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大多只關注學生已存在的心理問題,忽視了對學生積極心理素質和潛能的培養開發。為此我們急需使心理健康教學與團體心理輔導相結合,開展有關積極心理的教學。積極心理學看重的是自身的積極因素,挖掘人的內在潛能和核心優勢,將其融入團體心理輔導,則更加有利于培養團體成員間的積極情感,認知和人格等各個方面。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識到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與廣泛性。積極心理學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強化教育效果起到顯著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論述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旨在拓寬積極心理學的應用范圍,為其與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相結合的實踐活動提出建設性的理論依據和支持。
1 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末。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流派,積極心理學主要是對最理想的人類機能進行科學的研究,目標為發現個體和團體以及社會良好的發展因素,運用這些因素來增進人類的健康幸福,促進社會的繁榮。
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三大領域,即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人格特征和積極的社會環境。主觀幸福感是該部分的核心,它是指個體自己對于本身的快樂和生活質量等“幸福感”的感覺,強調人應該滿意地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對生活充滿期望,幸福地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此外,積極的人格特征在積極心理學中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興趣。積極的人格特征在積極心理學存在兩個獨立的維度:正性的利己特征和與他人的積極關系。接受自我、具有個人生活目標或能感受到生活的意義,感覺獨立,感到成功或是能夠把握環境和環境的挑戰,當自己需要的時候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幫助,看重與他人的關系并對于已達到的與他人的關系表示滿意。
第三方面則是積極的社會環境,其中包括研究人類幸福的環境條件。當周圍的環境給予了最優的支持、同情和選擇他們最有可能的內在價值,也能使人們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反之,當人被遺忘或忽視時,得不到來自他人的鼓勵與幫助,就會容易出現不健康的情感和行為方式。積極的社會環境有利于個體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人格品質的培養。
2 團體心理輔導
20世紀80年代團體心理輔導開始在國內傳播。相對于其他的心理輔導方式,團體心理輔導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更高效益。在團體心理輔導中通過提供有指導的社會學習情境,使團體的經驗與現代心理學理論的相結合,以增進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團體輔導主要在團體情境下進行心理輔導形式,來達到成員間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等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得到成長和改善適應自身能力。
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與目標有三個層次:矯治、預防和發展,以預防為主。通過團體輔導,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社會技能,學會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滿足自我需求,提高人際交往水平,學習自主應對挫折、沖突和壓力等帶來的心理困擾,以減輕痛苦不適的體驗,來防止心理疾患產生。協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遠大的生活目標,認清自己的優劣和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學會承擔相應的生活責任來發揮個人潛能,過上健康、快樂的幸福生活。
3 高校學生團體心理輔導需要積極心理學
雖然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極為少數。從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大學生均已進入90后時代,大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便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表現出抗挫能力差等現象,雖然他們充滿激情,注重自我個性的發展,但是由于社會經歷簡單,缺乏對挫折的心理準備及解決挫折的能力。因此在遇到困難時常常表現出煩躁不安、義氣沖動等,不能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解決,往往陷入被動之中,由此產生心理失衡,以致于做出一些極為不理智的行為。
面對大學生群里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高校管理者提出并采取了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團體心理輔導即是采取的措施之一。團體心理輔導具有實踐性、高效性、趣味性等多種特點,因此,在大學生的整個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更強的適用性以及明顯的成效性。無論是作為帶領著還是作為參與者,每完成一次團體訓練,整個人的身心都會得到很大的放松。但是受傳統心理的影響,就偏關注于去解決心理問題的這一觀點來看,確實需要積極心理學的引入,對當前解決心理問題有價值取向傾斜的團體心理輔導進行不斷的平衡和完善。
4 積極心理學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踐意義
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創造了一個模擬真實的社會活動的情境,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最安全的學習和改變自我的實驗場所。通過團體心理活動的實踐來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來增加學生的積極交往情緒體驗和挖掘同學的自身優勢,以使同學間積極交往行為的發生頻率,來改善同學們的積極交往認知,從積極的角度來解讀同學們間相互對待方式,培養積極人格品質,給予積極的力量去主動交往等,來影響成員們的日常交往。這個過程中,使每個人的積極品質(真誠、樂觀、自信等)可以被表達、被發現、被欣賞。以活動為載體,完善的活動理念、預先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使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最真實的體驗,鑄造積極的心態和品質。
參考文獻
[1]趙曉川.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發展性團體心理輔導研究[J].開封教育學報,2014.
[2]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黃麗戀.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2014.
作者簡介
1.楊明霞(1987-),女,陜西省咸陽市人。碩士學位。現為陜西中醫藥大學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2.董瑋(1987-),男,陜西省咸陽市人。碩士學位。現為陜西中醫藥大學助教。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作者單位
1.陜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陜西省咸陽市 712046
2.陜西中醫藥大學人事處 陜西省咸陽市 7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