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為閻肅老師祈禱,但最終還是聽到了噩耗;明知他會離開我們,但他真的離開時,淚水還是模糊了雙眼。
今天,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眼前閃現,往事也在快速回放。
閻老和我第一次交往,就是讓我在忐忑和驚訝中進行的。2012年底,編輯部的人員在商量《華人歌詞》改版的問題時,有人提議封面的刊名應該請一位詞壇名家給題寫一下,也好借借“仙氣”。可找誰呢?說來議去,大家覺得最合適的人選莫過于閻肅老師了。可是怎么找?編輯部里只有牛世生老師當年和閻肅老師有過一面之交,但那也只是想當年了。牛老師怕一旦被閻肅老師給回絕了,有失面子。
請張社長出馬吧?牛老師給他一打電話,人家根本沒在北京,正在外地忙于春節晚會哪。
既然老將都難,小將自當爭先。在這種情況下,舍我其誰?
一來在編輯部里我最年輕,俗話說,初生的牛犢不怕虎;二來,我覺得,我一個小字輩,在閻老面前,那就是祖孫隔代。就是被他老人家推辭了,也沒啥可丟人的。
于是2012年12月18日我就“冒蒙兒”給閻肅老師寫了一封信,并寄去了一本當期的《華人歌詞》。信中我向閻肅老師表明我是一個80后的女孩,出于愛好,自籌資金辦了一個《華人歌詞》。一則為廣大詞曲作者提供一個平臺,為繁榮歌詞創作盡一分綿薄之力;再則,也是想在工作之余以此來豐富一下自己的業余生活。
信寄走了,心卻忐忑了。于是,盼了一天又一天,可盼來盼去,結果盼了個石沉大海,杳無音訊。這時編輯部有人就說,閻肅老師那么一個大家,會理咱們一個小小的《華人歌詞》?說實在的,當時我也覺得大家就是大家,那真是高不可攀哪!
人就是這樣,當一件事情徹底失望了,心反倒平靜了。
2013年《華人歌詞》的版面做了一些調整后,又在繼續著以往的工作。對于求閻肅老師之事,漸漸也就淡出了記憶。
然而,生活卻總是常常以給人以意外的驚喜。
事情已經快過去一年了。2013年10月17日我正在工作時,手機突然接到一條短信,打開一看,開頭寫道:“《華人歌詞》陳瑩你好,我是閻肅,”什么?閻肅老師?驚詫之余,我怎么也不敢相信這是閻肅老師給我的短信。但冷靜看看,真的是閻肅老師的短信。他繼續寫道:“今天檢點來信發現你(20)12年12月18日找我題詞的信。我83歲了,記不清給你回復沒有?也想知道《華人歌詞》現在怎么樣了?特此問候,并祝開心。”
短短數語真的讓我激動不已。原來閻肅老師不是瞧不起我一個無名晚輩,而是老人家太忙了,已經忘了求他之事。于是,我調整了一下心情趕緊告訴他老人家說,去年沒有給我回復。
閻肅老師收到我的短信,馬上回短信說,他會很快為我寫好題詞。
幾天后,一封發自北京空軍干休所的掛號信便走進了《華人歌詞》編輯部。當我恭恭敬敬地打開一看,真的讓人好感動啊!一張大楷紙上工工整整地寫著:“海內聚詞友,天涯共歡吟。 題《華人詞刊》 八三叟閻肅 癸巳金秋”。在題字的下方還端端正正的蓋上了老人家的大印。
面對著這張題詞,我們除感激之外還能說什么?這時我真想飛到閻肅老師的面前,鞠上一個九十度的大躬,大喊一聲:“閻肅老師,您太好啦!謝謝啦!”
可等激動之波稍待平靜之后,忽地發現閻肅老師題的是《華人詞刊》而不是《華人歌詞》。這下子可讓我們犯難了。怎么辦?讓閻肅老師重寫?這可能嗎?不重寫,也不能為此而更改刊名啊?大家七嘴八舌嗆嗆了半天,也拿不出一個好主意。無奈之下,我只好忐忑地硬著頭皮又給他老人家發了個短信,說可能是我沒說清楚,對于這個一字之差,不知該如何是好?而閻肅老師接到我的短信,當即回信說,可能是他年紀大弄錯了,并告訴我,他馬上重寫。
隔了幾天,幾乎是同時收到了兩封閻肅老師的來信。這是怎么回事兒哪?
我匆忙打開一看,原來是閻肅老師的第一封信是一寫完題詞馬上就寄了。由于忙碌,老人家忘了信已經寄了。過了一會,他突然又想了寄信之事,結果怎么也找不到那封已題詞的信。當時老人家就以為丟了。于是,又急忙寫了幾張并在當天又跑了一趟郵局。
面對這千金難買的情誼和手跡,看著這老一輩的關懷,真的沒想到,一位須仰視可見的當代詞壇宗師會搭理我一個80后的小“毛丫頭”。而且對我的所求,又是那樣認真。瞬間閻肅老師的身姿在我的腦海中更加高大起來。一代宗師對一個平凡女孩的訴求竟能如此三番五次的不怕麻煩。這時,除了感到閻肅老師的為人、人品、品格高尚之外,更覺得這是長輩對一個晚輩的關愛和期望。從閻肅老師的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究竟什么是老一代的光榮傳統!
為了感謝閻肅老師對我和《華人歌詞》的關愛,我就給他老人家打了個電話。開始我心里真的有些緊張,可是等我和老人家交談了幾句之后,就立刻覺得我不是在和一位高不可攀的宗師級的大人物說話,而是在和自己的爺爺談心。閻肅老師一上來就跟我風趣地說,我是老80后,你是小80后,咱倆可都是80后啊!一句風趣的話,馬上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短短的幾分鐘,讓我感到閻老是那么親切,說話那么中肯,那么發人深思。電話的最后,他老人家特別叮囑我,辦刊物一定不要偏離了黨的文藝方向。方向錯了,一切就都錯了。
閻老的語重心長,真是讓我刻骨銘心。他百忙中不忘一個年輕人的一件小事兒,這不僅僅是他平易近人,更是一位老藝術家心坎里對年輕人的殷切期望。
2015新年將至,我給閻老發了一條祝福與感謝的短信。短信發出幾分鐘便收到了閻老的回信。打開一看,開始大家都愣了一下,緊接著就爆發出撼天動地的笑聲,并異口同聲地說,這閻老也太逗了!
閻老的確太逗了。因為他給我的回信是:“羊眉吐氣哈皮牛伊爾”。誰能想到,一位八旬老人給孫輩的回信竟能是一句中英文混用的祝福!
興奮之后,大伙冷靜想一想,這話出于閻老也并不奇怪,因為閻老就是這么一位樂天派。你看他每次出現在電視屏幕的時候,總是那么笑呵呵的,說起話來,不緊不慢,動不動還來上兩句順口溜。一位慈眉善目、豁達樂觀的長者形象,就這樣深深扎根于億萬觀眾的心底。
其實再仔細想想,閻老師不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樂觀、幽默的心態,才使自己成為了一位樂觀的智者。他才會從生活的平凡中發現不平凡的快樂元素。所以他才寫出了那么多膾炙人口,讓歷史也難以忘懷的優秀作品。
繼承老一輩的光榮傳統,從閻老的一言一行中我已經有所感知,我會一點一滴地去感悟,去承接。
閻老我不會忘記您的諄諄教導,我會沿著您的囑托和希望徑直走下去!
閻肅老師,我們永遠懷念您!
(作者系《華人歌詞》執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