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校則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關鍵方面。加強學校法治建設意義深遠,同時又是一項艱巨的工作,需要從健全規章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和監督制、提高全體師生法律意識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多方面的配合。
【關鍵詞】依法治校;和諧;規章制度;共同發展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高校更快、更好發展的基本條件,構建一個全體師生員工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和諧校園,使高校成為師生、員工生活的家園,精神的樂園,成才的搖籃。在“和諧社會”內涵的闡述中,“民主法治”放在了首位,這表明我們國家和政府充分認識到了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我們建設和諧校園提供了理論指南,建設和諧校園同樣需要法治的支持,依法治校是高校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依法治校,是指依照法律對學校各項事務進行管理。依法治校,就是要實現學校管理與運行機制的制度化、規范化;建立健全法制教育;營造法治、文明的校園文化。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
1 依法治校的必要性
校園安全穩定是和諧校園的基礎。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性工作。一個和諧校園,必然有穩定安寧的校園環境和有條不紊的教學科研秩序。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才能為學校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如果校園矛盾激化、事故頻發、秩序混亂,師生就難以和睦相處、安心教書和勤奮學習。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必須規范辦學行為,建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提高師生抵制各種反動信息、不良信息影響的自覺性與能力;預防和化解校園糾紛,防止校園暴力發生;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安全教育,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和其他不穩定因素;制定處理校園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及時妥善處理突發事件,避免損失擴大;與政府、社會、家庭建立起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聯動機制,配合有關方面治理好校園周邊環境,防止社會不法分子對師生進行滋擾和侵害。這些工作,沒有一項可以離開法律的規定而開展。通過依法治校,運用法律、制度、校規的力量來預防糾紛和事故,不斷化解矛盾與沖突,彌合裂痕,整合校園資源,維護校園秩序,就能以文明、理性、平和的方式消除校園不穩定、不和諧因素,形成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學相長的和諧局面。
2 依法構建和諧校園
2.1 學校要依法設置,要建全規章制度
這樣學校工作才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諸如學校的設置要遵循法定程序,具備組織機構章程、有符合規定標準的教學場所及設施、有必備的辦學資金和穩定的經費來源等條件,須經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核、批準、注冊或者備案手續。學校建立的規章制度須包括教職工和學生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經費、收費及學校設施資產的財和物的管理,學校制度一經確定落實,須嚴格遵守、執行,嚴禁原則上的靈活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2 建立民主管理和監督制度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實行校務公開,建立、健全以教師為主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使廣大教師有一種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堅持民主測評與集中決策相統一的原則。建立學生代表大會、家長代表大會及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大會制度,廣泛征求不同意見和建議,接受來自校內校外的監督,及時調整工作,明確責權,使廣大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實現學校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的統一,推動其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2.3 提高廣大教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在校園中大力進行法制宣傳、法制教育,使廣大依法治校的主體尤其是教育行政人員、學校領導及師生員工乃至家長積極投身于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和護法的活動。法制教育的內容要依學習者的特點,增加對青少年違法犯罪成因、危害性的分析及預防的途徑,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應如何嚴格依照法律規范進行維權,在防受害過程中,應如何掌握事前防范、臨場應用、事后報案的方法等教育內容。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必然深受歡迎,增強實際的教育效果。
另外,要注意使法制教育的形式豐富多彩、多樣化,體現新穎性、直觀性、參與性、針對性。新穎性,就是力求有新意,令學生耳目一新,產生興趣,自覺接受教育;直觀性,就是善于運用實例印證抽象的法律知識和概念,形成法制觀念和意識;參與性,就是通過組織活動,增加學生接觸法律知識的機會,促使其自行思考、自我分析、自我判別、自我教育,收到教育的實效;針對性,就是將法制教育的內容按不同對象、不同要求,循序漸進,因人施教。
2.4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先進校園文化
加強學校領導干部、黨員、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做好釋疑解惑、凝聚力量、堅定信心、鼓舞士氣的思想工作。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追求目標,增強學生的公德意識。將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結合起來,實現法德并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以防止過分自卑、自閉、自私、自以為是所引發的過激行為,避免違法犯罪的發生。
建設先進校園文化,先進的校園文化既包括濃厚的學術氛圍、豐富的文化生活、和諧的人際關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園環境,還包括學校的校容校貌,校園建筑特色,校園綠化美化程度,教學科研設備水平。師生員工既是文化建設的主體,也是文化建設的客體,既是大學文化的創造者,又是大學文化的接受者。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要堅持用大學文化所蘊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觀念、審美情趣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導和塑造師生員工,共同建設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
作者簡介
李杰(1973-),男,河北省保定市人?,F為河北金融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與安全穩定。
作者單位
河北金融學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