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地鐵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地鐵的建設速度也逐漸加快。在地鐵中,屏蔽門系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南京地鐵工作人員,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地鐵曲線站臺防踏空膠條限界設計方案與實驗進行詳細地分析。
[關鍵詞]曲線站臺;防踏空膠條;間隙距離;泡沫板實驗
由于地鐵站臺門門檻與列車車門門檻間距偏大,存在乘車安全隱患,大部分地鐵都以加裝防踏空膠條的方式盡量縮小站列間隙,消除乘車隱患。站臺分為曲線站臺和直線站臺,而曲線站臺的邊界分為凹型和凸型,這就讓地鐵站臺門門檻與列車車門門檻間距值不唯一。為將列車與站臺之間間隙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應該對曲線站臺的防撞膠條寬度、長度進行專項設計和處理,為準確確定曲線站臺的膠條寬度,應該制定限界設計專項方案。
1、現場條件
1.1安裝條件
本工程根據以下不同的安裝條件提出相應的安裝方案。
(1)根據裝置的型號規格的不同(重量、寬度等),可選擇安裝在站臺門門檻邊緣或站臺結構扳側面。
(2)土建結構與站臺門門檻存在配合誤差,充分考慮誤差造成的影響,本工程在裝置設計、安裝前提前進場進行現場勘測,現場勘測采用專業限界勘測儀器進行,以勘測結果作為最終的施工依據。
(3)因在運營線路施工,必須茌夜間停運時段進行施工,每日每站平均有效施工時間3小時(不含施工準備及非軌行區收工清理)。
1.2振動及沖擊條件
振動:振頻100Hz,加速度20m/s2;
沖擊:持續時間70ms,加速度20~25m/s2。
1.3限界設計原則
(1)招標技術要求對于直線軌道段,防踏空限界設計在新規范車輛限界的基礎上,再留10mm余量作為標準。即三號線和十號線現有站臺平面高度為1080mm,下沉到1035-5+0mm,膠條與軌道中心線距離控制在1560-0+5mm。
(2)招標技術要求對于凸曲軌道(向軌道側凸)防踏空安裝的限界標準同標準直線站相同。即膠條下沉到1035-5+0mm,膠條與軌道中心線距離控制在1560-0+5mm。
(3)招標技術要求對于凹曲軌道(向軌道側凹)防踏空安裝的限界標準需要按照泡沫試驗的結果來決定。
2、泡沫測試方法
2.1工程量清單
根據技術規范要求.現以南京地鐵三號線柳州東路站上行、明發廣場站上行泡沫板測試為例。測試部位為三號線柳州東路上、下行站臺(每側30組門)和三號線明發廣場上、下行站臺(每側30組門),共四側站臺。
2.2測試安裝方法
在各曲線站臺邊緣安裝齒形泡沫板,設定泡沫板寬度最大處符合標準直線站防踏空膠條的限界標準,即膠條與軌道中心線距離控制在1560-0+5mm,并避免列車門開啟擦碰泡沫板。列車全速通過,檢驗泡沫板是否有碰撞情況,碰撞情況測量并列表統計。
泡沫板安裝需符合限界標準:泡沫板最寬處最外沿距軌道中心線1560-0+5mm。如下圖所示。
2.3泡沫測試實施過程
1)清理站臺邊緣,表面應結實平整、干燥清潔、無油脂、及其它松散物;
2)確認基面的垂直度及平整度;
3)將泡沫雙面膠粘貼到泡沫實驗板的最長邊。
4)將加工好的低密度泡沫板,牢固粘貼在門檻或站臺板上。
5)校正低密度泡沫板固定位置。
6)第一次列車全速通過站臺區域后,當天晚上進行軌道區域檢查,檢查泡沫刮擦位置,碰撞位置殘留泡沫凸曲距離軌道中心距離。
7)連續觀察在運營過程中泡沫板最寬處是否與列車刮擦,目測并記錄泡沫最寬處與列車最外沿的間隙。(目測誤差約為±10mm。)
8)整理數據并得出結論。
3、測試結果與結論
3.1測試結果
1)測試部位均無刮擦或碰撞泡沫板現象。
2)列車靜止狀態,目測泡沫板最寬處與列車最外沿的間隙如下:
3.2實驗結論
1)凹曲軌道(向軌道側凹)泡沫測試板與列車間間隙均比直線站或凸曲(向軌道側凸)間隙?。婚g隙最小處發生在列車連接處,大約為45mm-50mm。比直線站正常間隙小10mm-15mm。
2)建議凹曲軌道站臺防踏空安裝的限界標準放寬15mm。即膠條與軌道中心線距離控制在1575 0+5mm,下沉到1035-5+0mm。
結語:
每一個設計都離不開實際情況,泡沫實驗為曲線站臺防踏空膠條的限界數值提供了實踐數據,把將列車與站臺之間間隙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針對文中的防踏空膠條還可以有如下改進:
泡沫實驗中的泡沫形狀也可以改為鋸齒形來明確間隙距離,增加泡沫與車輛摩擦的單位面積,讓數據精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