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欣公司”)在數字化豬場方面做出的努力和獲得的成果。
萬物皆數,正如恩格斯說,任何一門科學的真正完善在于數學工具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時代開啟,畜牧業正全面步入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時代。精準、實時、多維、全息的數據化云平臺是豬場建立預警決策系統、打造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基礎。
1 祥欣公司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及應用歷程
首先來回顧一下祥欣公司16年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及應用歷程。我們的數字化歷程主要分成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00年開始,使用王希斌老師團隊于1997年和1998年開發的GPS軟件;第二階段從2013年開始,使用王希斌老師從2010年開始領銜開發的KFNets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第三階段從2015年開始,使用祥欣公司和互牧信息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的CM豬場管理系統。最近,于2015年4月加入CM豬場管理系統的手機客戶端。
GPS系統是我學習豬場軟件開發的教科書。GPS系統給豬場管理帶來了一次革命,將養豬帶進信息管理時代。在這之前,我們需要整理各種報表,每到月底總結,就要翻閱大量報表,計算相關生產參數,當時甚至沒有Excel。
GPS的使用奠定了祥欣公司信息化建設的基石,是祥欣公司數據積累之源,而這些數據可追溯至2000年。GPS在祥欣公司2010年入選國家首批生豬核心育種場時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時移世易。隨著時代的發展,GPS系統的一些不足就暴露了出來。GPS是單機版,繁殖的數據庫使系統容易出現崩潰。系統一旦崩潰,就會造成數據的滅失,將一天的工作化為烏有。
種豬企業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精細化生產、專業化育種、實時計劃管控、可跟蹤進銷存、分級財務管控。KFnets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些需求,軟件程序化更好,構架更合理。
但是在財務核算方面仍有不足。于是,祥欣公司和互牧信息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更適合豬場的管理平臺。
1.1 互牧豬場管理系統
互牧豬場管理系統的邏輯構架見圖1。
當軟件開發完成后(PC端界面見圖2),我們不得不正視,養豬人也是低頭族的一員,因此又開發了手機客戶端(手機App界面見圖3),將平臺加以補充和完善。
2 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路線及思考
2.1 豬場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平臺
2.1.1 現有軟件的缺點
我們不得不承認,軟件都有其缺點,總結出來分為以下幾點:
任性妄為——我寫軟件我做主,軟件界面不友好,客戶體驗關注不夠。
稀里糊涂——眾里尋她千百度,軟件錄入、查詢、報表功能錯綜復雜,效率低下。
不人性化——缺乏溝通無靈魂,軟件功能死板、無靈魂,缺乏粘合度,軟件與使用人缺乏互動,使用人之間缺乏互動,軟件缺乏預警功能。
莫名其妙——數字打架很郁悶,相同豬場不同軟件,報表結果差異大;相同豬場同一個軟件,幾個報表數字不相符、不能自圓其說。
僵尸軟件——軟件和管理2張皮,軟件裝了,錢花了,卻變成了雞肋;因為難用、無休止的BUG,最后淪落為月底報表查詢器,不但沒有指導生產,反而增加了工作量,很多豬場干脆使用Excel來記錄統計生產數據。
國內流行的各種操作軟件及平臺十余種,從普及率、口碑角度對比,較好的有4~5種。雖然這些軟件給豬場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效率,但是,都存在明顯缺陷。
2.1.2 理想的豬場管理軟件
而我們豬場對管理軟件功能的訴求:
精準——數據錄入校驗,算法科學,盤差為0;
實時——錄入數據時效性、后臺計算、3 s呈現;
多維——環比、同比,量、效、利全面呈現;
全息——數據圖表化、可視化,可還原、分解、校正,預警分析全面透徹;
人性化——軟件界面友好,操作簡單易上手,人際互動溝通,具有微信般的粘合度;使用軟件像玩游戲,使操作人樂在其中、不離不棄。
KFNets的數據錄入模式堪稱行業經典——流程化,一目了然。
目前數據錄入的發展方向是:引導、備忘、掃碼、現場采集,我們的CM豬場管理軟件就是以此構建的。
豬場想要的軟件數據分析是:撥開迷霧,亮出結果,找出問題,對標預警,而不是單純地比較高低。軟件的使用是為了給豬場的生產管理帶來便利和效益,而不是單純地考核員工。軟件要能呈現非生產天數、獸藥疫苗庫存等情況,并對此進行預警。
軟件需要有靈魂:溝通互動、任務跟蹤、目標達成,讓不同的部門進行合理溝通和信息交流,對當日生產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度量目標的達成情況;并加入決策系統(構架見圖4),讓豬場決策簡化為“YES”或“NO”。
2.2 CM豬場管理系統的優勢
生產計劃及預警功能促進生產經營效率和效益提升。
公司各層級信息更加對稱,各層級關注點聚焦精確、權限清晰。
數據安全性、合理性、可視化水平提高;冗余信息被過濾,各層級關注點精準投放。
團隊執行力、凝聚力提升。
員工與生產經營信息的粘合度增加,近乎微信的粘合度。
COPY一個副本賣給豬場,讓我們循規蹈矩去使用的舊時代已經過去了。個性定制是大勢所趨,平臺的設計思路和方向要由豬場來主導。以前是他們忽悠我們,現在是我們指揮他們。軟件、互聯網沒什么神秘和高大,它們只是工具,豬場不缺工具,我們需要的是聽使喚的、趁手的工具。能跟豬場融合、跟我們吃住在一起的團隊,才是我們愿意合作的對象,豬場信息化管理平臺應該由我們來做主。
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我們一直在路上,這個過程只有階段目標,沒有終極目標。在這條路上,每前進一步,效率效益都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