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本文在調查貴州省凱里市173戶農戶樣本的基礎上,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戶主教育程度、農戶土地規模、農戶家庭年收入、農戶對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貸款利率及是否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有顯著影響;而戶主年齡、是否租種土地、農戶家庭勞動力人數及戶與銀行之間的距離則沒有顯著影響。在此基礎上,為更好滿足農戶銀行貸款需求,本文對推動西部地區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戶;銀行貸款需求;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832.4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6)02-0008-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2.0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西部地區自然條件相對惡劣,農業生產效率較低,農村貧困問題一直較為嚴重,隨著經濟的改善,農戶的貸款需求增加了,與銀行的聯系更加緊密了。目前,西部地區農戶雖然存在普遍的貸款需求,但由于銀行貸款手續相對復雜、申請較為困難等客觀原因,農戶不得不選擇非正規渠道貸款,導致銀行貸款的滿足程度相對較低。
對于農戶借貸需求的影響因素,Adams和Nehman(1979)通過對三個發展中國家農戶的研究發現,資金借貸成本是影響農戶信貸決策的重要因素[1]。Pham和Yoi
chi(2002)針對越南、印度等國農戶調查發現,農戶的借貸選擇與其借款目的、生產能力、受教育程度、年齡及地區等因素有關[2]。Sarmistha(2002)通過對印度的村莊的調查,發現農戶自有土地資產、工資性收入、有無逾期貸款、能否獲得無息貸款等都可能對農戶的借貸行為產生影響[3]。Giang(2004)通過實證研究發現農戶特征和貸款條款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對農戶的借貸行為有比較顯著的影響[4]。國內關于農戶借貸需求的研究近年來也受到重視。何軍等(2005)以江蘇省農戶為例,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影響農村居民民間借貸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農戶社會資本擁有量、農戶家庭收入、勞動力負擔程度及戶主職業特征等,尤其是農戶的社會資本擁有量對農戶獲取民間借貸的可能性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5]。顏志杰(2005)等則認為,戶主年齡、家庭的財產狀況、家庭中非農就業人數、正規貸款用途及地區經濟條件等是影響農戶獲得借貸資金的因素[6]。周宗安(2010)通過構建Tobit模型對山東農戶統計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認為家庭規模、收入來源、家庭資產總值、負債水平對農戶的信貸需求具有顯著性影響[7]。易小蘭(2012)以江蘇、河南和甘肅三省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的農戶貸款為例,發現影響農戶正規借貸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農戶對正規金融機構借貸政策的認知程度、家庭生產經營總支出、家庭房產與耐用品總折價、地區差異等因素[8]。劉娟等(2014)基于廣東省樣本,得出農戶受教育年限、家庭有固定工資人數、農戶家庭中在政府部門任職人數、是否了解正規金融貸款原則及程序等因素對農戶借貸需求意愿具有顯著影響的結論[9]。
現有研究多以農戶家庭及資產的基本特征作為影響農戶借貸意愿的主要因素,忽略了農村金融環境等對農戶借貸需求的影響。對農戶借貸需求意愿的衡量,不同學者采用的方法各異,有以農戶最終借貸是否成功來衡量其借貸行為和需求的,但這并未將“無借貸需求的農戶”與“有借貸需求但未成功借貸的農戶”區分開,與實際不符[10]。也有學者以農戶將來的借貸意愿作為考察借貸需求的因素,未考慮到農戶的實際還款能力,這樣的借貸需求可能是無效的[11]。
本文以貴州省凱里市農戶為例,從農戶自身和銀行信貸環境出發,通過設計不同指標并描述各指標的具體特征和功能,運用回歸模型找出影響其銀行貸款需求的因素,分析影響農戶貸款獲得性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建議。
二、調查情況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5年5月對貴州省凱里市農戶的實地調查數據。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采取分層抽樣,選擇大風洞、下司、鴨塘為樣本鄉鎮,同時,采取隨機抽樣確定樣本村、農戶,合計240戶。240份調查問卷中,剔除漏答和錯答關鍵信息的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73份,問卷有效率為72.0%。
(二)樣本描述
從年齡看,接受調查的農戶年齡主要集中分布在26-45歲、46-60歲兩個階段,分別占樣本總數的51.6%和32.2%,說明接受調查農戶大多為中年人。此外,農戶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67歲,平均年齡42.3歲,樣本年齡分布狀況符合目前我國西部地區農村大部分青年外出務工,農業生產主體主要是中老年人這一實際情況。
從教育程度來看,接受調查的農戶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其中小學52人,初中70人,高中34人,分別占樣本總數的30.1%、40.5%、19.7%,三者合計共占到樣本總數的90.3%,另有11人沒上過學。
從農戶土地規模來看,接受調查農戶擁有土地面積最多的為3-5畝組,共110戶,占樣本總數63.5%,而擁有10畝以上的農戶極少,僅為6戶,占樣本總數的3.2%。另外,平均每戶農戶擁有土地面積為4.7畝,最小面積0.5畝,最大面積25畝,農戶之間土地面積差距較大,符合貴州山區土地細碎化程度較高的現實狀況。
從農戶是否租種土地情況來看,農戶租種土地情況并不多,僅為10.5%。目前,西部地區農村農戶土地大多仍由自家經營,甚至由于年輕人多選擇外出打工,已有小部分農戶選擇撂荒。
從家庭勞動力人數來看,接受調查的農戶中有2 個勞動力的家庭最多,而只有一個勞動力的家庭最少,占樣本總數的5.4%。另外,平均每戶勞動力人數為3.62人,其中勞動力最少的是1人,最多的為11人。
從農戶家庭年收入來看,接受調查農戶家庭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最多,共72戶,占樣本總數的41.9%,其次是收入在10001—20000 元的家庭,共54戶,占樣本總數的31.2%,而收入達到100000元以上的家庭極少,僅7戶。另外,樣本農戶年收入均值為24580.7元,相較于東部地區農村家庭收入水平仍然較低,其中收入最少的僅3000元,收入最多的為200000 元,標準差28581.1,說明農戶的收入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收入問題涉及家庭隱私,受訪者回答會存在隱瞞真實收入甚至抵觸不填的情況,因此可能會對回歸分析結果造成一定影響。
從農戶對信貸政策的了解程度來看,接受調查農戶中有52.1%的農戶對信貸政策并不了解,173人中僅有29人比較了解,占樣本總數的16.9%,沒有對貸款政策完全了解的農戶。
從農戶對貸款利率的看法來看,接受調查的173戶農戶中,66.7%的農戶認為目前的銀行貸款利率太高,而在農村盛行的鄰里鄉親之間的借貸則不需要支付利息,這就導致農戶轉向非正規渠道借貸,可見貸款利率是影響農戶銀行貸款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12]。
從農戶與銀行之間的距離來看,距離的兩極分化較為嚴重,較近的1公里以內和較遠的5公里以上分別占樣本總數的39.0%和41.7%,這與所選擇的各樣本地區有很大關系,其中鴨塘鎮為凱里市郊,其距離銀行近且多,而大風洞鄉屬于距州府較遠的山區,本地經濟和交通都較為落后,銀行數量也相對較少。
從農戶是否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來看,173戶農戶中僅有23戶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所占比例較少。大部分農戶在申請銀行貸款時均“無關系”。
在接受調查的173戶農戶中,有119戶表示未來有銀行貸款的打算,占樣本總數的68.7%,而54戶表示沒有,占樣本總數的31.3%,主要原因是農戶認為貸款中需要關系和貸款程序太復雜。總體上看,在樣本地區大多數農戶還是有意愿從銀行申請貸款的。
三、實證分析
(一)模型描述
本文中要分析的因變量“農戶是否有銀行貸款需求”是對應回答“有”y=1或“沒有”y=0的一個二分變量,這是一個非彼即此的問題,可對樣本數據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x1,x2…,xk是自變量,表示影響農戶銀行貸款需求的各個因素;?茁1,?茁2,…,?茁k是各自變量的系數;?茁0是常數項;μ是殘差值。
根據調查情況的描述性分析數據及現有參考文獻的理論成果,本文選擇的自變量為:戶主年齡、戶主教育程度、農戶土地規模、是否租種土地、農戶家庭勞動力人數、農戶家庭年收入、農戶對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貸款利率、農戶與銀行之間的距離、是否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等。
(二)相關假設
1.戶主年齡。一般來說,農戶年齡越大,銀行貸款的需求越低[13]。農戶年齡通常越小越容易接受新事物,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戶理解問題能力與辦事能力也會相應下降,銀行貸款較為復雜的辦理手續會讓年齡較大的農戶望而卻步。
2.戶主教育程度。一般認為農戶教育程度越高,其銀行貸款的需求也就越高。教育程度越高,農戶的理解能力相應越高,使農戶可以更好地理解銀行貸款政策,并使其明白非正規渠道貸款可能帶來的后續問題。
3.農戶土地規模。土地規模越大的農戶,其銀行貸款需求通常也越高。土地規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戶的生產經營規模,而農戶的生產經營規模越大,相應地,對資金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農戶產生銀行貸款需求的可能性也就越高[14]。
4.是否租種土地。農戶是否租種土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戶擴大再生產的傾向,而擴大再生產首先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有租種土地的農戶一般銀行貸款需求的傾向性也較強。
5.農戶家庭勞動力人數。一般來說,農戶家庭勞動力人數越多,其銀行貸款的需求也就越低[15]。更多的家庭勞動力可視為能帶來更多的家庭收入,而收入的增加降低了家庭對于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同時,家庭收入的增加也提高了農戶的還貸能力,從而使銀行貸款的可獲得性提高。
6. 農戶家庭年收入。一般認為農戶家庭收入越多,銀行貸款的需求也越高。較高收入的農戶通常生產規模也較大,其擴大再經營的意愿也更強烈,銀行貸款的需求也就越高。但是,農戶家庭收入也代表了其支付能力,在不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前提下,收入較高的農戶在生活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會降低,因此也存在收入多銀行貸款需求卻變低的情況。
7.農戶對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一般情況下,農戶對銀行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其貸款需求也越高。農戶對銀行的貸款條件和貸款程序等越熟悉,對其優越性認識越清晰,銀行貸款的需求通常也會更大。
8.貸款利率。眾所周知,貸款利率與農戶銀行貸款需求之間呈負相關關系,貸款利率越高,農戶借款的成本就會增加,農戶銀行貸款的需求也就越低。
9.農戶與銀行之間的距離。通常情況下,農戶距離銀行越近,其銀行貸款需求會越高[16]。距離銀行越近,農戶更容易獲得獲得銀行貸款的政策信息,同時還減少了交通成本,因此,較短的距離會增加農戶銀行貸款需求。
10.是否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一般而言,農戶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的,會比較容易獲得貸款,容易主要體現在貸款信息的可得性和貸款政策的更優惠性,農戶一旦有銀行貸款需求,其貸款的傾向會更強些。
自變量的定義及假設方向見表1。
(三)回歸分析結果
-2 Log likelihood(極大似然值)一般越小,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越高,表2中的結果值32.976屬于比較理想的值,Cox amp; Snell R square(擬合優度)和Nagelkerke R square(預測準確率)一般大于0.2就可以接受,表中二者分別為0.658和0.855,進一步說明模型的擬合度較好。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據表3,模型Chi-square(χ2)為78.332,Sig.(顯著性)為0.000,表明模型中至少有一個自變量具有統計學意義,模型整體而言是顯著的。
" 從表4可看出,農戶家庭年收入、農戶土地規模、戶主教育程度和貸款利率在1%的水平上顯著,與假設方向一致;是否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在5%的水平上顯著,與假設方向一致;農戶對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在10%的水平上顯著,與假設方向一致。說明上述6個變量對農戶的銀行貸款需求具有顯著影響。而戶主年齡、是否租種土地、農戶家庭勞動力人數、農戶與銀行之間的距離則沒有顯著影響。
(四)主要結論解釋
1. 影響顯著自變量解釋
農戶家庭年收入較為顯著,表示其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有極顯著影響,回歸系數為1.034,呈正相關關系,與原先的假設基本一致。一方面,家庭收入越高的農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的資金也越多,從而導致農戶從銀行貸款的意愿增加。農戶土地規模較為顯著,表示其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有極顯著影響,回歸系數為0.066,呈正相關關系,與原先的假設一致。土地規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戶的生產經營規模,而農戶的生產經營規模越大,相應地,對資金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農戶發生銀行貸款需求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同時,大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獲得較高的收益,農戶因此具有較強的還款能力,這使銀行更容易向其發放貸款。
戶主教育程度較為顯著,表示其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有極顯著影響,回歸系數為0.598,呈正相關關系,與原先的假設一致。這是因為,戶主教育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相應越強,對銀行的貸款政策和貸款手續等會相對熟悉,同時,農戶可以更好地明白銀行貸款相對于非正規渠道貸款的優勢。其次,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戶,在農村一般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銀行一般把這些人列為較理想的貸款客戶,更愿意滿足他們的貸款需求。這些都會導致農戶銀行貸款需求的增加。
貸款利率較為顯著,表示其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有極顯著影響,回歸系數為-0.087,呈負相關關系,與原先的假設一致。農業生產具有生產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等特點,因此農業生產具有較大的風險,所以農業生產的收入也一般要普遍低于其它產業。農戶在向銀行貸款的過程中是理性的,過高的利率顯然會使農戶還款的成本增加,從而使農戶的總收益反而減少,因此會降低農戶銀行貸款的需求。
是否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顯著,表示其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有顯著影響,回歸系數為0.981,呈正相關關系,與原先的假設一致。一般而言,農戶有親戚朋友在銀行工作的,會比較容易獲得貸款,因為農戶獲得貸款信息的準確度和及時性都比較高,對相關貸款政策、貸款程序的了解程度也更深,銀行貸款的需求可能就會更加強烈。
農戶對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顯著,表示其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有顯著影響,回歸系數為0.397,呈正相關關系,與原先的假設一致。因此,農戶對銀行的貸款程序及貸款條件越了解,對其優越性認識越清晰,銀行貸款的需求就會更大。
2. 影響不顯著自變量解釋
戶主年齡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影響不顯著,與已有大部分研究結論相左,但方向與原先的假設一致。原因可能在于本次調查農戶中家庭外出打工人數較多,接受相關貸款方面的知識和信息較多,因此各戶各年齡農戶對銀行貸款的認識較為接近。
是否租種土地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影響不顯著,與已有大部分研究結論相左,方向也與原先的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盡管調查農戶中家庭外出打工人數較多,但土地基本上還是由自己經營,并不對外出租,也極少租種別人的土地,所以兩者的相關程度不高。
農戶家庭勞動力人數和農戶與銀行之間的距離對農戶銀行貸款需求影響也都不顯著,與已有大部分研究結論相左,但方向與原先的假設基本一致。原因可能是因為一些農戶對銀行貸款缺乏了解,很難準確判斷導致問卷數據失真,也可能是由于調查樣本數太小而難以表現結果所致。
四、對策建議
針對影響農戶銀行貸款需求的顯著因素,要真正滿足不同層次農戶在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資金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多項舉措增加農戶收入,增強農戶償貸能力
提高農戶的收入水平,是解決農戶融資難的根本途徑。目前,凱里市農戶收入仍然以農業生產收入為主,因此,提高農戶的償貸能力,重點是提高農戶的農業生產收入。首先,政府可以在農村積極推動成立農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民增收。其次,政府應進一步推動農業保險的普及,提高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
此外,還應增加農戶的非農業收入。政府應積極給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他們拓寬就業渠道。同時,可以根據崗位的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技術培訓,使農村勞動力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提高農戶的非農業收入。
(二)重視銀行貸款宣傳工作,提高農戶貸款認知
農戶對貸款政策了解程度是影響農戶銀行貸款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農戶對貸款政策的了解程度是至關重要的。銀行需要改變傳統的“等待放貸”模式,轉為“主動上門宣傳”。針對目前大多農戶不了解銀行貸款業務、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情況,應加大對銀行貸款宣傳力度,一方面應明確政府、金融業主管部門及銀行宣傳信貸政策的職責,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拓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尤其要加強農村信貸政策的宣傳,提高廣大農戶對銀行貸款的認知水平,逐步轉變他們向鄰里鄉親借貸的傳統思想觀念,提高農戶銀行貸款的可獲得性。
(三)加強農戶信用體系建設,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加快完善農戶信用體系,可以包括農戶過去的貸款還款情況、農戶從事生產活動、農戶信用狀況等,這樣可以使銀行準確獲得農戶的信用評價,能有效地克服了人為評價的弊端,同時還能夠減少相關工作的調查成本。另外,建立農戶信用體系,還可以對農戶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使其按時還款,減少銀行的逾期貸款或不良貸款,提高銀行為農戶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的熱情。
(四)合理調整銀行貸款政策,滿足農戶差異化需求
銀行應針對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農戶貸款需求特點,適當調整貸款政策,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貸款利率、授信額度和周期可以更加靈活,以滿足不同類型農戶的銀行貸款需求。
參考文獻:
[1]Adams D W,Nehman G I. Borrowing costs and the demand for rural credit[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79,15(2): 165-176.
[2]Duong,Pham Bao,Yoichi Izumida. Rural development finance in Vietnam: A microeconometric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s[J].World Development,2002, 30(2): 319-335.
[3]Pal,Sarmistha. Household sectoral choice and effective demand for rural credit in India[J]. Applied Economics, 2002, 34(14): 1743-1755.
[4]Ho,Giang. Rural credit markets in Vietnam: Theory and practice[J]. Grand prize thesis,Macalester College, 2004.
[5]何軍,寧滿秀,史清華.農戶民間借貸需求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江蘇省390戶農戶調查數據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20-24.
[6]顏志杰,張林秀,張兵.中國農戶信貸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05(4):2-8.
[7]周宗安.農戶信貸需求的調查與評析:以山東省為例[J].金融研究,2010(2):195-206.
[8]易小蘭.農戶正規借貸需求及其正規貸款可獲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2(2):56-63+85.
[9]劉娟,張樂柱.農戶借貸需求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1):16-21.
[10]賀莎莎.農戶借貸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巖溪村為例[J].中國農村觀察,2008(1):39-50+80-81.
[11]潘海英,翟方正,劉丹丹.經濟發達地區農戶借貸需求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浙江溫嶺市的調查[J].財貿研究,2011(5):48-56.
[12]劉純彬,劉俊威.中部較發達地區農戶借貸需求的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經緯,2009(5):140-143.
[13]謝彥明,朱培巧,劉德欽等.農戶信貸可得性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以玉溪紅塔區220農戶農信社融資為例[C].2008年全國中青年農業經濟學者年會論文集.2008.
[14]宮建強,張兵.影響農戶借貸需求的因素分析——基于江蘇農戶調查的經驗數據[J].中國農學通報,2008(5):501-507.
[15]李明賢,葉慧敏.農村金融機構貸款客戶識別及選擇影響因素的Logit模型分析——基于湖南祁陽縣的農戶調查[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4):66-72.
[16]羅芳,程中海.新疆農戶借貸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10-16.
[17]趙明浩.欠發達地區農戶參與森林保險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貴州省麻江縣93戶農戶的調查[J].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23-26.
[18]史清華,陳凱.欠發達地區農民借貸行為的實證分析——山西745戶農民家庭的借貸行為的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02(10):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