舍內環境工具的消毒,而忽視舍外環境的消毒,更有甚者有些養殖戶將病死雞不加處理,隨便亂扔。
為了減少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我們應定期對場內、場外環境進行消毒,清理場內每一處衛生死角,徹底消除蚊蠅滋生地,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最后這里還需強調的是,對于一些疫情重大的疫病防治不是由一兩個養禽場生產經營者所能左右的,必要時還需動用政府疫病防治部門,動用全社會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