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上市公司治理狀況“睛雨表”之稱的“中國公司治理指數”在天津發布。根據最新指數顯示,業績增速下降誘發金融機構治理質量整體下降,民營控股金融機構趕追國有控股金融機構。
本次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評價對2807家上市公司樣本進行了評估,指數由2015年的62.07提高到62.49。其中主板1493家,中小企業板772家,創業板492家,金融業板塊50家。
這是天津財經大學校長、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教授領銜的學術團隊連續第14年發布“中國公司治理指數”。李維安指出,上市公司治理評價能夠從整體和個體兩個層面為尋求公司治理改革深化的路徑,推動公司治理從自主合規階段向有效性階段邁進提供有益指引。此次指數發布與研討會的召開,對于應對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面臨的新挑戰與新形勢,推動公司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結果顯示:2016年,50家上市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指數平均值為63.07,較2015年的64.30下降1.23。各分指數中,上市金融機構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和監事會治理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而經理層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關者治理分指數下降較為明顯。
在往年的評價中,金融行業公司治理指數在各行業中一直處于領先位置,但2016年的排名有所下降,僅排在第四位,金融機構治理質量整體降低。各細分行業中,銀行、保險和證券行業的公司治理指數均值較2015年分別下降了1.79、2.84和1.20,同時各細分行業的經理層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關者治理分指數下降均是導致總指數下跌的主要原因。
報告顯示,業績增速的下降可能是導致金融行業公司治理質量下降的誘因。以銀行業為例,上市銀行凈利潤總和為1.28萬億元,較上年僅增加1.9%,上一年增速為7.75%;16家上市銀行中,除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外,其他14家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占全部上市銀行數量的87.5%;中、農、工、建四大行的凈利潤增速均不足1%。業績增速的下滑可能導致上市公司降低對公司治理的投入,數據也表明業績增速較慢的上市金融機構大多表現出更低的公司治理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國有控股上市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指數均值為63.06,較上年下降1.65:民營控股上市金融機構指數均值為62.94,較上年上升2.50。民營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距離超越國有金融機構僅有一步之遙。5家民營控股上市金融機構中,除民生銀行略有下降外,其他民營控股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相反,在33家上市超過2年的國有控股金融機構中,2016年有25家公司治理指數出現了下滑,占75.8%。各分指數中,民營控股金融機構在董事會治理、經理層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關者治理方面已經領先于國有控股金融機構。
報告還顯示,構成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的股東治理指數、董事會治理指數、監事會治理指數、經理層治理指數、信息披露指數和利益相關者治理指數六大維度均呈上升態勢,其中股東治理和董事會治理提高最為顯著。
此外,從多年治理地圖分布上來看,我國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呈現出從沿海向內地的梯度提升態勢,2016年指數高于61的地區數量達到新高,為22個,占31個地區的比重為70.97%,其中有8個地區指數超過62,且有4個地區指數突破63。2011-2016年治理指數高于61的地區數量依次為4、6、6、13、21和22個。
從行業比較分析來看,2016年評價排名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治理指數均指較高:而綜合、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和采礦業等行業治理指數均值較低。
不同地區治理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廣東省、浙江省、河南省、北京市、江蘇省、福建省和山東省等地區指數均值較高;而寧夏、青海省和山西省指數均值均在60以下。
從控股股東性質比較分析來看,2016年民營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指數連續六年超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不同市場板塊的公司治理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主板股東治理顯著提升,國有與民營控股公司治理水平差距拉大;中小板治理各維度有升有降,不同控股股東性質公司的治理各有優劣;創業板上市公司治理狀況最優,治理水平穩中有升。
李維安指出,從“2016中國公司治理指數”可以看出,為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推進公司治理能力現代化,要進一步強化行政型治理向經濟型治理理念的轉變;發揮治理事件的積極作用,推動治理完善與優化;在中小股東支持的前提下,提前設置防止敵意收購的制度保障:進一步深化網絡治理改革,提供中小股東可以低成本參與治理的工具和平臺;加強中小股東維權意識,提供便利的股東訴訟渠道;在追求股東利益的同時,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加強金融機構有效監管,防御績效下滑帶來治理風險的累計;要擺正去行政化和薪酬激勵機制改革次序。
他表示,中國公司治理作為治理改革的先行者,構建了以規則、合規和問責等為核心制度要素的治理體系,正經歷著由行政型向經濟型的轉型。在此過程中,中國公司治理從依靠法律、法規等強制合規階段逐步發展至自主合規階段,再到當前的有效性階段,出現了治理事件推動治理完善和深化的大趨勢。
李維安曾經表示,基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中國混合多元化公司制度的日益繁榮,當前中國的公司治理、政府治理以及社會治理研究的焦點已經發生了重要的轉變,正在經歷著三個關鍵性的特征。
第一,公司治理逐步從行政型向經濟型轉變,更多情況下在通過市場力量規范公司治理行為,無論是國企治理,還是民企治理,抑或是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都在不斷適應法律和資本市場的治理環境,完善內、外部治理機制,尋求企業董事會和高管層決策的科學化依據。
第二,政府治理開始從控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具體表現在通過行政問責制、公示制度、聽證制度等方式,向社會提供公開的權利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以獲得社會對政府更為透明化的監督。
第三,社會治理從行政型向社會性發生轉變。李維安評價道,中國從最初的公司治理研究繁衍出的政府與社會治理,都在當前互聯網極速發展變化的背景下,需要學術界、企業界和來自社會其他領域對現實中出現的新問題敢于積極探索和研究,對于促進中國治理研究領域的升級至關重要。
此次舉行的“2016年中國公司治理指數”發布與研討會以“公司治理改革深化與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為主題,由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天津財經大學公司治理研究院、南開大學商學院、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
天津市副市長閻慶民,南開大學校長龔克,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張東剛出席會議并致辭。天津財經大學校長、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發布《2016中國公司治理評價報告》。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商學院、社科處負責人,以及來自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建材集團等單位的200余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加。
閻慶民代表天津市對“中國公司治理指數”的發布表示祝賀,并希望廣大專家學者在優先股、關聯交易、交叉上市、利益相關者、董事會職責等方面加強研究。他強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各企業要正確看待“三會一層”問題,注重道德風險,在公司治理的理論、實踐上多做探索。
龔克代表學校向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南開大學關于經濟指數的研究具有悠久歷史,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民族的復興做出了積極貢獻。本次研討會是學校第14次發布中國公司治理評價報告,希望與會嘉賓以本次會議為平臺,針對當前經濟問題開展深入探討,進行思想碰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出合理解決方案,推動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張東剛說,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作為國內最早發布的權威公司治理指數,被譽為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狀況“睛雨表”,是評價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該指數的發布,揭示了中國公司治理發展的趨勢,對深化公司治理改革、規范中國的資本市場、促進我國公司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國內最早發布的權威公司治理指數,從2003年起已連續發布了14年,先后累計對24359家樣本公司開展了治理評價。該指數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證監會等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企業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