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信息網絡也不例外。他在給大學生們帶來了快捷、方便的生活的同時,也由于其開放性和隱蔽性,給大學生的思維價值取向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這種網絡環境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大膽突破傳統教育觀念正確應用網絡環境,為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一條新的路徑是當前所需要的。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環境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校園網絡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指導和指引,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由于網絡具有便捷性、大眾性、開放性。所以,完美的做到上述意見是一件難事。
1 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與弊
信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以其開放性,跨文化性??旖菪越o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新天地,提供了新機遇。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卻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教育。通過網上資源的共享,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選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從而拓寬眼界。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和老師在網上進行交流,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觀點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又給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網絡信息浩如煙海,各種信息魚龍混雜,這些對于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期的大學生來說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甄別優劣信息,抵制不良信息,是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難題。除了上述各方面以外,一些網絡上的負面信息扭曲的道德觀念很容易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從而患上心理疾病。
2 網絡思維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措施
2.1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
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網絡環境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養一批既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又能熟悉網絡操作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迫在眉睫的事。
2.2 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堅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國家利益的關系。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正確宣傳引領學生展示當代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校大學生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統攝地位。讓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滲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引學生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
2.3 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
一部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無法產生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認為學了沒用。因此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用豐富有趣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們感受到這門課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和學生們進行互動。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4 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訓
信息傳播大師葛洛龐蒂指出:“信息社會最大的鴻溝橫亙在兩代人之間,當孩子們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資源時,需要努力學習迎頭趕上的是成年人,對于教育者來說,更是如此”。定期對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培訓,更有利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活動。嫻熟的網絡操作技術加上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是成為一個網絡時代的優秀教師的前提,這會使得政治教育活動易于進行。
2.5 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參與的大格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在互聯網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單單是學校式家庭的教育,是多元化的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ヂ摼W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緩慢提升的過程,只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才會使得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完善。
2.6 健全網絡管理制度
一個穩定的網絡環境,對于學生的生活學習是有利的。隨著網絡用戶數量的增多,服務需求上升,故障種類增多,網絡管理難度加大,所以建立健全的校園網絡管理制度,才能保證一個穩定的校園網絡工作環境。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肩負的使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大學生培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形成全黨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
參考文獻
[1]鄭永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教育部社政司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彭蘭.網絡傳播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余啟泉.面對網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與回應[J],鄂州大學學報.2002(2).
[5]刁鴻安.網絡時代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影響與對策[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6).
[6]溫勤.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西南大學,2007(5).
[7]陳麗君.基于南洋理工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我國“雙師型”教師系統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2(20).
[8]焦婭敏.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網絡化途徑探析[J].上海電力學院報,2004.20(1):85.
作者簡介
李浩(1988-),男,現供職于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學院臨床醫學系。
作者單位
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學院臨床醫學系 陜西省咸陽市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