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學生養成了互聯網+的生活模式,生活、學習、娛樂在互聯網上一應俱全。作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適應?本文從輔導員的角度去思考互聯網+大學生主題班會。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首先網絡班會順事而應,其次視頻資料如何做到錦上添花,最后班會視頻資料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視頻資料;班會
全球性的互聯網絡以方便、快捷、高效的優勢,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傳統的大學生主題班會弊端日益凸顯。傳統班會的組織者更多考慮的是讓參與者到場,在整個過程中以枯燥的內容進行填鴨式的灌輸,參與者心未到、厭惡情緒嚴重,使得整個過程并無效果可言。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如何提高對于學生的影響力,顯得尤為重要和急迫。本文通過探索以網絡為載體,定時召開班會,并在班會中加入多媒體視頻資料,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 網絡班會順事而應
1.1 順時引領互聯網新風尚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占總網民數的88.9%。網民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4.6%。互聯網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針對性強、個性化的服務。在線教育、在線娛樂、在線消費,它的真實、快捷完全顛覆了我們的傳統思維。班級班會應充分運用科技發明新成果,信息時光好機會。網絡班會充分尊重同學們的獨立個性,要求網絡通暢,手機在線,時實觀看即可。它以清晰明了的文字出現在同學們的電腦或手機視頻上。低碳環保,工作通知、文件傳達更加詳細,便于同學們認真品讀,細細領會。既變換了傳統班會形式,又創新了班會的效果。
1.2 貼近高校大學生活
2015年中國聯通移動寬帶網絡實現了覆蓋到村,人口覆蓋率不低于95%,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越發便利,人們早已經從客觀需求向主觀需求轉變。對于“上網頻率”的調查發現,每天都上網學生的比例占97.6%,而選擇使用“微信、微博”的同學比例達到95.2%以上,而且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聊天。大學生們對新事物有極強的好奇心,通過互聯網更能讓他們走在潮流前沿,標新立異。對重復、單調、千篇一律的課堂講解,排斥回避。身為班級管理者,應找到同學們認可、支持、接受的方式方法主動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網絡班會以它平等、開放、互動深得人心,在給大家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同學們心系學校。有軟硬件的支持,互聯網+大學生主題班會更便于開展。
1.3 增進師生溝通方式
班會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是班級班會的負責人,也是高校教師隊伍和黨政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在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生存的同時,還要和同學們一起學會更好的生活,重要的是如何面對生存、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采取何種對策。但 輔導員工作事無巨細,如何處理好輕重緩急的事務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網絡以它實用性強便于操作,深受青年人喜愛,為輔導員開好主題班會增加了籌碼。其次,在大學生活的“2+1、3+1”模式下,即定時定量定標準的網絡班會,為最后一個“1”的實習實訓階段,做到了有的放矢。學生工作中,有大量的事務性通知和信息發布工作,定時是為了讓同學們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何時了解信息;定量定標準是為了讓同學們知道如何去得到信息;最后,網絡班會讓同學們更好的懂得生存之道。
2 視頻資料錦上添花
2.1 突破傳統班會格局
班會,是班級內部召開的會議,主要包括對近期情況的總結,對同學們出現的問題、發生的情況進行解釋、處理,并傳達學校下達的相關文件規定。大學生主題班會一直以來都擔負著重要的使命。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高校都應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主題班會成了繼“兩課”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陣地。同時“意見”也指出形勢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互聯網+大學生主題班會以網絡在線視頻,圖文并茂,讓同學們第一時間了解時事信息,明了事情原為。對我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同學們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去處理好國家與個人,學習與未來的關系。這樣摒棄了單一枯燥的純理論填鴨,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2.2 展示班級新風茂
視頻資料集聲音、圖片、文字以一體,通過網絡、電視等多媒體呈現在大眾的面前。已被各學科廣泛應用,它克服了傳統的主播為主體,介紹文字內容為重點,可有可無的聽眾效果等弊端。視頻資料有最新的時事直播畫面,通過節目組的橫縱向對比、總結、歸納,做到了集新聞性、互動性、娛樂性于一體。視頻資料針對性強,便于操作。一是渲染氣氛,陶冶情操;從而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效果。二是可以突破時空,增加容量;大大提高了一節班會課的容量和質量。三是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短時間內把時間跨度較大的事件展現給同學們,能再現現實情景,凝千時為片刻,匯萬物于一體,大大擴充了信息的傳遞量。四是活躍形式,激發興趣;作為“90”后的大學生,他們務實性強,個性化十足,視頻資料以它獨有的特色,成為同學們易于接受的方式。
2.3 豐富思政新課堂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可見視覺、聽覺在人們積累信息的過程中起到了先決的作用。輔導員更應該利用好視覺、聽覺優勢,利用班會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班會氛圍是需要烘托和營造的,是需要通過對學生內心情感的調動來獲得的;網絡班會中運用視頻等多媒體資料開展主題班會,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內容務實、井然有序。比如如何開展珍愛和平、愛我中華的主題班會:由于大家受時空和成長環境及認知水平的限制,與較遠的環境年代、人、事、物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和隔膜感;那么可以利用歐洲遭遇了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引出主題班會。歐洲難民潮的視頻及中國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通過視頻的觀看同學們愛國主義熱情高漲,達到視聽感三面齊下,充分意識到和平可貴、愛我中華。大學生自身得到的意識和結論遠比來自外界灌輸的要扎實徹底。
3 網絡班會視頻資料引用應注意的問題
3.1 主體各異,內容需標準
顯而易見,網絡班會是以同學們為主要對象,但它的設計、運作、以及追蹤都來自于班會發起人輔導員或是班主任。輔導員或者班主任的學歷層次、行業性質、學科背景不一樣。現在我們的輔導員大部分是80后,年輕氣盛、棱角分明,關注時事政策、花邊新聞,善于運用網絡等新新的語言和我們的同學們進行交流談心。他們更多的是從個人興趣愛好,自身學科特點去留意、關注學生動態。現在網絡信息海量,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查看大眾化的媒體信息。為了幫助或者是引導同學們真善美,提高處理問題時的應變方法及其抗挫減壓能力;班會主體應做好班會的整體規劃,從眾多的信息中找到屬于本專業、本行業的信息,并結合同學們的特點進行整理、歸納、概括。
3.2 受眾域寬,責任需落實
傳統班會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輔導員或班主任把班會對象招集到具體的地點,對所到的對象進行人數清點。而本文中所說班會,初期的開展形式是通過QQ等多媒體,也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只看到了對象是存在的,無法確定對象是否在線;二是對于我們苦心準備的班會內容及相應的視頻資料,我們的同學們可能會不理不采,更或是漠不關心;三是相同問題,個體理解存在差異性。針對以上情況,本文作者通過結合同學們的特點、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把每次內容落到白紙黑字上。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讓同學們更能理解和明白班主任工作的貼心服務,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就更好的便于做好學生工作。
3.3 對象不確定,效果需量化
班會往往是與開展和推進工作緊密相連的。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的引導者、學習的指導者、生活的幫助者、心靈的聆聽者和未來的規劃者。通過主題班會的召開,對同學們起到正確的引導,讓同學們知己知彼,找到努力的方向、生存的方法。無論是學校還是雙方都希望看到心滿意足的效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是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對于我們的班會,實際的、及時的問題能看到它的效果。而同學們的行為、思想則是摸不著,無法進行快速量化、考核。在班會結束后,輔導員應就班里的情況進行收集、整理,及時回顧并跟蹤,有針對性的找同學們談心談話。針對政治敏感性強的以及需要統一思想、協調各方、整合資源等信息,采取集中會議的形式配合強力推進,做到線上帶動線下,引領輔導員工作新風尚。
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適應“互聯網+”的時代。不斷的創新、實踐互聯網+大學生主題班會,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做到同學們喜聞悅見、工作得心應手。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張藝冰,趙苗苗.當代“90后”大學生網絡信息接受心理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05).
[2]李麗,農康,辛愷.微時代下“90后”藝術類大學生思想現狀及思想教育應對策略——以G大學“90”后藝術生為例[J].中國市場,2015(19).
[3]田偉力,高校年輕輔導員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調適策略[J].教育探索,2012(07).
作者簡介
樊人競(1982-),女,重慶市人。史學碩士。現為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裝飾工程系講師,從事學生管理、就業創業研究。
作者單位
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裝飾工程系 重慶市 4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