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實核桃具有結果早、見效快、豐產穩產性好等突出特點,近年發展較快。然而在一些核桃產區,早實核桃果仁不飽滿現象較為嚴重,同時伴隨核仁顏色較深、空粒、味淡等問題,嚴重影響核桃果實質量和經濟效益,打擊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針對此,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田間調查,分析了早實核桃果仁不飽滿的原因,并結合早實核桃生物學特性,提出了一系列配套解決措施,經在陜西商洛核桃產區示范,效果顯著。
1 早實核桃生物學特性
1)早實核桃主根和水平根系發達,幼樹發側枝早,側芽結果能力強,進入盛果期的時間早且集中,可連年豐產,但盛果年限較短。
2)樹體相對低矮,冠幅小,部分品種干性弱,花量大,抗性差,易早衰,經濟壽命短。
3)成齡樹主、側枝分枝角度大,多橫向水平生長。樹體結構松散,冠內外易形成中、短果枝,果枝結果后死亡率較高。若長期管理不當,則形成一弱難強、一空難實的狀況。
4)發育枝受光照影響較大,樹冠外圍傾斜枝受光一側發枝少,背光一側發枝多,而冠內直立枝受光均勻,發枝均勻。這一特性致使大樹枝條下垂,分枝角度大的背下枝強于領頭枝,強旺背下枝往往形成“倒拉”競爭奪頭現象。
5)枝條基部休眠芽壽命長,受修剪等刺激即可萌發,抽生徒長枝,可培養成結果枝。
2 早實核桃果仁不飽滿原因
2.1 立地條件不適宜 果農不了解早實核桃生長結果習性,未按適地適栽原則建園,且大多栽植密度過大。將核桃栽在土壤瘠薄、質地黏重、陰坡、海拔較高、地下水位高的地方,致使樹體生長不良,大量結果后落花落果嚴重,并普遍存在果仁不飽滿現象。
2.2 水肥措施跟不上 建園后,不按時翻耕除草、施肥灌水、整形修剪、防治病蟲,致使大量掛果核桃園長期荒蕪,通風透光不良,樹體枝條紊亂,病蟲嚴重發生,樹勢衰弱,這也是造成果仁不飽滿的主要原因。
2.3 果實授粉受精不良 主栽早實核桃品種多花期不遇,未按技術要求配植授粉樹,因授粉受精不良而導致果實發育不良,果仁不飽滿,甚至造成空粒。
2.4 掠青早采品質差 由于消費習慣改變,近年市場大量收購青果上市,加之果農習慣將早實核桃與本地核桃同期采收,尚未成熟的早實核桃果仁大多不飽滿,風味也欠佳。
3 提高早實核桃果仁飽滿度的措施
3.1 科學規劃,適地適栽 早實核桃有三怕——怕荒蕪,怕水濕,怕土壤緊實。建園規劃時,要選擇適宜早實核桃生長的環境和立地條件,將園地選擇在避風向陽、土層厚度1.5 m以上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要求地下水位2 m以下,海拔600~1 300 m 范圍內。坡座子(編者注:就是被雨水從山上沖下來的那些土層淤滯比較厚的地方)、溝臺地、坡塬地是早實核桃較為理想的栽植地。
3.2 控制密度,合理間作 通過在陜西丹鳳縣早實核桃園的調查對比,山地早實核桃最佳栽植密度為5 m×6 m或4.5 m×6 m,過大過小對早實核桃生長結果均不利。
對于密度過大的園,可采取隔行或隔株間伐措施,使每畝栽植數保持在22~25株,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危害。也可對擬間伐植株進行重回縮,待其結2~3年果后再去除。
對于密度中等的園,可采用針對性修剪措施加以控制。修剪可以調整樹體結構和枝條密度,為核桃生長爭得更多營養空間和光照,確保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統一,有效增加果實光合產物,使收獲的果實質量優、仁飽滿。
為提高前期經濟效益,建園后1~7年內,可在行間呈帶狀間作。選擇間作物的原則是:低干(50 cm以下),矮冠,淺根,無攀緣作用,無共同病蟲寄主,生長期短,收獲期早。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果糧間作、果藥間作、果肥(綠肥)間作、果菜間作等不同方式。目前各地的林下養殖也是不錯的選擇。
3.3 強化管理,配方施肥 早實核桃園要經常保持土松、草凈、肥足。每年中耕除草2~3次。為減少勞動投入,應積極推廣小型機械翻耕、除草劑除草。
推廣標準化有機全營養平衡施肥模式,積極開展果園土壤養分測試、葉片營養診斷,確定標準化規范化施肥方案。堅持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速效肥與長效肥搭配,控氮、增磷、適當補鉀的原則,充分發揮肥效。磷、鉀肥是核桃果實成熟期主要內含物積累的兩大要素,增磷、適當補鉀對提高核桃仁飽滿度和個體增重效果非常明顯。
第1次追肥應在春季核桃萌芽前(3月底前后)施入,以氮肥為主,施肥量為全年追肥量的60%。因為核桃樹萌芽、展葉、抽枝、開花及果實膨大集中在50多天內完成,此期是一年中需肥量最大、最迫切的時候。第2次追肥在6月下旬施入,以磷、鉀肥為主,施肥量為全年追肥量的40%,因為此時是核桃果實硬核期和花芽分化期,也是需肥敏感期。凡土壤施肥的,必須深施到40 cm以下。
葉面噴肥是快速補充樹體缺肥的好方法,利用率高、吸收快、施用方便。特別是在樹體出現缺素癥時,或補充某些容易被土壤固定的元素,葉面噴肥可收到良好效果。6月份后,每隔10~15天噴1次,交替使用碧護、氨基酸、稀土微肥、綠葉寶、尿素、磷酸二氫鉀等4~5次,以增強葉片光合效能,增加養分吸收及轉化速率,促進果實養分積累,達到提高產量、質量的目的。土壤施肥和葉面噴肥并用,可使核桃果仁飽滿、空粒減少。
3.4 整形修剪,合理負載 樹形宜采用小冠疏層形和自然開心形。幼樹定干高度0.8~1.2 m,整形宜早不宜晚,應在5~7年內培養各級骨干枝和結果枝組,盡快形成良好樹冠骨架,及時控制頂端優勢,確保主枝延長枝的主導地位,促進大量結果。
盛果期要不斷調整樹體結構,及時疏除過密、交叉、重疊、細弱、病蟲枝,防止主從不分,樹形紊亂。調節生長與結果、衰老與更新的矛盾,更新復壯結果枝組,提早疏除過密枝,充分利用徒長枝,適時處理背上枝,達到內膛不空、外圍不擠、立體結果、豐產穩產之目的。
早實核桃連年豐產能力強,結實量大,通過加大修剪量和形成合理的樹體骨架,可控制生殖生長,促進營養生長,增加枝葉量,滿足果實營養需求,達到減少落果、提高果仁飽滿度的 目的。
核桃雄花芽多,為避免雄花芽發育消耗大量水分、養分,于萌芽前(3月底前后)疏除全樹90%~95%的雄花芽,坐果率可提高13%~18%,增產20%左右。
3.5 適時采收,防止掠青 核桃成熟前20天是出仁率、含油量及單果質量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的高峰期。果實充分成熟的標志是由綠色變為黃綠色,樹上1/4的青皮自然開裂時為最適采收期。早實核桃是否能夠在充分成熟后采收,對果仁飽滿度、單果質量及果實品質等影響甚大。
據調查,陜西丹鳳早實核桃成熟期一般比當地晚實核桃遲10~15天,大部分早實核桃早實而不早熟,應推遲采收。
3.6 綜合治理,防控病蟲 綜合防控病蟲害是提高產量、質量和從根本上解決核桃果仁不飽滿問題的重要措施。針對早實核桃常見病蟲核桃舉肢蛾、核桃小吉丁蟲、云斑天牛、核桃橫溝象、核桃枝枯病、核桃潰瘍病等,采用“以樹下墾復擴盤、合理間作、清除枯枝落葉雜草為基礎,以樹冠噴藥為應急手段,摘拾蟲果、樹下藥劑封鎖、藥塞蟲孔、根際施藥、人工捕捉成蟲、砸蟲卵、剪除干枯枝、強化樹體管理為主要措施的綜合治理新方法,對有效防控、增強樹勢、提高葉片光合效能、促進果實養分積累效果顯著。
針對陜西丹鳳產區核桃樹冠高大而種植分散的實際,可推廣涂干、埋藥、根際噴藥封鎖、灌根、涂藥帶、地面施藥等經濟簡便的防控措施。
4 綜合措施實施效果
2013—2015年,筆者作為上述技術主要推廣人之一,在陜西省丹鳳縣棣花、商鎮、鐵峪鋪、武關、蔡川等5個鎮的早實核桃園實施推廣面積0.1萬hm2。通過采收后室內考種評定,以及病蟲危害率、樹體結構、長勢等的實地調查,綜合技術示范推廣區產量比對照區增加10.5個百分點,好果率增加25個百分點,核桃果仁飽滿度提高60個百分點,且仁味香、色澤佳;樹體生長健壯,特別明顯的是結果母枝和營養枝布局合理,長勢好。
綜合評價結果:技術推廣區經濟效益提高28個百分點,3年間0.1萬 hm2早實核桃增產50多萬kg,增收75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