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試驗研究了低溫α-淀粉酶飼喂肉雞對其生產性能的影響。試驗選用600只1日齡愛拔益加(AA)肉仔雞,隨機分為4組,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1組、2組、3組分別在基礎日糧中添加100 g/t、150 g/t和200 g/t低溫α-淀粉酶,試驗期42 d。試驗結果表明:1)日糧添加100 g/t低溫α-淀粉酶顯著提高了42日齡肉雞體重、后期平均日增重(P<0.05);低溫α-淀粉酶降低了前期(P=0.071)、后期(P<0.05)和全期(P<0.05)料重比。在本試驗條件下,肉雞日糧中添加低溫α-淀粉酶可以改善生產性能,添加量以100 g/t為宜。
關鍵詞:α-淀粉酶;肉雞;生產性能
中圖分類號:S816.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12-0039-02
淀粉是飼料中含量最豐富的營養物質,是家禽主要的能量來源,提供了家禽日糧中約60%的表觀代謝能(Apparent Metabolizable Energy,AME)[1]。淀粉的利用決定了谷物飼料的AME和家禽對能量的利用效率。玉米、高粱等谷物淀粉的表觀消化率雖較高,但并非攝入的淀粉均能被家禽消化,有相當一部分淀粉在后腸被微生物發酵分解[2,3]。因此,日糧淀粉利用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間,添加外源酶通常是提高養分利用率的有效途徑。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酶制劑可以促進家禽腸道發育、提高養分利用率和飼料轉化率、改善生產性能[4,5]。蔣正宇等(2007)研究表明添加淀粉酶可以改善肉雞生產性能[6]。唐德富等(2014)報道淀粉酶可以提高肉仔雞回腸末端養分利用率,改善生產性能[7]。低溫淀粉酶是淀粉酶的一種,最大活性溫度(50 ℃左右)低于中溫淀粉酶的最適溫度(70 ℃~80 ℃)。但目前淀粉酶在肉雞飼料中的應用研究大部分都以中溫淀粉酶為對象,關于低溫α-淀粉酶對飼料中淀粉的酶解規律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飼喂試驗研究低溫α-淀粉酶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為低溫α-淀粉酶在肉雞生產中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與試驗設計
試驗選用600羽1日齡AA肉仔雞,隨機分為4組,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30羽雞。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1組、2組、3組分別在基礎日糧中添加100 g/t、150 g/t和200 g/t低溫α-淀粉酶。
1.2 試驗日糧與飼養管理
基礎日糧的配制參考美國NRC(1994)雞營養需要,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料型為粉料。肉雞飼養于同一雞舍內,采用多層籠飼養,自由采食和飲水,自然光照,免疫程序按常規進行。
1.3 測定指標
試驗為期42 d。于21 d、42 d對試驗雞進行空腹稱重,并記錄采食量,計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
1.4 數據統計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7初步整理后,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體外試驗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進行方差分析。飼養試驗數據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進行方差分析,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2可見,1~21日齡階段,日糧添加低溫α-淀粉酶有降低料重比的趨勢(P=0.071);22~42日齡階段,試驗1組的42日齡體重及平均日增重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添加低溫α-淀粉酶顯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全期來看,試驗1組的平均日增重顯著高于對照組,各試驗組降低了全期料重比(P<0.05)。
3 討論與結論
家禽對淀粉的消化主要依賴淀粉酶的水解作用,但是內源酶的分泌受日齡影響較大[8,9],雛雞在幼齡階段消化酶可能分泌不足。另外,與豬不同,雞的唾液和胃中含淀粉酶較少,食糜到達小腸之前對淀粉的酶解作用較弱,加之雞消化道短,食糜通過腸道速度較快[10],導致淀粉消化不充分。添加外源消化酶是提高飼料中養分利用率的常用措施。Zanella等(1999)研究報道,日糧添加復合酶制劑改善了肉雞粗蛋白、回腸末端纈氨酸和蘇氨酸利用率,提高了體增重和飼料轉化率[11]。Pinheiro等(2004)報道,添加淀粉酶和蛋白酶可以提高限飼條件下肉雞腸道內容物的消化酶活性,提高14~42日齡體增重[12]。動物試驗中,低溫α-淀粉酶提高了肉雞42日齡出欄重,降低了前期、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Jiang等(2008)研究表明,肉雞日糧中添加α-淀粉酶不同程度提高了小腸內容物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并且提高了胰腺α-淀粉酶mRNA表達量[13]。因此,本試驗中,肉雞生產性能的改善可能與低溫α-淀粉酶對飼料淀粉的酶解作用及對內源酶活性的提高有關。
綜上所述,本試驗條件下,肉雞日糧中添加低溫α-淀粉酶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以生產性能為參考,肉雞日糧中低溫α-淀粉酶的適宜添加量為100 g/t。
參考文獻:(12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