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作為我國各民族共同語,它不僅是加強各民族之間溝通與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種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文化手段。因此,加強西藏的漢語文教學,提高藏族學生的漢語水平既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更是西藏教育事業發展和漢語文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漢語言;藏區民族學生;漢語文教學;民族語言
1 漢語在藏族地區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力發展,藏族地區的經濟也相應地被帶動起來,尤其是最近這幾年藏族地區的旅游業發展相當快,凡是去過藏族地區的人都會發現,在不同地區的當地人們使用的藏語也會因為千差萬別的地域風俗習慣,從而使其發音和用法隨著不同地域的風俗習慣而改變。對此要和他們相互交流或者讓他們相互交流起來,就必須要確定一種通用語言作為與他們相互交流的媒介,因此漢語就成為了一種最為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
推廣普通話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需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擁有統一、規范的語言,這更是關系到國家獨立和民族凝聚力的一個政治意義上的大事?!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因此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止是每個公民應當履行的義務,更是每個公民具有國家意識、主權意識、法制意識、文明意識、現代意識的具體體現。
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內陸國家,推廣普及普通話是有利于增進我國各個民族的往來與交流,更是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與地位。尤其是對于2010年5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視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大力推動民族地區的漢語教學。然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今日,為了把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普通話的推廣在這里就顯得舉足輕重。同時,隨著我國當前漢語的國際推廣形勢速度之加快,其實用性在國內與國際交往中的地位也隨之增強。因此在民族地區加強漢語的教學,提高民族地區學生的漢語水平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是社會的需要。
2 藏區民族學生的漢語環境與漢語文的教育教學
首先在藏區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 ,大部分藏族學生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對漢語進行學習的,但是因為在學前的漢語教育的程度不一致,所以,使得學生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在初中和小學的時候,很多學生雖然在學習使用漢語,但這僅僅只是在漢語課堂教學上,出了課堂后,他們仍是習慣使用當地的語言。特別是有些從牧區、農村來的學生,尤其是一些非常偏遠的牧區學生,他們在走出學?;氐郊亦l后,就基本不會再使用漢語了(因為他們周圍的人沒人會也沒人說漢語或藏語普通話)。因此對于這種學習時間、語言環境、生活環境等,就導致了藏族學生之間在漢語水平方面的差距比較大。另外一個就是藏區民族學生的漢語基礎普遍存在著薄弱的現象,也是導致學生之間漢語水平出現不一致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通過對一些藏區民族學生入學后所進行的漢字識字量進行測試我們發現,大約有70%的藏區民族學生在識字方面竟達不到3000字,而約有20%的藏區民族學生在識字量方面還達不1000,為此藏區民族學生的詞匯量少、識字量少,同時也是造成藏區民族學生漢語基礎薄弱的一個原因。
藏族地區民族學生學習普通話難,主要原因是藏族地區民族學生總是以當地傳統的民族語言的思維習慣來學習、使用普通話。為此幫助藏族地區民族學生改變傳統語言思維習慣,也是民族地區普通話推廣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漢語教學當中包括了“語言”和“文字”兩大部分,其中囊括了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也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又因為漢語文教學是對于藏族地區民族學生的第二語言教學,所以在對于藏族地區民族學生所使用的漢語教材編寫,一般也都是以他們自己的母語作為藍本而進行,同樣對于其教材中文章的選擇、作業的練習、漢語基礎知識的講解以及漢語技能的訓練都是在其母語教學基礎的范圍之內,并且是在原來漢語基礎知識的講解以及漢語技能訓練基礎的難易程度上降低了許多難度。這就使得藏族地區的基層教師在漢語文課堂中與當地學生的交流會顯得更加容易,從而能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漢語中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以及漢語技能。教師在漢語文教學中可以在課前布置一點具有預習性的練習,一定要注重以引導為主。教師在布置課堂作業時可以先在課前就要求學生背記一些生詞,預習下次的課文;而在課堂教授漢語文時教師要盡量避免使用當地母語進行講解,在舉列一些精講語法之后,一定要讓學生重點操練其句型,并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論在做任何事物、事情都是如此,在不懂的領域之內,只要自己接觸的多了自然也就了解了。所以我們在面對一點漢語都不懂的民族學生時,就應該多讓民族學生接觸漢語,多給他們讀些課文和文章。在聽的過程中,其實他們是在不斷接受著母語之外的一種新語種,這能使他們產生一種新鮮的,好奇的心理,從而其好奇心理便能激發出學生對學習漢語的強烈愿望。通過對少數民族學生聽漢語的培養以后,不斷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敢于開口說漢語的習慣 ,我們教師就應該試著讓其開口說話,這是漢語教學中最困難的一個環節,在課堂上要鼓勵他們回答問題時要說漢語。在聽、說的基礎上,我們還應該逐步加強漢語文章的閱讀理解。我們不妨用學生掌握了的詞匯量來閱讀有關片段的同時不斷豐富詞匯量。還應該讓學生能夠拿起自己手中的筆,用母語之外的語言來傾吐自己心中的感受。逐步鍛煉,使其能夠用漢語寫作文,關鍵是要擺脫母語干擾。
在藏族地區對于當地民族學生的漢語文教學方面著重要指導,更是要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這樣才能全面帶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枬,王彥.教育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
[2]謝新觀主編.遠程教育概論[M].北京:中央電大出版社,2000.
[3]張春霞.運用現代技術強化小學漢語拼音教學[J].快樂學習報,2015.
[4]凌紹崇著.民族教育新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游汝杰著.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6]《語文學習》編輯部編.教學爭鳴錄[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中學 西藏自治區芒康縣 8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