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本文著重分析在英文影視欣賞課程中關于“愛”這一主題的文化滲透作用。挖掘影片中所出現(xiàn)的文化沖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據歷史文獻資料,著重對關鍵人物的性格特征,行為,及戲劇沖突進行分析及討論,力求發(fā)現(xiàn)新的亮點。
【關鍵詞】文化滲透;愛;文化沖突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本學期英文影視欣賞課,所涉及的影片都涵蓋了“愛”這一主題。有的愛是賦予國家的,有的愛是給予家庭,朋友的,而有的愛分享于愛侶。此文著重研究影片中所呈現(xiàn)的“愛”受到何種文化影響,對關鍵人物的性格特征,行為及戲劇沖突進行分析及討論。
以英文影片“特洛伊”為例,故事源于史詩——伊利亞特。伊利亞特被認為是西方文學的經典之作。詩歌寫于特洛伊古城毀滅之后,大約公元前八世紀300到400年間。然而,特洛伊之戰(zhàn)是真實的歷史事件,還只是作者荷馬編纂了當時的口頭流傳歷史,至今仍是不解之謎。無論怎樣荷馬的作品都經受了歷史與時間的洗禮,仍得以保留并成為世界上最具感召力的文學作品之一。特洛伊遺址位于愛琴海與達達內爾海峽之間,這里山巒迭翠,流水潺潺,柑桔和橄欖樹漫山遍野,紅瓦白墻點綴其間,一派典型的土耳其鄉(xiāng)村景致。當時光回溯3000年前,這里卻充滿殺伐,遍布鮮血。在不朽的詩史《伊利亞特》中,“沖冠一怒為紅顏”的特洛伊之戰(zhàn)在這持續(xù)了10年。戰(zhàn)爭題材影片特洛伊中“愛”這一主題貫穿始終。主人公大王子赫克托Hector無法撼動的愛國之心感天動地。對于他所鐘愛的祖國特洛伊,他的人生信條只有唯一 ——“敬畏神明,愛護妻小,捍衛(wèi)國家。”There’s only one rule in Hector’s life. “Honor the god, Love your family, and fight for your country.”赫克托的人生信條堅定不移,他認同它,堅守它并實現(xiàn)它。他毫不遲疑的將生命付之于戰(zhàn)場。海風拂過海面,黃沙掩埋了他的尸體,但他的名字永遠鐫刻于人們的記憶中。赫克托既是最偉大的將領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精神領袖。因為有了他人民無比團結,特洛伊面對強敵卻連連戰(zhàn)勝,無不歸功于赫克托的統(tǒng)帥。加之特洛伊人信奉神明,受到古希臘文化的浸透,堅信自己是太陽神阿波羅庇護的子民。上百年來敵人多次襲擊,特洛伊城墻仍然屹立不倒。Enemies have been attacked Troy for centuries, but Troy’s walls still standed there.無論敵人如何強大,每一個子民都會為國家與信仰而戰(zhàn)。每場勝利都歸功于人們對祖國無法割舍的愛戀,戰(zhàn)爭慘烈但濃郁而深刻的愛卻貫穿始終。
另一個躍入視線的人物,是希臘神話中戰(zhàn)無不勝的偉大戰(zhàn)士阿基里斯Achilles。希臘神話中阿基里斯是英雄式的將領,也是《伊利亞特》中的核心人物。阿基里斯是女海神 Thetis泰蒂絲和Myrmidons馬密頓國王 Peleus佩琉斯的兒子。他最為引人注目的壯舉是特洛伊之戰(zhàn)中將特洛伊最杰出的將領赫克托滅殺。阿基里斯的死亡并未呈現(xiàn)于《伊利亞特》中,但文獻記載及一致認同, 阿基里斯猝于特洛伊戰(zhàn)爭末端,因他的腳跟被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Paris射中,而導致身亡。阿基里斯兼具神的智慧與人的勇敢。但未能擁有不死之身,是其巨大的缺憾。在其出生時,他的父親西蒂斯將阿基里斯的身體浸入冥河之中試圖使之不朽。唯獨腳跟沒有浸入冥河之水,成為其脆弱之處。(see Achilles heel)影片的末端,阿基里斯的腳后跟被一箭射中,成為他的致命傷害。公元一世紀斯塔提烏斯的詩歌中,也有記載阿基里斯擁有刀槍不入的身體除了他的腳后跟。當今英語俚語中,我們總是用“阿基里斯之踵”來形容人的弱點。此次正是希臘文化滲透作用影響了英語語言的發(fā)展。
世人皆能理解母愛的深切與偉大。她是綿延不絕無可比擬的。在特洛伊的影片中,阿基里斯的母親泰蒂絲預言了他的兒子的命運,英年早逝,名垂千古;或是終生長久而平凡。阿基里斯毅然選擇了加入特洛伊之戰(zhàn),只為名垂千古。泰蒂絲并非平凡的母親,她對兒子的愛深遠而磅礴,雖明知兒子奔赴戰(zhàn)場的結局,卻仍鼓舞他勇于赴戰(zhàn)。Thetis entrusted Achilles to Chiron the Centaur (Achilles in the Trojan War)事實上泰蒂絲是希臘神話中的女海神,她崇尚神的旨意認同神明自有安排,每個人的命運皆掌握在其掌中。此處注意到作為母親這一不同尋常的選擇,也無法忽視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
總之,圍繞著“愛”這一主題產生的沖突與事件貫穿于影片始終。有些片段感人肺腑,有的片段低沉陰郁。為了解讀歷史直達精髓,我們需要不斷的賞析影片中希臘文化及西方文化的滲透作用。
參考文獻
[1]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Homer,Iliad,Odyssey XI,467–540.
[2]Apollodorus, Epitome III,14-V,7.
[3]Ileana Chirassi Colombo,\"Heroes Achilleus-Theos Apollon.\"In Il Mito Greco,ed.Bruno Gentili Giuseppe Paione,Rome,1977.
[4]Burgess,Jonathan S.(2009).The Death and Afterlife of Achilles.阿基里斯之死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p.9.ISBN 0-8018-9029-2.Retrieved 5 February 2010.
[5]\"Achilles in the Odyssey:Ideologies of Heroism in the Homeric Epic\", 171,Meisenheim,1985.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天津市 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