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S831.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12-0045-02
幾十年前,當學術界對細菌耐藥性擔憂時,家禽界開始生產無抗生素(Antibiotics Free)雞群,又稱ABF雞群。一般來說,所有的雞肉是不含抗生素的,因為肉雞生產有停藥期,雞肉沒有抗生素殘留。所以在美國,雞肉產品上不允許使用“無抗生素”的標簽。然而,在非政府監控的營銷材料中,這種提法仍然可能出現。
抗生素可維持動物健康、預防疾病以及治療疾病。如果在家禽的整個飼養過程中沒有使用抗生素,常用“無抗生素飼養”(Raised Without Antibiotics,RWA)這一術語來表示。然而,根據所在地不同,它的含義也有所不同。表1顯示了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的RWA雞群的不同含義。
在加拿大的無抗生產中,絕對不允許使用抗生素、離子載體類或化學合成類抗球蟲藥。而在美國,化學合成類抗球蟲藥是允許在無抗雞群中使用的。對加拿大的養殖戶來說,無抗雞群的飼養管理更具有挑戰性。
許多因素可以影響雞群的生產性能,從種雞的營養及管理、孵化場運營、雛雞質量,以及健康狀況、日糧的營養水平和飲水的質量,到雞群的日常管理都會產生影響。要想成功養殖無抗雞群,管理人員不僅應該提供像一般雞群一樣良好的管理和環境條件,而且應創造更優越的生長環境,例如降低飼養密度,增加雞群之間的間隔時間,酸化雞舍墊料,并提供高質量的飲水。從營養上講,選用高質量的飼料原料和均衡的日糧,是成功飼養無抗雞群的關鍵。
1 雛雞質量
無抗雞群養殖的成功應該從高質量的雛雞開始。雛雞的質量對無抗肉雞生產更為重要,因為雞群沒有抗生素的保護。種雞的營養和管理,對其后代的健康和生產性能也是至關重要的。種雞場應嚴格遵循衛生防疫方案,保證種雞得到營養平衡的日糧。種蛋應在理想的條件下存儲和管理。
孵化場應遵循嚴格的衛生防疫程序,定期進行嚴格的清潔和消毒。孵化器具必須在特定的溫度下清洗和消毒。孵化溫度的管理和通風設備的維護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孵化后期溫度過高,會導致雞腿部病變以及家禽生產性能下降。
運輸過程對雛雞是一種應急。必須嚴格監控運雛車車廂的溫度和通風狀態, 以確保均勻的通風和適合的溫度,不應該有過熱的區域和通風死角。
2 球蟲病疫苗
與美國的無抗肉雞養殖不同,加拿大的無抗肉雞養殖是不可以使用化學試劑來控制球蟲病,控制球蟲病的唯一辦法是接種疫苗。球蟲病的控制是無抗雞群養殖成功的關鍵,因為它會影響到腸道的完整性和腸道健康。球蟲病會大大增加壞死性腸炎的發病風險。使用球蟲病疫苗成功的關鍵,在于對雛雞的均勻接種。雞群前7 d的飼養密度,應為每羽雞465 cm2 (0.5 ft2),墊料水分應高于一般雞群,保持在30%~35%。較高的飼養密度和墊料水分會增加卵囊孢子的數量,增加雛雞和糞便接觸,及互相再感染的機會。這樣,對球蟲病產生較早的免疫力,雞群將得到對抗球蟲病更好的保護。
3 雞群管理
10日齡后,飼養密度是影響無抗雞群生產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理想的飼養密度是每羽雞930 cm2 (1 ft2)。當密度降低,家禽有更多的采食空間和飲水空間,這樣,對飼料和水的競爭減少,墊料也較干燥,病原體繁殖減少。
在肉雞生產中,對墊料水分含量的控制至關重要,而對無抗肉雞生產,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潮濕的墊料,會導致病原菌和霉菌的過度繁殖,同時也會增加氨氣的排放,將嚴重影響肉雞的生產性能和雞舍環境。所以,控制墊料水分含量,是避免氨氣濃度過高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此外,還有許多因素可影響墊料水分含量,如飲水設備滲漏,各種疾病,日糧不平衡,以及雞舍通風不良。
通風換氣,可以排出由育雛器產生的燃燒廢物以及由家禽產生的氨氣和濕氣,并不斷補充新鮮氧氣。肉雞的遺傳改良,使肉雞的生長速度每年都在不斷增長,所以他們對氧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他們的水分排放也越來越多。因此,養殖戶不應該用10年前的通風換氣量來養殖今天的肉雞。充分和有效的通風換氣,以及墊料水分含量的控制,是控制球蟲病的關鍵,對無抗肉雞生產尤為重要。
養殖戶應經常檢查飲水設備,以防止水分滲漏,避免導致墊料水分增加。此外,為避免飲水浪費,養殖戶應當根據肉雞的日齡,適當調整飲水器的高度和水壓。
10~30日齡是雞球蟲病易感期,應該適度控制肉雞生長速度,以避免增重過快,從而降低壞死性腸炎的發病率。養殖戶應該修改光照方案,可稍微增加無光照小時數(至9 h或甚至10 h),增強肉雞的免疫力,并改善雞群的健康狀況。與普通雞群相比,以上措施,對無抗雞群更為必要。
4 無抗肉雞的營養
成功的日糧,應該從選擇高質量的飼料原料開始。飼料原料的化學成分應盡量穩定。此外,所有谷物原料不應該有霉菌和毒素的污染,這對4周齡前的雛雞尤為重要。應該選用易消化和吸收的飼料原料,這樣可減少不消化部分的量,從而減少腸道內不必要的微生物的生長,降低壞死性腸炎的發病機率。有些飼料原料,如小麥和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ried Distillers Grains with Soluble,DGGS),如果非用不可,其最大用量應受到限制。有證據表明,這些原料在日糧中的含量與壞死性腸炎的發病機率有很強的相關關系。還有研究表明,動物性蛋白原料會增加壞死性腸炎的發病風險。一般認為,無抗肉雞日糧應降低粗蛋白質水平,因為日糧蛋白質過高會增加壞死性腸炎的發病機會。礦物質平衡對無抗日糧至關重要。礦物質水平過高或過低,不僅會影響肉雞的增重和飼料轉化率,而且會影響墊料水分含量和腸道健康,從而影響雞群的生產性能。
選用高質量飼料原料以及控制雞群增重,將導致無抗飼料價高于普通飼料價。再加上無抗雞群較低的飼料利用率,最終導致單位增重的飼料成本較高。
5 抗生素替代品
過去的幾十年中,在探索抗生素替代品的實踐中,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生產試驗。一般來講,這些替代品被分為飼料酶、植物性添加劑、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組合)。飼料酶可改善消化和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并在某些情況下可改善腸道健康,被營養學家廣泛應用于常規肉雞日糧和無抗肉雞日糧中。
植物性添加劑用于人類膳食及醫藥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通常,植物性添加劑包括草藥、香料、精油或提取物。在這些植物性產品中,精油已受到相當大的重視,其活性成分如香芹酚、百里酚、丁香油酚、大蒜素和肉桂醛已經被廣泛地用于抗生素替代品以改善動物健康及生產性能。有的植物性產品有直接的抗菌效果,有的產品對免疫系統有調節作用。
益生菌,在美國又被稱為直接飼喂微生物(Direct Fed Microbial,DFM)。其作用機理是與病原體競爭營養物質和生存空間,并產生或分泌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和細菌素(Bacterocin)等,可以改變腸道微生物環境,進而影響家禽的生產性能。
益生元,是飼料中不能被宿主動物消化的成分,但可選擇性地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改善動物的生產性能。在這類產品中,常見的有甘露寡糖(Mannan-oliglosaccharides,MOS)和果寡糖(Fructooliglosaccharides,FOS)。
到目前為止,有關這些產品(植物性添加劑、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對動物生產性能和健康的影響,已有了相當多的研究。然而,由于這些產品的純度和濃度,家禽健康狀況、營養狀況和雞群的管理,以及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導致它們對家禽生產性能的影響效果經常不一致。
6 總結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靈丹妙藥可替代抗生素。總之,成功的無抗雞群的養殖依賴于以下因素:
(1) 高質量的雛雞,其種蛋應來自健康的種雞群,并由管理良好的孵化場孵化;
(2) 在育雛的前10 d,可采用較高的飼養密度,以便增加墊料水分含量,提高球蟲病疫苗保護能力;
(3) 健全的雞舍管理措施,并以改善通風以及降低墊料水分為重點;
(4) 無抗日糧,應選用易消化的飼料原料,優化礦物質水平;
(5) 通過減少光照時間,適度降低增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