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結合目前小區管線綜合布置易出的問題,從小區與周邊市政管線的接口、各管線布置位置、各附屬構筑物設置等探討小區室外管線綜合布置的設計要點。
[關鍵詞]小區;地下管線綜合;設計要點
由于地下管線的隱蔽性,導致各單位對管線的重視程度不夠,現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小區地下管線頻頻出事,比如管網漏水(特別是壓力較高的消防管道漏損更加嚴重),雨污管堵塞等。為了更加規范小區地下管線的敷設,近年來,各個主管部門對地下管線的布置的把控逐步增強,有些地區已將管線綜合的設計作為申領建筑規劃許可證的一大前提。但是,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發現,由于小區地下管線繁多,各個單項施工圖均有專項設計院設計、專項施工單位施工,導致管線綜合設計單位對各單項管線布置的整體把控性不強,即使后期嚴格按照此前管綜設計的管位進行單項管線的布置,仍容易出現各種管線交叉敷設導致覆土不足、管路受壓斷裂變形,管位布置位置影響整體景觀以及后期檢修不便等問題。鑒于此,本文依據自身的工作經驗將小區的綜合管線布置提出一些可行的看法。
1、管綜分類
居住小區內的市政配套管線主要包括給水管、污水管、雨水管、中水管、熱力管、燃氣管、電力電纜、電信電纜、有線電視電纜、路燈電纜、消防信號線等智能化管線,還有檢查井、排洪溝、化糞池、雨水回用設施等附屬構筑物。給水管又分生活給水及消防給水,而生活給水又分市政直接給水管及二次加壓供水;消防給水叉分消火栓給水及自動噴水滅火給水;電力管和燃氣管一般分高、低壓兩種;高壓電纜(10 kV)是從市政管網到開閉所,及開閉所到變配電室之間的管線;低壓電纜(380V)是從變配電室引出的至各用戶之間的管線。以下主要針對南方小區的管線布置進行一些總結歸納。
2、管綜設計要點
管線綜合設計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管線的平面布置,另一個是管線豎向高程的協調。為了合理利用居住小區有限的地下空間,下面提出居住小區市政配套管線管位設置的基本原則。
1)從設計源頭來講,首先必須確定各管線的市政接口的準確無誤:有條件的地區需結合周邊管線成果圖,并現場實際探查,提前和各主管接口部門溝通接口的可行性,同時必須探明各周邊市政管線的負荷,比如雨污水接口處原設計的匯水面積、電力管線及給水管的設計容量等。目前部分小區進行小區內管線設計時,小區周邊管路可能有2個以上市政接口,但是根據原有市政管線的規劃設計,很有可能某些接口僅能容納小區很小一部分的電力負荷、給水負荷或者是雨污排水負荷。此時如果不探明周邊接口的預留負荷,會造成某一接口超負荷運行,那么可能造成高峰供水時供水水壓不足,暴雨時雨水排放不及時等情況發生(如圖1某地塊周邊雨水管匯水圖,以周邊雨水排水為例:如果不清楚室外市政管的匯水面積及匯水范圍,很有可能就近將A-D地塊雨水收集后均排至市政雨水管1中,則在暴雨時期,雨水管1來不及排放設計的暴雨量,勢必造成路面積水)。
2)根據接口位置及管線最短的原則,進行各管線附屬設施的定位,尤其針對大地庫的住宅項目,地庫外圍至紅線間可用空間有限,地庫上部覆土有限,需提前做好各附屬構筑物(如雨水回用裝置、化糞池、小型污水處理設備、前置環網柜、燃氣調壓柜等)的定位。一旦定位不準,會造成管線的迂回,從而增加成本,也有可能增加管路交叉點。
3)地下敷設管線相較于同樣管線在地下室或者設備層架空敷設造價更高,施工難度更大,維護檢修也更困難,所以有條件的項目,盡量將各管線在地庫或設備層架空層內架空敷設,盡量減少埋地敷設管線。
4)明確各管線與建筑物平行敷設時的前后關系:建議從建筑物往外側依次為污水管、雨水管、燃氣管、給水管、弱電管、強電管。采用此法布線的原因為:重力流管線從戶內至戶外盡量最短,減少堵塞的可能性,而污水管堵塞產生的后果更嚴重,業主受到的損失更多,故將污水管靠建筑物敷設,雨水管次之;燃氣管盡量避開電管和污水管,以防燃氣管路泄露與污水的濁氣混合或者電氣管線發生火花造成嚴重事故。詳圖2所示。
5)結合景觀圖紙進行管綜校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將管綜設計納入小區景觀圖紙納入管綜進行校核,使管路避開大型花池、喬木、水景等景觀帶,并力求景觀效果突出、減少業主活動隱患、方便維護,使各管井、構筑物避開人行及車行通道,從而真正意義上做到管線布置既安全又方便維護叉美觀。
結論:
綜上所述,小區管線綜合設計的核心在于確定各接入口的位置,并力求管線順直、短捷和適當集中,減少交叉,不影響景觀效果,在設計之初提前與各專項設計院取得聯系,則設計出來的管綜圖紙就比較有實際指導意義,否則管綜設計僅僅只是一張沒有意義的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