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嚴重流失是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及人才自身生存與發展激烈競爭而引發的突出矛盾,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高校的數量及規模不斷擴大,而人才流失會對高校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分析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就針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人才流失;問題分析;人力資源管理
1 高校人才流失對高校發展的影響
人才是高校運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資源,因此人才的流失必然會對高校發展產生來重影響,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影響學校師資隊伍建設。高層次人才及博士學歷以上的人才是高校人才流失的主要對象,有些高層次人才甚至在引進一年內就提出辭職,骨干教師流動頻繁會對原有的師資隊伍結構產生嚴重影響,導致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比例失調。其次,影響高校的科研工作。高校人才流動影響到師資隊伍結構,師資力量不均衡導致科研項目的進展受到制約,甚至由于缺少師資而導致無法正常開設課程的問題,對高校的科研工作及教學工作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最后,不利于地方經濟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高校發展的好壞會對學校所在地的工業產業結構優化產生一定影響,高校主要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技術創新等輸送人才,高校人才的流失會降低人才培養質量,從而對地方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2 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結合工作實踐可知,我國高校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薪酬福利水平低
高校人才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特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高校人才的地位無可取代。但是實際上高校教師的薪酬水平與其人力資本的價值不對等,甚至未達到當地各行業平均中等偏上的水平。根據人才網站的調查結果可知,我國教育行業的平均薪資還不到電信行業平均薪資的一半。教師感到自身的能力、價值與其薪資福利不對等,就會產生不公平的心理緊張感,而平衡這一心理緊張感的方法通常是降低工作積極性或調離工作崗位,從而導致高校人才顯性流失及隱性流失。
2.2 誠信體系缺失
高校人才流動過程中,誠信體系的缺失絕對是導致人才流失的推手之一。高校為了引進人才,采取不公平競爭策略,為了吸引人才往往開出豐厚的物質條件,但是由于高校人才引進政策變動頻繁,會導致原本承諾的福利報酬無法落實,導致高質量人才被迫選擇重新就業。另一方面,高校教師自身的誠信問題也十分突出,一些教師在任職期間,享受高校提供的優厚待遇,并享有豐富的晉升、學習的機會,但是其在能力得到提升后,往往要求學校給予更高甚至不合理的待遇,或直接“另謀高就”,為學校帶來巨大的人力成本損失。
2.3 內部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雖然誠信體系缺失、薪資福利偏低是導致高校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但是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也會對人才的去留產生直接影響。比如高校管理者排外思想嚴重,任人唯親,人才意識淡薄,規章制度體系不完善等等,會使人才認為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也會導致人才的顯性流失或隱性流失。此外,高校機構繁多、非教學人員比例偏大,特別是后勤社會化改革滯后,形成冗員較多,在客觀上也會影響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3 高校人才流失的解決策略
由上述可知,我國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薪資福利問題、誠信問題及內部管理問題,因此,實際管理中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3.1 提高高校人才的薪資水平
提高薪酬標準是留住人才最有效的方法,各大高校要參照同地區不同行業同類人員的薪酬標準,改善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并幫助教師解決其生活問題,以增強教師對高校的集體歸屬感、認同感,提高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合理應用精神鼓勵。高校人才具有素質高、學歷高的特點,其對精神方面的追求遠遠高于其它行業,除了物質方面的激勵外,還要為高校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發展自我的平臺,關心人才的成長,充分發揮其才干,在高校內部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以增強人才的事業心及責任感。
3.2 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人員要充分重視學校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及創造性,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摒棄傳統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不斷優化管理結構,充分尊重民意,鼓勵各級人才積極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事務中,提高人才的地位,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要切實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教育,全社會都要大力倡導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職業精神,使高校教師在思想上形成與自己職業相適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3 加強誠信機制的建設
首先要加強誠信教育,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技術在校園內營造誠信文化,使得誠信觀念深入人心。各高校之間要建立守信聯盟,做好溝通交流,在引進人才時遵循公正、公開、平等的原則,保證人才流動信息的透明度。其次,要善于運用法律手段。對人才勞動合同協議相關條款予以規范,并完善勞動爭議解決渠道,如教師與高校之間由于調離辭職而產生糾紛,可在必要時訴諸法律,保護高校及教師雙方的合法權益。最后,提高失信成本。各高校之間加強合作,建立教師誠信管理檔案,在引進人才時如教師有不良誠信記錄,則不予引進;并建立諸如經濟懲罰等懲罰制度,以對教師的失信行為形成約束。
參考文獻
[1]榮隆徽.民族地區高校人才流失的現狀、成因和對策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4(08).
[2]楊素梅.民族貧困地區高校人才流失的博弈分析[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
作者單位
廣東東軟學院 廣東省佛山市 52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