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章亭洲:抗生素問題一直困擾著消費者和養豬人,今天我們就圍繞“無抗”進行討論。
1 問:什么是“無抗”?
夏東:“無抗”并非指養殖過程全程不使用抗生素治療,而是指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
劉向陽:“無抗”是養殖業所有人的美好期望,就目前而言,要經歷的時間還很長,但是我們一直在朝著這個美好的目標前進。
黃紅梅:沒有抗生素和沒有抗原的日糧。無抗日糧是可行的,但是無抗時代尚早。
王銀東:日糧中無抗生素是“無抗”的第一步,通過改善飼養管理和營養真正實現養殖全程的無抗才是真正的無抗。
夏俊鐘:就目前而言,抗生素是比較經濟高效的治療方案,而“無抗”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成本問題,抗生素本身起到了預防、治療和促生長作用。
觀眾1:我們從事獸藥生產銷售,我們的中藥很好,抗生素也有涉及。就目前而言,不用抗生素是個夢想,但是可實現日糧中無抗生素,且肉品中無抗生素殘留。
2 問:“無抗”問題比較敏感,有沒有必要提“無抗”?
夏東:“無抗”無法避免,無抗時代正在慢慢走近,我們想逃也逃不掉,我們提或不提它都在那里。但是,當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生產的肉制品、蛋品和奶中沒有抗生素殘留,飼料中無抗生素檢出,家畜的糞便中沒有抗生物殘留,將來會還畜牧人一個公道。
劉向陽:逐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是可行的,但是抗生素的作用無法否認。如果沒有抗生素,畜禽的生長速度和生產能力會大幅下降,許多國家又將進入畜產品的匱乏狀態,這種可能非常大。“無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根據社會、政府、行業和不同的養殖階段設定一些具體的目標,進行規范。
黃紅梅:“無抗”一定要提,且正當時,技術和社會條件都已具備。
王銀東:我們必須要提,可以防止有些無良報道讓大眾對我們畜牧行業產生錯誤印象。
夏俊鐘:現在提“無抗”的許多人都是外行人,但是我們還是要提。
觀眾1:“無抗”一定要提。我是一名技術員,我們要討論為什么要提“無抗”,“速生雞”和“抗生素導致兒童肥胖問題”都指向抗生素濫用的問題,是否正確使用獸藥的問題。
觀眾2:無抗問題一定要提,但是有一個“大眾化”和“小眾化”的概念,也許可以進行全程100 %無抗的放養,而規模化豬場需要面對的是無抗飼料和無抗生素殘留。
主持人 章亭洲:就“無抗”問題,我完全支持嘉賓的觀點,我們來提但須避免外行人的亂提。就目前而言,全程無抗暫時并不適合我國目前的主流生產。
3 問:要實現“無抗”有哪些挑戰?
夏東:“無抗”最大的挑戰是在使用無抗日糧的情況下,動物的生產性能不下降、腹瀉率不增加,這是養殖人的基本要求,這也是最根本、最基礎的挑戰。
劉向陽:一個挑戰是人的切身利益,即現實的挑戰,第二是規范和政策的挑戰。
黃紅梅:我僅對兩位專家的觀點進行補充。“無抗”的另一個挑戰是養殖企業和飼料企業的溝通問題,如果飼料廠不告訴養殖場飼料中的藥物添加量就會造成藥物的疊加使用。另外就是獸藥處方的開出要對癥、適量,要對此進行規范。
王銀東:除了上述問題外,業內人員的個人道德意識也是重要挑戰。
夏俊鐘:利益分配問題是重要挑戰,獸藥中抗生素這塊“大蛋糕”的利益如何舍棄問題。
觀眾1:我目前在獸藥企業工作,我曾從事基層服務十幾年,抗生素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獸藥企業給一線技術人員和老板帶去什么樣的用藥理念和資訊非常重要。階段性的擺脫抗生素可以逐步幫助我們擺脫對抗生素的依賴。而挑戰就是我們(藥企)和技術人員的思想。
觀眾2:觀念問題很重要。我們出口肉品到肉品質量要求高的日本,說明“無抗”養殖企業可以做到,為什么我們自己沒能實現?就是觀念和利益分配的問題。而據我了解,高品質肉產品的生產成本并不高。這是藥品的綜合管理和篩選問題。
觀眾3:我是一名畜牧科研人員,我覺得“無抗”最大的挑戰是產品質量的評價體系,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我們無抗產品是否可以得到認可,被接受,可以通過高產品價格帶動無抗的推進。
觀眾4:動物健康是“無抗”的挑戰,有時候抗生素的使用非常無奈,有時候是在無辜的情況下“被使用”了抗生素。
主持人 章亭洲:“無抗”問題歸根到底是利益的平衡問題。藥企希望抗生素銷量高,而消費者是否愿意相信高價的“無抗”豬肉,是否能被大家認可。在養殖中,不使用抗生素是否真的會損害養殖企業的利益,母豬平均年產仔數是否會因減少抗生素使用而降低。我們養殖企業要堅守道德底線,掙良心錢,在行業內形成誠信和良好的氛圍。
4 問:如何實現“無抗”?
夏東:我們只要尊重事物本質,不要違背自然,就能做到“無抗”。抗生素主要用在仔豬斷奶保育階段,減少斷奶應激可減少抗生素在該階段的使用。飼料、情感和環境應激是該過程的重要影響因素。滿足仔豬采食母乳的基本需求,照顧到仔豬對母豬的情感依賴和同群仔豬的情感,為仔豬提供溫度適宜且環境良好的圈舍,添加益生菌等,都能夠減少應激、增強仔豬的免疫力。
劉向陽:從添加的目的出發,添加抗生素是為了治療或者預防腹瀉和促生長等。我們從原料和生產加工工藝,以及生理狀況和腸道機理入手可以逐步實現“無抗”。
黃紅梅:“無抗”和“高免(高免疫機能)”密不可分。“無抗”飼料可以提高動物的免疫,而高免是解決很多問題的鑰匙。
王銀東:“無抗”可以從主動和被動兩個方面來實現。具體來說要實現“無抗”,一要改善動物環境,二要平衡飼料配方并選擇優質原料,三要使用補充性飼料添加劑。
夏俊鐘:政策層面可以一刀切,禁止抗生素的使用。但是從生產部門來說,不要盲目效仿國外的飼養管理。加強環境管理,讓豬不生病,抗生素就沒有用武之地,就自然帶來了“無抗”結果。
觀眾1:我認為還是要從動物本身開始,從育種開始就要考慮到“無抗”。
觀眾2:我們首先要從為什么使用抗生素角度出發,是為了治療或者預防;其次要考慮用量的問題。斷奶階段是為了解決腹瀉問題,大量使用抗生素會導致免疫抑制,即使該階段的腹瀉問題解決了,也會給后續的飼養帶來更多問題;在35~45日齡階段,使用抗生素是為了解決呼吸道問題。這些問題有原發性的,有繼發性的,根本的解決方法是營養問題,做到營養抗病,而合理的管理與之相輔相成。在保育期階段性擺脫抗生素,并利用一些非抗生素的添加劑綜合做好管理可以解決抗生素濫用問題。
觀眾3:技術人員的培訓非常重要,正確規范獸藥使用,建立正確的獸醫體系。
觀眾4:我們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仔豬,就能做到“無抗”。
主持人 章亭洲:總結來說,實現“無抗”,一是日糧,二是育種,三是管理。就管理而言,對待豬的態度很重要,要讓豬有舒適的環境,尊重豬的本能能夠提高豬群的健康,豬不開心,它們又不能說話,只能死給我們看,這就是損失。而現實中,歐洲已經為我們樹立了“無抗”養殖的榜樣。
5 問:“無抗”的可行性如何?
夏俊鐘:“無抗”肯定可行。豬場老板的觀念很重要,控制豬舍環境,不發病,做到“無抗”并不難。
王銀東:以廣東的某品牌豬肉為例,其單價80元/kg,所以無抗的利潤空間很大。
黃紅梅:肯定可行,這是大勢所趨。我們全行業都在努力,從育種到疫苗開發,許多企業都在追求“無抗”,他們在推廣產品的過程中都在教養殖企業如何進行生產管理。我再次呼吁添加劑企業可以降低成本,為我們的飼料企業提供優質的非抗生素添加劑,從而為“無抗”的實現添磚加瓦。
劉向陽:“無抗”非常可行。我接觸的許多企業已經做到“無抗”,其他企業如果也能夠規范生產管理和用藥規程,肯定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