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建文
香港家文花藝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深圳市家文花藝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荷蘭布爾瑪國際花藝學院花藝設計師
深圳花卉協會副秘書長
歌舞專業畢業的黃建文女士曾是一名幼教老師,在機緣巧合下涉足花藝設計行業,與花結緣,至此以后便深深地愛上了花藝設計。許是學歌舞專業的女生骨子里本身就對美的事物有著敏銳的判斷力,而幼師的工作也需要良好的手工能力,在興趣使然下,黃建文更是對花藝設計心向往之,這也莫怪乎她會走上花藝設計師的道路。原本看似毫無關聯的專業與職業卻在黃建文身上得到了順理成章的過渡,這一路走來,對于花卉的那份熱忱也許是她克服各種事業上的艱難,一步步將家文花藝做起來的最大動力。
從1997年初涉花藝行業,到1999年創立深圳“詩情花藝”設計有限公司,在黃建文的不懈努力下,于2004年創立“家文”花藝品牌,時至今日已有19年的時間。愛花之人總有著細膩柔軟的內心世界,黃建文也是如此,總是微笑著用溫婉的語氣娓娓道來,而話語中卻有著一份對于花藝創作的執著與篤定,從她身上能感受到一種親切且堅毅的氣質。如果說感性細膩的情懷是黃建文做花藝設計時的一種助力,那堅定的品質便是她作為一名花藝公司領導者的成功要素。除了經營“家文花藝”以外,黃建文也是“新設薈百師團”的導師,她不時會開講一些課程,給軟裝設計師普及花藝知識。如今,花藝設計在軟裝陳設中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設計師群體面向的終端客戶是業主,如果能在軟裝設計中融入花藝作品,無疑能將花藝文化帶入更多人的生活之中!花藝對于黃建文來說早已不僅是工作的一部分,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她不僅希望將花藝帶進自己的生活中,更希望將花藝普及到每個家庭中,讓每一位平凡人都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花藝之美。
手藝人的執著源于熱愛
來到家文花藝的藝展中心店,首先會被門口的花藝擺設攫住目光。雅致的仿真花插在一個個圓盤狀的編織網上,并錯落有致地排布著。踏入花藝店內更是別有洞天,每個區域都設定了不同的花藝主題,例如入門處的黑白區域如同一個浪漫的童話世界,通過導入3D布景的設計理念,并融入各色花卉,仿佛讓人置身于一個小花園之中。往里走有一個更為寬敞的區域,一張大案桌上擺放了幾盆仿真盆栽,周圍也是簇擁著各種花卉作品,平常可以在此舉辦一些小型沙龍供花藝師們互相交流。再深入其中,工業風區域以及以新中式元素為主的區域也漸次映入眼簾,每一種風格都能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
單從店面展示就能看出黃建文花了許多心思與努力,叢花卉創作到空間陳設,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出一位花藝設計師的執著,希望將花的最美姿態呈現給觀者。對于花,黃建文視它們如人般尊重,將它們當作“朋友、閨蜜”。深圳是個高壓的城市,黃建文卻覺得這么多年以來工作得很愉快,因為她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花有著深厚的情感。“花是一種很容易讓人滿足,很容易讓人提高自信的媒介。當客人認可它的時候,自己心里會有成就感,我能有今天也是因為這些花成就了我。”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心之所愿,無事不成。
讓藝術生活化
“想把家的這種感覺,通過花藝的傳播,帶到每一個家庭當中,讓每一個家庭擁有獨特的花藝文化。”黃建文在采訪中談起了家文花藝的品牌理念。中國的花藝設計行業起步較晚,加之文化底蘊的差異以及整個國家大背景等因素,國內外的花藝文化仍存在不可忽視的落差。當國民滿足了經濟上的需求,才能更多地享受精神層面的東西。盡管如此,中國的花藝設計行業仍是不斷地往好的態勢發展,黃建文看好中國的花藝市場,也始終堅守著一直以來的信仰,“我希望將花藝普及得像大家吃大米和買菜一樣,要普及生活化,藝術生活化。所謂的藝術生活化涵蓋了方方面面,如果以單純的藝術家眼光去欣賞這種藝術,普通老百姓接受不了,它也沒法生活化”。
將花藝帶進每個家庭,讓藝術生活化是一個美麗的愿景。黃建文在講起國外的學習經歷時也提到,“國外的老師會將生活的理念導入設計當中,這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家文花藝以制作仿真花為主,雖然仿真花沒有鮮花的鮮活生命力,但是通過精細的制作工藝加工后看起來也是栩栩如生,并具有美觀耐看、保養方便的優點。黃建文認為即使是仿真花也需要表達自然,遵循自然的原理,有時候創作雖然需要抽象的東西,但本質還是要尊重大自然,并要謹記環保的理念。仿真花具有更多的表達性,將它們融入日常生活中也不失為裝點家居空間的一個好點子!將藝術生活化了,那么生活也就自然地藝術化了,讓花藝走進生活,愿美景常伴左右。
后記:
從見面、采訪到后來為我們講解店面里每個花卉空間的設計概念,黃老師始終都是笑容可掬的樣子,耐心地傾聽與回答,親和力十足。也許正是這么溫暖的個性,才能做出那么多暖心的花卉作品吧!當談及去泰國旅游時偶然學會的疊荷花技巧也是笑靨如花,雖然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每當回想起來仍能讓她感到十分開心,這果真就是一位愛花之人。
對話錄
是什么契機讓您選擇進入花藝設計行業?
黃建文:其實一開始我并沒有一個特別想找的方向,只是剛好來深圳嘗試找工作,很巧地找到了一份花店的工作。因為我本身是歌舞專業畢業的,又是幼師,所以在手工藝這一塊兒自己相對比較喜歡,于是機緣巧合地進入了這一行。
您從最開始創立“詩情花藝”公司到后來的“家文”花藝品牌,花了大概19年的時間,將普通的花藝店一步步晉升為一個大品牌,這一路走來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黃建文:在花藝設計這塊兒,我主要是因為個人的愛好才堅持下來,我倒覺得在專業上一路學下來是沒有什么困難。我唯一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可能是我們做設計的人相對感性,公司做大了以后,團隊管理這一塊兒需要理性的東西,在這方面相對有一點難度。因為深圳是一個外來人口的城市,很多人來到這里很難找到家的感覺和歸屬感,所以人員流動這方面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難。
主要都是由您一個人來管理嗎?
黃建文:主要是我先生在管理,我主要抓設計這一塊。
您想通過家文花藝來向用戶傳遞出怎樣的設計情懷?
黃建文:我一直在想,怎么樣將公司打造一個“家”的文化去傳導。花藝本身是一種文化藝術品,我們想通過這種花藝來表達,這也是我們公司一直的品牌理念,想把家的這種感覺,通過花藝的傳播,帶到每一個家庭當中,讓每一個家庭擁有獨特的花藝文化。
您曾在國外接受過花藝培訓,分享下國外的花藝設計帶給您怎樣的啟發?
黃建文:我曾跟荷蘭和德國的老師學習過,我覺得國外的老師對花藝行業都抱有嚴謹的態度以及愛好的持續。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我覺得國外的老師都有一種環保的理念,他們會往這個方向做引導。在設計里來說,國外的老師會將生活的理念導入設計當中,這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
您覺得現階段國內和國外的花藝設計相比存在哪些比較明顯的差距?
黃建文:其實還有文化底蘊的差異,我覺得這是一個國家的大環境因素,因為起步不同,所以會存在落差。畢竟國外小孩從一生下來,他們就已從這個環境里去起步,受到這種文化的熏陶。還有一方面是整個國家的經濟體制以及普通民眾的福利,國民解決了經濟上的問題,才可以享受精神層面的東西。所以國內這一塊兒相對還是比較欠缺,畢竟整個國家人口眾多,所以我覺得這個可以理解。但是中國是一個大國,而且發展這么快,所以我一直看好我們的內銷市場,并且也是以中國市場為主業的。中國市場有很大潛力,剛好也適合花藝行業的發展,而且花藝設計也不是短期內就能成長的,它需要人的閱歷和成長經歷,沉淀下來才能有一個發展。我覺得這個過程正好就是花藝水平沉淀的過程。
中國的花藝行業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如今的花藝設計已經延伸到了更加廣泛的領域。包括家文花藝在內,業務范圍涵蓋了酒店、商場、樣板房、婚紗影樓等領域,這是否意味著花藝行業逐步在往空間花藝設計的方向發展?
黃建文:對,花藝行業其實包含很廣,花藝師需要掌握的東西涵蓋了很多,例如色彩、空間、美學、建筑、雕塑、攝影等等,基本是把一個大范圍空間的東西全部涵蓋到一個小空間的范圍內。所以說作為一個好的花藝設計師,空間原理的一些理論性東西都要懂,同時最關鍵的一個是你對生活備方面的積累和閱歷的沉淀,所以我覺得花藝設計師是不能小看的。
花藝設計師除了要考慮花卉的搭配及美感以外,還要考驗其對整體空間還有主題設計的把控力,例如您去年為傳媒獎設計的花藝作品,它也是跟“設計的善意”的主題相關的,您如何看待花藝的主題設計?
黃建文:我覺得每一件花藝作品都可以融入每個人的故事,也可以融入每一個品牌想表達的含義。我們也有一個流程,會了解客戶的需要,我希望將花藝普及得像大家吃大米和買菜一樣,要普及“藝術生活化”。所謂的“藝術生活化”涵蓋了方方面面,只有深入到每一個層面里去,它才能生活化,否則以單純的藝術家眼光去欣賞這種藝術,普通老百姓接受不了,它也沒法生活化。
所以您是希望將花藝文化普及到每一個家庭?
黃建文:對,而且我覺得上一次跟你們配合的傳媒獎“設計的善意”這個主題,也是我們要學習倡導的一個理念。所謂設計的善意,“善”涵蓋了環保等方面,它需要大自然界當中良性的循環。我們的花藝作品也是這樣,要讓一個作品表達得自然,你就要遵循自然的原理。雖然說設計形式里可能有一些逆反自然、抽象的東西,但本質還是要遵循自然,尊重大自然。所以我覺得這方面很值得向國外設計師學習,近幾年我們中國在這塊兒做得還是很好的。
您平常做花藝設計的時候通常是怎樣設定一個主題的?
黃建文:我們會根據顧客的需求來設定,因為我們首先是為顧客服務的,這一點定位得明確。我們會跟客戶去溝通,了解客戶的需求點是什么,例如一個客戶可能想在餐桌上放一盆花,他想傳達的是花開富貴或者闔家平安等等,這其中肯定會有一個寓意,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來表達。
您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些主題類的花藝設計嗎?例如楊邦勝的“君悅酒店YANG酒店設計集團18周年慶”?
黃建文:其實楊邦勝那場是我們與臺灣的凌宗涌老師團隊配合落地的,凌宗涌老師是主創。那一場正好是楊邦勝公司的18周年年會,相當于是向大眾宣傳他們的年終收獲,所以主題里用了很多的果實,寓意碩果累累。我們用到了很多的蘋果、葡萄、山楂,都是中國傳統的紅色元素,因為紅色是一個很迎合新年氣氛的色彩。我們還運用了很多蝴蝶蘭和金屬亮片去做成串成串的垂掛,以此增加一些動感和亮度,展現出的空間感也特別好。那場活動要表達的東西主要還是圍繞著18周年慶典,以“碩果累累”作為主題,其實在制作方面還真沒有什么特別繁重的東西。我覺得一個好的設計師,真不在于一件作品有多好,而是在于你真的能表達出客戶想要的東西。這一場的作品就是把設計扁平化,但是表達的東西卻特別到位,所以在設計界引起了轟動,因為它抓住了主色彩、空間環境運用以及主題的表達。
家文花藝在布吉有一個生產基地,從仿真花的制作到后期設計都是在布吉那邊完成的嗎?
黃建文:我們的原料制作廠在惠州,因為深圳這幾年已經不允許做原料的加工,布吉這邊是一個成品插花的制作工廠。
目前家文花藝的客戶群大概涵蓋了哪些?是以工程定制為主嗎?還有零售業務嗎?
黃建文:對,以工程定制為主,也可以零售。我們現在的優勢客戶群是設計師群體,因為他們要面向終端客戶,花藝作品最終會走到終端的老百姓家庭里。我們希望通過一些有設計概念的設計師來將我們的產品普及到每個家庭。我們自己直接對接的客戶是一些大型工程客戶,比如說大型賣場,連鎖商場以及一些高端的會所。
目前有線上的銷售平臺嗎?
黃建文:目前線上這一塊兒我們相對比較弱,因為我覺得花藝通過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是最好的,這是線上不能取代的。我曾經砸了不少錢在嘗試做這件事,但是后來我總結歸納了,也就停了這件事情。我覺得花本來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媒介,我覺得它應該作為嫁接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以及停下來腳步來休息的橋梁。媒體、互聯網這種平臺,以及手機、移動端、PQ端這些工具,只能作為我們嫁接的一種工具,用來做品牌宣傳和推廣,真正的落實還是需要與客戶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
家文花藝的藝展中心店會定期做一些店面形象的調整,展示不同的花藝設計嗎?
黃建文:會的,我們基本上是每季度大調,每個月微調,營業員在每周也會對店面做一些細節上的調整。我們在不同的季度會推出一些新品,通過設計、調整和陳列,向客戶傳導我們的設計能力。
店里的花藝作品主要都是由您來設計嗎?
黃建文:我主要負責把關,其實我們公司真正優秀的設計師有很多,我在花藝設計圈里也有很多同學,有時候也會通過舉辦一些活動邀請大家過來交流。我們提供場地、花藝,讓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把設計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平臺。對于實體店來說就有這種優勢,可以將全國各地的花藝師匯聚到我這里來,不斷在這里展示一些新品。
您也有在做一些線下的培訓是嗎?之前看您做過一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品,一本書里有花材的切入,呈現出很特別的效果。
黃建文:是的,因為我本身就是中國首屆花藝培訓講師,也是荷蘭布爾瑪國際花藝學院講師出身的,不過我最終選擇定位在公司和商業這一塊兒,所以講師這一塊兒沒去深入。剛好“新設薈”的創始人是我02年的學生,她覺得軟裝設計師欠缺花藝設計的知識,所以想讓我幫忙做導師。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好事,就相當于是做花藝文化的普及和推廣,算是公益性的活動。在我能抽得出時間的情況下,我可以配合一下,而且這對于一個公司的品牌推廣也是有益的,同時也能滿足我個人的喜好。
聽說您去不同地方旅游的時候會收集一些不同的花卉品種?
黃建文:是的,我會去到世界各地玩,能帶回來的花材我盡量帶回來。我們的工廠有一個優勢,我們可以自己套膜,自己生產,所以我們有好多品類的花材都是我自己找回來的真的花材,然后讓他們去套膜和研發。有時候發現一些新的品類可以在花藝設計上做推廣,如果帶不回來我會拍一些照片,讓工廠按照樣子去做。因為花藝跟服裝一樣的,它也得不停地讓人有新鮮感,所以花藝設計師也是得不停地去開發、研發新品。
看您的微信,前段時間去了泰國,疊的泰國荷花非常獨特。您應該在泰國汲取了很多花藝設計的靈感吧。
黃建文:是的,1999年的時候我在泰國認識了一個花藝師,他是專門給泰國皇家做花藝設計的。我當時用中國的編織手法將一片葉片編織好給他看,他覺得很感興趣,我就跟他說要不你教我一樣東西,我就教你中國的東西,就這樣跟他互換了資源,很有幸地學會了他們的疊荷花技巧。前段時間又去泰國,一個人在那靜心正好看到荷花,就按照他曾經教過的方法來疊一下。對于我來說,這是一個很隨性的東西,當時發了一下朋友圈,突然好像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都在不停地問我這是什么,這怎么做。有時候,一些不經意間的東西或許對別人是很有用的,所以我就很感性地把這些分享了,重新拍攝了小視頻,在微信上傳播。
最近看到你們的公眾號,里面有一篇應該是您寫的文章,里面提到您對花就像對人一樣,把它們當作閨蜜和朋友,所以我覺得您應該是對花有很深的情感。
黃建文:是的,因為我覺得深圳這個城市,工作壓力是很大的,但是這么多年以來,我工作得很愉快,因為我很多時候我把花當朋友。我可以靜下心來,開心和不開心,都在做這件事,當它呈現得很美的時候,而且客人也認可它的時候,自己就會有成就感。我覺得花是一種很容易讓人滿足,很容易讓人提高自信的媒介。所以說我對花藝確實是有很深的感情,我能有今天也是因為這些花成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