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中國進口商品第一大展——義烏進口商品展期間,中國進口主題展覽主辦方峰會在義烏舉行,國內各大進口展主辦方就如何推動進口展行業的專業化發展進行了探討。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參會單位都具有海外自辦展業務。一方面,說明進口展與海外自辦展資源重疊之處;另一方面,本次會議提出的如何辦好國內進口類展會的建議,對海外自辦展也有很多借鑒作用。
建立中國進口展主辦方機制。通過加強各成員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統一對外宣傳,建立中國進口展資訊中心,統一對外宣傳。雖然進口展自2005年以來才取得明顯發展,但各主辦單位已充分意識到共享信息、分享資源的重要性。出國辦展,主辦方除了要承擔國內辦展的一般風險,還需要克服國際聯絡、外事協調等額外挑戰。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包括國外“山寨協會”黑名單等,定期交流經驗,可以使海外自辦展組展單位少走彎路,提高效率。
差異化發展。各地進口展的展商可以不拘一格來自全球各地,但展會覆蓋的重點行業一般與當地特色產業相吻合,形成展會發展與產業增長相促進的雙贏局面。同樣,海外自辦展也需要主題鮮明。實踐證明,“大雜燴”式的綜合類自辦展由于定位較模糊,難以吸引高質量的對口買家,深入發展。因此,國外自辦展的主辦方要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尋找合適的展會主題。例如,機械行業協會可以打造機械類產品為主的海外自辦展。
展、會分離。義烏峰會上有代表提出,政府主辦的進口展規格較高,在邀請海外展商和境外政府機構方面有著很大優勢,而市場化運作的民營辦展機構舉辦的展會雖然有專業化運作的正確方向,卻恰恰很難實現政府展會的對話交流優勢。與此類似,在自辦展領域,政府的支持非常寶貴甚至必要,但對展會的過度扶持和干預反而阻礙了展會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發展的自然規律。如果海外自辦展能夠將展覽部分交由專門的辦展機構按照市場需求規律運作,同時邀請政府機構按照目的國的實際情況設立高端經貿論壇等配套活動,無論對展會層次的提升還是展會的永續發展都有益處。
不久前結束的2016年春季廣交會,到會海外客商逆勢增長,從側面反映出海外買家對中國產品的采購意愿加強。在此背景下,通過海外自辦展更多地將中國品牌推向世界,應是大有可為。如何推進海外自辦展的可持續發展,以上幾點建議或可納入主辦方的考量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