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企業對于職業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學生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更高,但是由于技校和中職的學生來源較低,造成了學生們的基礎薄弱、能力不高,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于當前學生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主要依賴“粉筆+課本”,講授多于實踐,學生只能夠依靠被動接受書本知識,缺乏自身的主動思考,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缺乏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各個方面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從各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財務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教學方式
1 技校和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質量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家政策的推進,職業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各種職業學校入雨后春筍般的建立,如此眾多的院校面臨著招生的激烈競爭,很多院校為了生存和發展,就逐步的降低招生條件,使得技校和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質量逐年下降,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1.1 學生本身的素質問題
現今技校和中職招生主要針對于初中畢業但未考上高中的學生,偏偏是這一部分學生都屬于初中的“差生”,學生自身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1.2 學習主動性不強
學生進入學校后,由于技校和中職教育與普通學校教育的差異性,同時又缺少了老師和家長的嚴格要求和督促,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高,這就造成了主觀意識上的不上進心理,最終影響到學習行為和效果。
1.3 學習能力不強
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開小差、走神,直接影響當堂內容的理解與吸收;學習技能欠缺,學生們普遍都“不會”學習,造成了學生的努力最終事倍功半;邏輯思維能力差,只會死板的接受老師的講授,不會舉一反三,普遍聯系,造成了學習內容的獨立分別,不能融會貫通。
1.4 學習信心不足
學生們往往會因為以前成績不好,就會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直接造成了學生的消極思想;對社會知識、經濟知識和企業知識欠缺,懷疑自己的能力,怕自己會不適應社會,或者怕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干不了,從而對學習表現出厭學情緒。
2 財務會計教學課程現狀
目前,我國技校和中職學校在財務會計教學的基本模式上,仍然以會計要素和核算方法作為教學的主線,這樣一來,在理論教學方面突出了主線,掌握了知識,但在實踐教學方面卻鮮有創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現行的企業財務會計教學模式下,學校教育一直還處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之下,學生還是只能被動的去“接受”知識,所學的理論與現實實際經濟業務操作不掛鉤,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們缺乏經驗缺乏能力,進而影響到學生們以后的就業。
3 財務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3.1 教學重點不明顯
企業財務會計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這門課程要求學生對企業所發生的日常業務能夠進行正確的核算、處理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與分析。因此,企業財務會計教學應當傾向于操作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傾向于學校教學與社會工作的對接和互動。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仍然偏向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但其教學重點又存在不突出、不明顯的問題,常常會忽視學生職業性專業能力的培養,缺乏專業性課程特點。
3.2 教學目標缺乏明確性
在多數的學校中,會計專業和非會計專業都開設該課程。但是,專業不同就會產生對于學生的教育目標、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等要求的差異性,因此,課程教學應與學生專業及目標等而有所不同。但在實際操作中,該課程一般都是由會計專業老師進行教學,而多數的老師為了節省備課、輔導和批改作業的時間,通常會使用相同的思路、方向、方式、方法,這樣的教學缺乏明確的目標,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造成非專業學生會感覺過難,專業學生又感覺不足。
3.3 教學實習過于集中
絕大多數學校會將本課程的教學實習集中安排在期末考試前的一段時間,也就是使用的是先理論后實習的集中式教學,同時,多門課程的實習扎堆,學生會產生疲憊的感覺,甚至將不同課程的知識混淆。這樣就產生了部分學生無法全身心的投入,這部分學生為了完成實習資料,就等著抄襲其他同學的實習結果,實習效果不佳。也有些教師為了能夠按時完成實習任務,會給學生核對答案。最后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真正操作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差錯,核對時進行必要的修改,而沒操作或者操作很少內容的學生等著老師的正確答案,核對時直接寫上正確答案,導致學生自己動手的積極性減弱。
3.4 考核方式、方法缺乏創新
課程考核方式更多的還是使用傳統的方法,期中、期末各出一套試卷考試的方式,僅僅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進行考核,與學生的實用性培養目標產生脫節。
4 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的實用對策
4.1 明確目標,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
專業教學應傾向于實踐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目標,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銜接。與此同時,應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充分的調動和提高,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以實際工作需要為核心來安排教學內容。
4.2 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環節當中
對于課堂的設計,應該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課前、課內的提問等手段,使學生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中,這樣學生們就可以認真聽講并完成回答。重要知識點應該在課堂教學之后安排即時訓練,這樣既解決了學生聽講時間過長產生疲勞的問題,也使得學習內容得到及時鞏固。
4.3 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取
(1)案例教學
教師應按照課程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取設計學生會產生興趣的實際案例,這樣就會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完全變成了學習的主人,激起了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模擬實訓
模擬實訓,應當以常見的典型業務作為實習例題,以社會企業的實際情景來設計。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就能夠訓練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同時掌握企業的會計操作流程,為順利完成校外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3)校外企業實習
企業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在走入社會、走進企業時能夠迅速的融入,那么校外企業實習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
當學生們走入企業后,就能夠近距離地看到書本講述過的所有會計實物,并了解整個核算過程,能夠將理論與實際迅速的融合。這樣,學生所接受的將不僅僅是空洞的理論,可以彌補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缺憾,可以使他們快速地熟悉工作環境,并能夠在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及快地融入。
作者單位
河北省沙河市勞動技工學校 河北省沙河市 0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