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經常說周批次和可視化是小學生問題,相當于我們要去辨識不同顏色,要去學習1、2、3、4等。十幾年前就開始講周批次管理,直到今天很多豬場基本都在使用,但實際干并且干到位的很少。我去過很多豬場,也去過一些大體系豬場,我覺得這個部分可以與大家分享。
1 批次生產介紹及意義
去年在群里看到一條消息,“一個從國外進口種豬的豬場,因產床周轉不開,欲出售50頭懷孕原種,預產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一般豬場老板應該有比較先進的理念,豬場技術人員應該也具備一定功底,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在座各位想想我們生產管理中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一個豬場最不能改變的其實是規劃。豬場按照周批次規劃為什么會出現周轉不開、空欄情況?只有當豬場滿滿地運轉時生產成本才是最低的。提及批次生產在大家腦海中會出現:連續生產、同期發情、全進全出、激素調控、勞動效率、周工作計劃、單元產床等詞匯。最重要的是單元產床,每一周要分成多少個單元?每個單元怎么去配套?批次生產的理論是什么?和母豬的繁殖周期有關?討論很多種批次生產,每天都在進行的豬場不在少數:有3 d批次、5 d批次、兩周批次、三周批次,等等。前幾天我接到一個客戶在進行32頭或64頭母豬模型,然后發展到幾萬頭母豬,什么樣的周批次對他最合適?講到批次生產,很多人認為要用很多激素調控,這樣才會完全可控,這些觀念是不是對的,能不能幫我們達到目標,獲得更好的生產成績。在這里,我引用卡美公司翻譯的這本書中的表格告訴大家采用批次分娩給我們帶來效益有多大(表1)。
批次生產頻率有連續生產、5 d批次生產、1周批次生產、3周批次生產。從連續生產模式轉化成完全批次生產,嚴格的周批次生產需要20周(3周斷奶)或21周(4周斷奶),這個過程中間調控需要做大量工作。每周斷奶與每3周斷奶生長、育肥豬的性能對比見表2。大家有沒有關注鐵騎力士馮光德總經理的一些報告,特別是關于分析中國肉雞業和養豬業,在同樣時間內,肉雞業生產效率變得非常高,而養豬業生產效率仍在徘徊,最后得出全進全出的觀點。做批次生產時,設計豬場就是周批次,但好多豬場沒有堅持。
三周批次均衡度如何?用什么方式控制同期發情,每頭豬成本多少錢?母豬年淘汰率,較之前高還是低,差多少?人工效率是高了還是低了?疾病控制是否達到預計效果?設備利用率如何?
批次生產是一個體系,可把母豬群系統化并對豬群整體情況和配種舍與妊娠舍的繁殖性能情況有整體把握。
批次生產能幫助豬場:生產體系化;使每周的批次大小均一;幫助找出繁殖問題;為后續的豬銷售做計劃;為所有員工的工作安排做計劃。生產體系化后,記錄板按照周批次掛好后,這周查情,所有的母豬都需要列出來。在什么時間進行妊娠檢查,個人意見控制在24 d、31 d和38 d妊娠檢查,24 d和31 d要保持兩個人去檢查,以減少人員帶來誤差。在合適的時間免疫,拿著記錄板去豬舍,根據記錄板上的信息給母豬注射,首先在母豬背上標上記號,然后注射一次再多加一個記號,不漏掉一頭豬。現在疫苗的使用經常是一刀切,為什么?因為批次控制不住,跟胎時就出現問題,只好一刀切。是不是跟胎次效果會更好?
2 周批次生產
每周批次大小均一后,能夠充分利用豬場所有的設施設備,設定配種和分娩目標,更易于計劃后備母豬引進。
找出繁殖問題,使用色標:紅色=死亡,橙色=淘汰,藍色=空懷/孕檢空懷,黃色=返情,半條紫色=流產。空白都是正常,有顏色都是有問題(圖1)。能在問題發生時就將其找出,并能看到繁殖中有利和不利的趨勢。基于生產結果,對員工績效進行比較/基準比較。更早找出有問題母豬。
對非生產天數值多少錢,大家有沒有一些想法。我得到答案非常多,有十幾元、七十幾元等,具體是多少,大家可以回去算算。
3 周批次生產與工作計劃
使用批次生產體系可以幫助員工制定周工作計劃,從周一到周七,從早上六點半到下午四點,所有工作安排,每一個工作崗位應該做什么,不是每一天重復而是每一周在重復。在中國很多豬場場長變得非常重要,豬場場長離開3 d~5 d,豬場里的事情就變得無法想象,因為工作計劃沒有做好,很多事情需要場長去說。如果安排計劃,就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每個員工都知道何時該進行什么工作,不會出現有人沒工作做,每個員工每天都有同等的工作量,能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任務。例如:我們希望很客觀地去制定工作時間表,不要去跟飼養員說,只需要每天去觀察、查表,結果發現下午該上班時,接下來的2 h沒有一個人在工作,一個40多人的豬場2 h不工作,可以節約多少人,每天8 h,可以節約四分之一,40個人減少10個人,10個人的工資分給30個人,每個人工資可以增加33 %。平常你舍得給員工一下子增加33 %工資嗎?很難。所以工作計劃非常重要,2002年我在丹麥豬場工作,開玩笑時說我們一天把一周的工作做完了,其他時間做什么。有了周批次管理以后,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任務協調變得非常重要。
4 周批次生產與可視化
分批次生產的豬場使用記錄板體系,可使不同批次的管理更容易,并能對整個豬群的情況有良好的概觀。
我很想問一下大家,一頭公豬開始的點是在配種,你的配種記錄在哪里?在筆記本里,很多豬場都是這樣。設計配種群卡可根據豬場的實際需求制定。不需添加無用的信息。1、4、7周用紅色,2、5、8周用綠色(圖2),借助顏色噴霧標識(圖3),與豬背上標識顏色完全一樣,非常清楚,沒有母豬可以逃掉。
周卡一定要和白板管理結合在一起,有目標,有不同周的生產性能,紅色表示第一領域日期,綠色表示安全,紅色與綠色比例1∶1最好。切記可視化東西要顯而易見;每周使用方法須一致;相同事項用同一種顏色記錄,使用熒光筆;任何事項都須在發生的時候做記錄;可作為既往記錄保存好。
時間有限,我只能給大家講一個影子,希望大家回去后能夠去做一些思考,做一些實際運用,需要我們幫助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