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班級整體而言,課堂教學是其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課堂教學的質量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態度的養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廣下,大部分地區學校積極順應新課改的潮流,對小學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愈來愈提升小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地區的差異及學校、教師的差異,小學課堂教學質量水平并沒有達到理想化效果。因此,本文將結合目前小學課堂教學的困境及多年教學經驗,來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質量,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困境;師生對話;教學技術和藝術
1 小學課堂教學的困境
1.1 地區差異
1.1.1 城鄉之間的差異
據了解,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地區的小學教學設施條件相比農村小學更為完善。城市與農村的各方面的設施條件不對等,這勢必容易造成學校在教學這一塊的差異;對于城鄉不同學校,由于學校的客觀條件,地方管理政策也略有不同。
1.1.2學生之間的差異
目前,由于各個學校的教學資源、教學設施、地理位置不同,這也勢必會造成不同學校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設施齊全的學校相較于設施較簡單的學校而言,家長更傾向于前者,因此,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的學生資源更有優勢;再者,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也會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
1.1.3 教師差異
不同教師也存在不同的差異,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指導者,教師的自身素質在提高教學質量這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針對那些自身能力素質、學習能力強、責任心強的老師來說,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于他們而言,并不是非常難的事情。而畢竟“樹有參差不齊”,在教師隊伍中難免存在綜合能力相對較弱的教師又或者是責任心不強的的教師,這一部分教師可能存在著對課堂教學的把握力度不夠,從而未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2 教材解讀不到位
以小學語文為例, 由于教材本身的復雜性,一篇語文教材蘊含了無限的可教的知識點,因此,這需要語文教師自行去挖掘、選取角度。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存在教師對教材的關鍵點沒有把握,或者解讀的不全面,或者只是依據教材書來確定教學目標等問題,從而未能使學生在本堂課上獲得應有的知識,從客觀角度來說,未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1.3 無效的師生對話
有效的師生對話給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在課堂上給學生帶來了尊嚴,[1]目前大多數教師雖然在課堂上進行了看似成功的對話,整個課堂教學質量看起來較高。然而你經過仔細研究會發現很多問題并沒有解決。在某次研習過程中,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在平常課堂上,一般是老師講,學生積極舉手回答。這樣看似是教師成功的進行了課堂對話,然而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一個問題:教師在一節課堂上拋出大量簡單學生已知答案的問題來構成一種課堂活躍的假象。提的問題廣而不深、多而不解;在公開的課堂上,老師或許會提些有深度的問題,然而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問題和答案是提前設想好的,教師為了避免出錯以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會無形之中引領著學生朝預設好的答案中走,從而未能真正的提高教學質量;二是一般是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教師這樣的做法,無形之中也傷害了部分孩子的自尊心。
2 關于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建議
2.1 縮小地區差異
對于這點,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條件設施相對較弱的學校加以援助,提升硬件設施條件。為教師開展良好的課堂教學提供物質條件。
2.2 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首先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方面的學習,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感和意志的學習;其次要多參加本學科的學術講座,汲取本學科的前沿性教育觀點;再者要加強團隊合作,團隊合作有利于教師在團隊的集體力量下,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特色、發現自身教學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升自我教學水平;最后作為一名教師,應時常進行自我反思,反思的內容包括教學環節、教學方法、課堂效果等方面來進行。
2.3 構建有效師生對話
2.3.1 對教師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教師應該深刻理解師生對話的內涵,切忌功利化,只做表面功夫。教師應該注意不同孩子的情緒,多多鼓勵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回答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明確一點:我們是教師而不是教書匠。教師是以教書育人為目的;教書匠則是一種職業,教師若把自己當成一名教書匠,其所做的便有可能只是作秀——比如在公開課上只請成績好的回答問題,在平常的課堂上也只是和表現好的學生交流而忽視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這種情況下勢必會造成教學質量未能整體提高。
2.3.2 對學校
對于學校,應該經常給教師進行相關的思想講座交流。讓老師明白有效的師生對話并不僅僅是單純是課堂熱鬧。而是和每個學生心與心的交流,發現每個孩子各有的長處。讓教師明白課堂不是他們炫耀自己“演技”的舞臺,而是呵護孩子的心靈場所。要落實教學質量,需要我們以培養學生為主要目的,而不是將學校視為培養名師的急速班。教學質量是否提高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只有貫徹一切為了孩子的理念,教學質量的提升的可能性就更大。
3 小結
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小學課堂教學的提高有待時間的檢驗。這就要求老師有更高的創造性,這種創造性當然要建立在純熟的教學技術。教學技術是教學科學和教學藝術的中端或中介或橋梁。小學語文課堂的技術與藝術創造并不矛盾,只是教學技術術與教學藝術創造的有機融合對于教師來說有一定難度,故而需要在轉變教學理念的同時,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一些教師在教學階段容易形成固定的刻板印象,把現成的教學技巧當作固定的教學模式,生搬硬套,最終思想僵化,教學方法單一,往往顧此失彼,在課堂上顯得捉襟見肘,疲于應付。從而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當然,具體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還需各位同行的共同探索,不斷學習。
參考文獻
[1]繆旭芳.語文教學中有效對話的生成及其策略[J].語文建設,2005,06:26-28.
[2]趙伶俐.教學科學、教學技術、教學藝術三位一體中端論——視點結構教學原理及其技術系統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4:89-94.
作者簡介
阿布力克·阿不來提(197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為莎車縣英吾斯塘鄉中心小學校長。研究方向為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莎車縣英吾斯塘鄉中心小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 8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