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是內容不斷創新的行業,文化藝術作品的創作中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應當對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的范圍進行界定,分析我國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探究文化藝術領域的著作權、商標權及專利權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知識產權保護對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
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是以立法保護為核心的保護體系,以研究立法保護為基礎兼論司法保護、行政保護。文化藝術知識產權是一種私權,在我國現有法律框架下,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權利主體可以通過民事救濟、刑事救濟、行政救濟等保護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合法權利。
1 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及現狀
1.1 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
知識產權本身是一種私權, 是一種財產性權利, 也可以被看成是一定的信息財產、信息產權, 而在一個特定時期內, 信息的容量總是有限的。文化藝術是內容和表現形式不斷創新的行業,藝術作品的創作中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文化藝術體現為創作者的作品,往往通過寫作、編導、表演、播放來表現其文化藝術的內容。表現形式為文字類的作品、表演類作品、錄音錄像作品、舞臺工程技術研發成果、民間藝術作品等等,文化藝術還可以表現為與著作權、版權、商標權、專利權相關的權利,以上都屬于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范疇。
1.2 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包括立法保護、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我國文化藝術知識產權是以立法保護為核心的保護體系,其中主要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實施的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單行法,還包括保護知識產權的行政法規及地方性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知識產權法律的司法解釋等,同時還包括我國參加簽署的一系列關于知識產權的國際條約和公約。
(1)知識產權單行法。我國目前已經頒布實施了一些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單行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我國通過這些法律效力層級比較高的知識產權單行法對我國文化藝術類的知識產權進行全面保護。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及地方性法規。例如,天津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天津市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
(3)司法解釋。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4)國際條約和公約。我國已陸續加入了一些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條約和公約。如,《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公約》等。通過近年來我國國內知識產權立法的不斷修改和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已經基本上達到了世界貿易組織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即TRIPS協議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已建立了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可以依照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對知識產權的民事侵權、行政侵權以及刑事犯罪行為依照知識產權的立法規定尋求行政救濟和司法救濟,既可以對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侵權人提起民事訴訟,也可以對違法的行政執法提起行政訴訟。在嚴重侵犯文化藝術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的情況下,權利人還可以進行刑事訴訟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知識產權監管部門進行行政監管的過程中,可以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對行政違法行為進行行政制裁,維護文化藝術知識產權安全。
2 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前所述,我國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國內立法已經日趨完備,國內知識產權立法已基本與國際條約、公約相協調,但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起步晚,立法技術還比較落后,在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保護上還存在不足之處。
2.1 立法方面
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依賴于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在立法上能夠有法可依。在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過程中,法律規定還存在空白之處,存在無法可依的情況。如,判定傳統知識、遺傳資源和民間文藝的權利對象、權利歸屬、權利內容的具體范圍,在立法上的規定尚不明確具體。另外,我國文化產業中的服務行業的知識產權還沒有納入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范圍內。在文化藝術產業中,服務行業很多領域涉及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非常迫切。
例如,在服務行業領域同樣存在服務業的品牌保護,有些內容涉及到商標、商號、商譽的問題,這在我國在立法上有法可依,但在服務的很多內容上涉及到版權問題,在服務行業的版權保護上我國立法還存在空白和漏洞。在對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上,同樣存在著作權法和專利法的立法規定的模糊,以至于在實踐中對這類知識產權的保護在處理上的差異很大。目前,我國的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立法還顯得比較滯后,在知識產權立法上還需在加大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立法的力度,與其他知識產權的保護形成嚴密的立法體系,與國際條約和公約相協調,更好地解決司法實踐中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糾紛。
2.2 司法方面
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實行的是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雙軌制,因此,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存在著沖突和矛盾,導致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訴訟效率還比較低下,大量的案件需要司法部門解決。另外。我國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糾紛中,在知識產權客體的確認程序上也浪費了我國大量的司法資源,使我國原本在知識產權司法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又增加了很多負擔,沉重的負擔也會直接影響案件處理的質量。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跨國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我國面臨的又一個重要問題,應當在國際知識產權條約、公約的基礎上加快國內法化,使我國的國內立法與國際條約和公約相協調。
2.3 執法方面
我國知識產權中的專利、商標、版權、互聯網域名權分屬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管理,因而文化藝術產業中的知識產權案件由相應的行政執法部門進行行政執法。因此各相應的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如果職責不清,就會出現在執法中不能很好的進行執法合作,不能全面地保護文化藝術產業中的知識產權。目前,建立統一的行政管理機構,才能對文化藝術中的知識產權提供更好的行政保護。另外,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和執法水平在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中也亟待提高。
3 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趨勢
3.1 擴大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
文化藝術與知識產權的關系是相輔相承的關系,應當重視文化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對文化藝術知識產權提供全面保護。文化藝術知識產權既涉及到著作權保護、商標權保護和專利權保護,同時還涉及到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知識的保護、民間文學藝術、實用藝術作品等,對于文化產業,我們應當有自己獨特的法律體系和行政管理體制予以規制。同時我國在文化藝術領域已經形成產業化的發展態勢,因此在文化藝術的服務保護上也應當納入到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當中,促進文化藝術產權保護的立法不斷完善,使文化藝術知識產權得到最有力保護,促進文化藝術的產業化發展。
3.2 完善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提高行政執法和司法效率,提高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水平和司法水平
既要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配合,同時,應當把行政執法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與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司法部門,對知識產權權利人進行司法救濟,使文化藝術領域知識產權侵權和犯罪行為依法得到應有的懲治。
3.3 為文化藝術的產業化提供法律保障
知識產權保護是文化藝術產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知識產權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內容與形式,是構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礎,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產業的基礎地位就沒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生和發展。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法律保障。知識產權法保護文化藝術中具有人類創造特征的智力成果,其法律制度涉及文化藝術知識產權的產生、獲得、使用和維護等,在知識產權法律的框架下,能夠促進文化藝術及其產業化良性、快速發展,目前,我國文化藝術產品在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下正逐漸趨向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鳳飛.論民間文藝知識產權保護的理論基礎[J].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8(01):27.
[2]趙婷.文化產品中的知識產權經營戰略[J].時代人物,2008(02):29.
[3]翟曉舟,王鋒.文化創意產業與知識產權淺析[J].法制與社會,2008(05)(上):84.
作者簡介
1.劉飛(1968-),女,吉林省磐石市人。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天津科技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刑法學和知識產權法學。
2.張昕元(1996-),女,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現為天津科技大學法學專業學生。
作者單位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市 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