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園病蟲種類多,有些病蟲害(藥害、肥害)表現癥狀高度相似,導致果農因辨識不清而盲目用藥、過量用藥,不但防治效果差,而且還可能造成果實農殘超標、環境污染等安全隱患。以下,我們針對葡萄園中易混淆的病蟲害,分組介紹各自的典型癥狀表現和防治方法,供果農參考。
1 幼果期“黑痘病” “盲椿象害狀” “藥害”
在幼果直徑5~7 mm時,“黑痘病”“盲椿象害狀”及“藥害”在葡萄果面上的癥狀表現相似——均為黑色小斑點,極易誤認誤防。
1)黑痘病。斑點在果面隨機分布,除黑色外,也有紅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斑點大小有差異,后期病斑常龜裂,嚴重時連成片。可噴施苯醚甲環唑等藥劑進行防治。
2)盲椿象害狀。斑點在果面隨機分布,小且稍有突起,后期木栓化。可噴施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或噻蟲嗪+氯氟氰菊酯防治,注意樹上樹下同時噴藥。
3)藥害。斑點在果面分布較為均勻,但大小相對不均,后期形成枯斑。植株不同方向、不同部位輕重不同。
2 果穗上“潰瘍病” “霜霉病” “白腐病” “水罐子病”
發生在果穗上的潰瘍病、霜霉病、白腐病、水罐子病在發病的某一階段癥狀相似,但也有一定區別。
1)潰瘍病。發生在膨果期。發病部位一般在果穗和當年枝條上。隨機分布。感病果穗或可落粒,病粒腐爛慢,表面無明顯附著物。潰瘍病多發園要注意控制產量、合理肥水管理,初發期可噴施嘧菌酯、苯醚甲環唑等預防。
2)霜霉病。主要發生在幼果及穗軸幼嫩時。發病部位一般在幼果、穗軸及葉片上,并在葉片上出現霜霉癥狀。隨機分布。感病果穗不落粒,病果不腐爛,表面覆蓋白色霉層。在噴施霜霉病防治藥劑后,白色霉層會消失,常會與潰瘍病混淆。在霜霉病發病初期,可噴精甲霜·錳鋅+雙炔酰胺、烯酰嗎啉等防治。
3)白腐病。較潰瘍病、霜霉病發生晚,多在大風大雨、雹災后發生。發病部位是果穗。果穗由下層向上層發展。感病果穗或可落粒,病粒腐爛快,表面產生灰白色小顆粒。應注意在風雨冰雹后及時噴苯甲·丙環唑、苯醚甲環唑等提早 預防。
4)水罐子病。生理性病害。一般發生在果穗轉色后;發病部位在果穗上。先在果穗穗尖,接著在副穗上出現癥狀。感病果粒果肉變軟,皮肉極易分離,病果易脫落。生產中應注意減少化肥,特別是氮肥的施入量,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提倡使用微生物肥料。
3 根腐病、水淹、缺鐵等引起的黃化
1)根腐引起黃化。整個植株葉片均發黃,新老葉片顏色差異不大。根部腐爛、發朽。多發生于化肥施用過量,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或施肥離根太近等施肥不當的果園。可根據具體發生原因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對已發病園,選晴朗天氣,在9:00—10:00將根挖開,清除腐爛根,晾曬至17:00,灌入咯菌腈+S誘抗素等藥劑,促使根系恢復。
2)水淹引起黃化。一般出現在開花前后。先期長出的葉片顏色基本正常,隨抽梢量增加,新生葉片顏色連續不斷變淡發黃,隨葉片生長逐漸恢復正常。根系生長緩慢,難發新根。主要原因是上一年度秋季連陰多雨,葡萄園長時間積水。往往整片發生。應注意秋季雨后及時排水。發生癥狀時不要盲目大量追肥,可根部灌施S誘抗素,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等,促進早發新根。
3)缺鐵引起黃化。新生葉片葉脈間先失綠,后整個葉片變為淡黃色或白色,田間點片隨機發生。防治方法是葉面噴施硫酸亞鐵或含鐵量高的液體肥料,嚴重的園結合滴灌或用施肥槍等進行根部灌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