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教師應衣服整潔,頭發和胡須要弄得像樣。鞋襪潔凈,雙手清潔,修好指甲和經常備有手帕。”
教師的儀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教師的天職是通過自身德、智、體、美、勞的素質影響教育下一代,每時每刻通過自己的情態、語言、服飾、行為精雕細刻一件件社會需要的藝術品,同時自己又是一件由上一代人塑造而成的傳播美的藝術媒體。教師無時無刻不在向學生展現自己的美,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力。
教師的儀表對教師獲得威信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師生關系也有密切的聯系。教師注重自身的儀表美,不僅僅是個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對他人、對社會的尊重,是自愛、愛人、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
廣義上說,教師的儀表包括三個方面:精神面貌、儀容和言行舉止。
精神面貌是教師形象的靈魂,也是教師言行規范的心理基礎。沒有它,就算有再端莊的儀容,再斯文和諧的舉止也不可能成為儀表優秀的教師。新世紀的人民教師,其精神面貌應同改革開放的進取、競爭、開拓和挑戰的時代精神相合拍,給人以朝氣蓬勃、振奮昂揚的形象。
儀容,指人的儀態風貌,即人的外貌和服飾方面的修飾。教師形象的美在于充內形外,既有內在美,又有外在美。對外貌的基本要求是整潔。教師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面要凈,發要理,牙要潔,衣要潔,不貴華。教師服裝不必要求追求質料華貴,款式時髦,有時舊而整潔,反而更是顯其風度和涵養,給人以于干凈利索,精明能干的印象。
一個教師的形象,不僅表現在他的容貌、衣著上,還表現在他的舉止、談吐、表情、態度上。這些儀表風度反映的是一個教師的思想情操、意志、品德、人格、學識水平等,也是教師心靈美的主要標志。為留給學生良好的儀表印象,一個教師,還應注意自己的舉止風度,應使自己的舉止莊重大方、談吐文雅、富有表情、神態自然、待人親切和藹。
中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的儀表對學生審美觀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他們的審美觀正處于形成期,教師儀表的好壞會使他們直接產生好感和反感,從而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乃至他們上課時的效果。教師一走進課堂,自然成為學生注目的中心,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極大。優雅的風度、脫俗的氣質、優美的語言、整齊的衣著、端莊的外表、工整的板書等等,都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對學生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強調培養人文精神的今天,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儀表負責。在檢查儀表時,教師應該以怎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呢?
首先,教師的儀表要與教育教學的情調相適應,以便更有效地調動各方面因素傳情達意、相互輝映,使其能更好地與教學內容保持審美情趣上的協調一致。
其次,教師的儀表要以學生的欣賞水平為前提。作為一名教師,就必須要慎重地把自己的儀表行為調整到符合教育者的欣賞水平上,必須在為人師表的宗旨上,服飾打扮整潔樸實、美觀大方,充分地把自己的審美觀點和精神風貌呈現給學生;言行舉止,應謹慎謙和、文明禮貌;為人熱情真誠、落落大方,給學生樹立一個即值得尊敬,又和藹可親的形象。
再次,教師的儀表還應與自己的性格特點相符,與年齡特點相符。人們在不同的場合對服飾有不同的要求,教師的著裝要同職業相適應,服飾灌注精神,重在協調。如果將人與服飾看作是一個整體,那么,首先就應該考慮與背景協調。在不同的場合著不同的服裝,早已是很多人的共識,視具體情況,即可作“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對比,也可作“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烘托,但無論怎樣,所選服裝的款式、色彩。都應與所處環境的整體氣氛相協調。人的儀態千差萬別、各具特點,很難用某種模式框定出來。只要自己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協調,便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裝束,穿出個性、穿出風格,真正做到“衣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