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去世后,許多人把“大躍進”運動作為毛澤東的“兩大罪狀”之一。事實上,毛澤東一生有許多的理論創造和實踐倡導,然而,“大躍進”并非他發明的。無論是人民公社、公共食堂、農村幼兒園還是“窮過渡”等諸多“新生事物”,都不是他的首創,他也不是始作俑者。
毛澤東視察河北徐水縣
1958年夏,全國“大躍進”的熱度開始急劇地升溫。
8月4日,毛澤東的專列從北京出發,南下視察工農業生產,第一站到達河北徐水縣。
毛澤東到徐水,不是看其他。而是因為他在3月份看過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陳正人,給鄧小平、彭真并報毛澤東、中央各負責同志一份《關于河北省徐水縣實現農田水利化情況》的報告。報告中說,徐水縣從1957年11月起,苦戰3月,已經實現了農田水利化,境內三條河流基本得到治理,86萬畝耕地都配備了一套至三套灌溉設施。報告還介紹了徐水縣興修水利的特點和徐水縣委領導興修水利高潮中的一些經驗。毛澤東對這里的水利建設情況很感興趣,于是專門前來察看。
下午4點半鐘,由時任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解學恭、河北省副省長張明河、保定地委第一書記李悅農和徐水縣委第一書記張國忠陪同,毛澤東首先到達了該縣南梨園鄉大寺各莊農業社。他一到大寺各莊,就大步跨進了農業社俱樂部。
進門的時候,毛澤東已認識了鄉黨委書記詹登科,社支書閻玉如和社主任李江生。當聽說每畝麥子平均754斤時,毛澤東笑著“啊”了一聲,贊嘆地說道:“不少呀!”隨后,他又問秋作物的預計產量,縣委第一書記張國忠說:“今年全縣夏秋兩季一共計劃要拿到12億斤糧食,平均每畝產2000斤。主要是山藥(甘薯)高產,全縣一共種了春夏山藥35萬畝?!?/p>
之后,毛澤東看了農業社的供銷部,看了社里的醫院和正在扎針的醫生與病人,又看了豬場,看了縫紉工廠,與一些社員談了話。隨后,眾人一起向地里走去。地里的社員鼓掌歡呼。毛澤東不斷地揮手點頭,同大家打招呼。他大概看到地里做活的婦女很多,又對陪同的人員說:“這里婦女勞力解放得很徹底哩!”
毛澤東離開大寺各莊以后,又在徐水縣城看了縣里的細菌肥料廠和鐵工廠,走遍了兩個工廠所有的車間。在細菌肥料廠,他對肥料廠出產的固氨菌,從化驗室的顯微鏡看起,一步一步地看到成品出現,并聽取了技術員對整個生產過程的介紹。他走到院里,被幾十個女工包圍起來,便與她們一一握手問好。在鐵工廠,400多個工人高呼共產黨、毛主席萬歲,歡笑聲和鼓掌聲始終跟隨和簇擁著毛澤東。他走出翻砂車間,看了兩個年輕姑娘操縱一臺刨車,還看了發電車間和這里生產的十馬力的煤氣機。在火熱的小高爐旁邊,他來回走著,還跑上去和煉鐵工人丁喜握手。
此時整個徐水城關的人,都好像涌到了鐵工廠門外,站在從鐵工廠到縣委會的路上,人們興奮得跳起來。毛澤東走出鐵工廠后,不時站住,不停地呵呵笑著。
毛澤東到了縣委會,問了問河北省其它地區莊稼的情況,又詳細了解了徐水去冬今春實現水利化和今年抗旱的情況。最后,指示徐水縣委要早抓明年的糧食規劃,要多種小麥,多種油料作物,種菜也要多品種,這樣來滿足人民的需要。他還叮囑說,小麥地一定要深翻,翻到一尺以上;以后人民就主要吃小麥,玉米和山藥喂牲口,喂豬;豬喂多了,人民就多吃肉。
晚上七點半鐘,毛澤東才離開徐水。
“人民公社”應運而生
當夜,徐水縣委召開全縣電話會議。鄉鄉社社都在電話會議上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宣誓,保證今年糧食畝產超過2000斤,保證“工業的百花”也要在全縣處處爭奇斗艷,保證整風和思想一定要豐收,保證各個戰線上都有無數衛星發射上天,要把天上的星星都遮沒……
大寺各莊早已醞釀成立公社,在當晚也正式宣布成立。各莊的樹木全部歸集體,房屋也由公社統一分配,社員實行工資制,并且興辦公共食堂。
8月5日,徐水縣召開全縣共產主義思想文化躍進大會。會后,全縣248個農業社轉為人民公社。幾天以后,又將20個鄉鎮合并為7個公社,實行政社合一的組織形式。
8月6日,劉少奇派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正人,帶著康有為的《大同書》到河北省徐水縣搞共產主義公社試點。陳正人傳達了劉少奇關于在徐水搞共產主義試點的指示,并且把康有為的《大同書》送給一些干部和社員學習。

同日下午,毛澤東到達河南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
這個人民公社名字是兩日前起的。在火熱的“大躍進”氛圍中,七里營中心鄉黨委決定把所屬56個高級社合并,結果組建了一個有7000多戶、3.7萬人的大社。取一個什么名字呢?有人提議叫“大社”,有的說叫“聯合農莊”,有的說叫“聯社”,最后,黨委從報紙上的“人民公社”受到啟發,說:“我們也是一場從私有制過渡到公有制的大革命,就叫公社吧。”大家一致擁護。
8月4日,大社門前掛出了“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的鮮紅牌子。
毛澤東下車后,在公社門前停住腳步,仔細觀看門口掛著的牌子,輕聲念道:“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當地的干部請示道:“這個名字可以嗎?”
毛澤東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
人民公社雖不是毛澤東的發明,但他在七里營說了“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后,新華社記者就把它變成了鉛字,而且是大號字做標題,十分醒目。
這讓毛澤東料想不到。據李銀橋回憶:那天,在一列專列上,毛澤東的目光觸到了那個標題,便以手拍床失聲道:“哎呀,糟糕,事先沒討論呢,政治局還沒討論呢……”為此,后來他在小范圍作過解釋:“這個事情我沒慎重,我參觀時聽一位同志匯報中隨口講了這句話,也不能全怪記者?!?/p>
“大躍進”運動進入高潮
倡導“大而公”的勢頭還在繼續發展。在隨后的視察中,盡管毛澤東對一些現象心持懷疑,但各地的熱情如火如荼,報道還是鋪天蓋地。他還是放不下心,反復詢問當地干部們:“有什么問題沒有?不要只說成績,我想知道有什么問題沒有?”問過七八遍,沒有人反映問題,只是說好。
在中央部門和省、地委的幫助下,8月22日,徐水縣委制定了《關于加速社會主義建設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規劃(草案)》,提出了“大躍進”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其中規定:1959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建設,并開始向共產主義過渡,到1963年即進入偉大的共產主義社會。次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報道,說:“徐水的人民公社將會在不遠的時期,把社員們帶向人類歷史上最高的仙境,這就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時光?!?/p>
9月1日,《人民日報》又以《徐水縣人民公社頌》為題,報道了徐水將要發射畝產山藥120萬公斤、一棵大白菜500斤的高產“衛星”。
9月20日,徐水縣委發布《關于人民公社實行供給制的試行草案》?!对囆胁莅浮反蚱屏税磩诜峙涞脑瓌t,規定在全縣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為了解決男女老幼不同的生活需要,還規定了數額不等的貨幣津貼標準。
這些行為把徐水的全面“大躍進”推上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全國各地也掀起了“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浪潮。
在毛澤東去世后,許多人把“大躍進”運動作為毛澤東的“兩大罪狀”之一,說:“毛澤東一生中似乎犯過兩大錯誤:一是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另一個是毛澤東主持反對其他領導人的運動,即開始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事實上,毛澤東一生有許多的理論創造和實踐倡導,然而,“大躍進”并非他發明的。無論是人民公社、公共食堂、農村幼兒園還是“窮過渡”等諸多“新生事物”,都不是他的首創,他也不是始作俑者。在他到達徐水前,這里乃至全國不少地方已搞起了免費的公共食堂、不切實際的幼兒園和“大而公”的公社。這些如雨后春筍冒出來的“新事物”,且得到不少中央和地方干部的支持。所謂“大躍進”運動。實際上是許多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快速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而急起直追,自發發動的一個群眾躍進式的行動。大家的愿望是非常美好的,在此期間也修建了不少的水利、公路和鐵路以及其他大型工程,但由于經驗不足,犯了急于求成、只講主觀不顧客觀的“狂熱癥”,因此,緊接著就摔了一個不大不少的跟頭。
然而,人民公社、公共食堂乃至“浮夸風”、“高指標”,毛澤東都不是首倡者,充其量不過是前期的支持者而已。這種把始作俑者的帽子強加給他一個人頭上,是很不公平的。在他去世后,一些人把“大躍進”運動失誤的責任全歸于他一個人,有失公允,也違背了當時的歷史事實。
(摘自《治國錄:毛澤東與1949年后的中國》,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