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1997年任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后兼任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2001.4- 2009.4任教育部副部長;現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
“新加坡有500億美元的儲備。”1992年9月30日,江蘇省蘇州市,一場午宴過后,時任蘇州市長章新勝把來訪的時任新加坡國務資政李光耀拉到一邊,用英語說。隨后他向李光耀建議道:“你為什么不把其中的十分之一投資在蘇州?我保證給你特殊待遇,你的投資必將成功。”
章新勝引起李光耀的注意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向鄰邦科威特發動全面入侵,并直接威脅沙特阿拉伯與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安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緊急出動,開赴海灣,進駐沙特阿拉伯。隨后,伊拉克軍隊潰敗在美軍手里。面對復雜的國際和周邊環境,時任新加坡資政李光耀認為新加坡必須尋找新的出路,以求立于不敗之地。
而此時,中國改革過程困難重重,但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堅持不懈。他在“南方談話”時,發出了“改革開放,志在必行”的明確信號。南巡時,鄧小平對新加坡的發展模式表示贊許:“我們要趕亞洲‘四小龍’(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新加坡的社會秩序算是好的,他們管得嚴,我們應當借鑒他們的經驗。”
1992年9月下旬,李光耀訪華。他在北京與江澤民進行了會談,并提出要到江蘇的無錫和蘇州看看。李光耀說,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到新加坡訪問的中國官員太多了,接待不了,不如干脆把新加坡的模式搬一個過來。江澤民聽后表示同意。
李光耀一行在無錫和蘇州的安排非常緊促,加起來還不足兩天時間,讓李光耀驚訝的是,時任蘇州市長章新勝講得一口流利英語,和他交流起來非常流暢,根本不需要別人在一旁翻譯。
畢業于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的章新勝是江蘇本地人,不但說起蘇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如數家珍,而且對新加坡的歷史和現狀也都了如指掌。章新勝大學畢業后,曾在江蘇省外辦國旅南京分社任英語翻譯,1980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學工商管理專業,回國后擔任江蘇省旅游局副局長。面對李光耀接連不斷的尖銳提問,章新勝胸有成竹,一一作答。
李光耀對章新勝的推銷心動
“新加坡有500億美元的儲備。”1992年9月30日,一場午宴過后,章新勝把李光耀拉到一邊,用英語說。
“誰告訴你的?”李光耀有些疑惑。
章新勝回答,這個數字來源于世界銀行的報告。隨后,他向李建議道:“你為什么不把其中的十分之一投資在蘇州?我保證給你特殊待遇,你的投資必將成功。”
“從經濟改革的角度來看,中國確實從新加坡借鑒了很多。在打造工業園區方面,中新兩國政府層面的合作項目更多,從最早合辦的蘇州工業園區,到后來的天津生態城、廣州知識城、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各地不斷有工業園項目落地。”多年以后,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可以說現在的中國,無論經濟發展還是城市建設,到處都可以找到新加坡的影子。”
在2000年出版的回憶錄《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的故事》中,李光耀對章新勝的推銷記憶猶新。“我的繼任人可能會帶給你一些麻煩,但是不久他就會意識到,除了走你和我定下的路線他別無選擇。”章新勝當時向李光耀保證,“蘇州人民想要他們在電視上和報紙上看到的新加坡———工作、住房和花園城市。”
對于章新勝的推銷,李光耀并沒有表示這個建議是否可行,他只是回答說:“你沒有權力讓我們建造一座小新加坡城。你需要中央政府的許可。”
不過顯然,這一可能性對李光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后來在回憶錄中寫道:“蘇州雖然號稱中國的威尼斯,但是運河都是骯臟和污染不堪的。不過,把蘇州重新塑造成一個花園城市的想法,還是打動了我。”
訪問結束,章新勝等人送李光耀到火車站,路上一直繼續交流。列車進站,李光耀夫婦登上列車。突然,已經踏進列車過道的李光耀又回轉身來,走出列車,提了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蘇州有國際機場嗎?”面對這個問題,章新勝從容應答:“蘇州以東90公里有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李光耀若有所思地走回了車廂。
1992年12月,章新勝率領蘇州市代表團訪問新加坡,并帶來了中央政府的消息。

“(章新勝)告訴我,他和鄧小平辦公室取得了聯系。他和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關系接近。章新勝建議我們將此建議付諸計劃。”李光耀在回憶錄里寫道,“第二年初,鄧樸方訪問新加坡,我向他出示了這份計劃,他很興奮。他在鄧辦給這份計劃給予了推動……當新加坡政府過后把合作計劃書提給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镕基時,鄧樸方顯然已經把合作構想告訴了鄧小平,因此很快就獲江澤民的批準,由此啟動了新中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計劃。”
令章新勝感到意外的是,李光耀將新中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選在了蘇州市區東邊的金雞湖。此前,章新勝曾在蘇州地圖上圈圈畫畫劃出了4塊地方。第一塊是剛建的蘇州高新區西邊的那一塊,理由是這里已經確定為新市區的工業開發區;第二塊是吳縣的黃埭一帶,是離市區最近的郊區;第三塊是蘇州火車站北邊,這里交通方便(那時蘇州的高速公路還很少,只有東邊的滬寧高速);這三塊都是市西的丘嶺與山區,開發成本低。
第四塊是市區東邊的金雞湖一帶———這里湖多水密,地勢低洼,“十年九澇,劃船揚不了帆,走路5分鐘就要拐彎”。開發的話投入成本太大,但新加坡方面偏偏看中這樣一塊地。
1993年5月,李光耀應邀再次訪問蘇州。在這里,他和時任江蘇省長陳煥友經過會談,以新加坡勞工基金(國際)公司和蘇州市人民政府名義簽訂了原則協議書,確定投資約200億美元,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區。當時,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在1∶8,等于是1600多億人民幣!
會談中,雙方都叮囑記者不要把投資一事傳出去。陳煥友想到1988年一個開發項目引起的社會爭論:當時,海南省政府劃出40平方公里土地為開發區,由一家香港公司獨資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并負責對外招商。那是1949年后第一次引進外資開發成片土地,被輿論與舊日的“租界”聯系起來,受到很多批評,幾近流產。考慮到前例,陳煥友希望減少政治上的干擾。不過這個消息還是被記者發布了,并引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面對爭議10年再造一個新蘇州
1993年,對蘇州市委、市政府來說,為了工業園區的建設,一方面要與新加坡方面討價還價,一方面要跟國內來自多方的不理解與反對聲進行解釋甚至是斗爭,正可謂內外夾攻、左右擠壓。但市委、市政府在中央和省委的領導與支持下,始終沒有動搖過。蘇州工業園區得到了諸多高層領導人支持,于1994年正式建立。在隨后10年不到的時間里,園區經濟總量達到了開發前蘇州全市水平,相當于10年再造了一個新蘇州。
“最讓我深切感受新加坡‘軟件’理念精神的是,他們提出要讓園區70平方公里的面積內,能夠達到對百年不遇洪澇的防淹能力。也就是說,要把整個70平方公里的園區填起70厘米高。當時填一方土是8美元,首期開發的8平方公里就是4億美元!4億美元,等于30多億人民幣。什么都不干,光平整地面,就一下花30多億元人民幣。”一位知情者談起當時的情形,感觸很深,“當填土大戰開始后,整個蘇州市周圍的道路上不分日夜地有幾百輛拉土車子在跑,滿城塵土飛揚,對大家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新中蘇州工業園區確立后,章新勝兼任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面對新加坡的“軟件”精神理念,章新勝感到十分震撼。1998年至2000年,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成績優異,獲設計學專業碩士學位。回國后,章新勝歷任教育部部長助理(2000- 2001年)、教育部副部長(2001.4- 2009.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2005- 2007年)。2012年9月15日,章新勝就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
蘇州市民的犧牲精神換來了園區的美麗。當年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首期開發的8平方公里的填土工程順利完成。蘇州工業園區后來開發的70平方公里面積,都按這個模式,將原本低洼爛湖之地,填得高高的。
1998年,江南遭遇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當時常州、無錫等蘇南一帶幾乎全都成了一片汪洋。江澤民在飛機上往下看時,突然發現汪洋之中有一片綠地,問隨行人員那是什么地方?當有人回答說那是新建的蘇州工業園區時,江澤民十分欣喜。
有一年,李光耀與德國總理一起到蘇州工業園區,他非常自豪地對德國朋友說:“我在中國最大的成功,就是我在這里留下這個‘園區’,這是我在中國的最大一筆‘遺產’。”
(摘自《看天下》2015年第8期,《作家文摘》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