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 2009.6任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現任廣東省政協主席
王榮是農學博士,后從高校副校長轉為從政,被譽為“學者型官員”。王榮主政無錫和蘇州期間,全國對“蘇南模式”的反思達到高潮。重復建設、惡性競爭帶來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經濟轉型迫在眉睫。而主攻發展經濟學理論的王榮,在蘇州更加注重于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探索。
在2015年2月9日省政協十一屆十次常委會議上,王榮作為唯一增補對象被選為廣東省政協委員。2月10日,王榮當選為廣東省政協主席。
王榮主政深圳時,深圳繼續發揮改革先鋒的作用。在這期間,深圳力推“三化一平臺”系統思想,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和前海戰略平臺作為了主攻方向。
愛拉小提琴、親自體驗“打的難”、座駕從奧迪換成比亞迪,王榮的身上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曾在江蘇有過政協工作經歷的他,在隨后深圳的任上,也多次就大政方針與委員協商。在不同的場合,王榮都鼓勵政協改革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
1958年,王榮出生于江蘇鹽城市濱海縣。其父王維標曾是濱海縣林牧漁業局局長,母親是原縣供銷社的一名普通職工。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高中畢業后,在鄉下插隊3年的王榮參加了高考,進入南京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前身),就讀農業經濟系農業經濟管理專業。
在這里,王榮度過了近20年的時光,完成了從教授到官員的轉身,成為學而優則仕的典型代表。10年的本碩博連讀之后,王榮一年一個臺階,先后擔任南京農業大學講師、副教授、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等職。
1990年到1997年,王榮先后擔任南京農業大學校長助理、兼任校長辦公室主任和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一職。1994年,王榮晉升為教授,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并在1996被批準為博士師導師。
1997年到2009年,王榮基本以“一年一升遷”的頻率,先后擔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江蘇省農林廳副廳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中共江蘇省無錫市委副書記、代市長,中共江蘇省無錫市委副書記、市長,中共江蘇省無錫市委書記,中共江蘇省蘇州市委書記、中共江蘇省委常委。
算起來,從正局級到副省級只用了4年的王榮,蘇州主政5年,是他仕途上任職時間最長的職位了。
從出生到成長,從參加工作到成為副省級官員,王榮在江蘇待了50年。
2004年10月,時任無錫市委書記王榮調任蘇州市委書記,并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江蘇省委常委。王榮任內,蘇州外向型經濟繼續發展,經濟結構轉型調整加速推進。
王榮主政無錫和蘇州期間,全國對“蘇南模式”的反思達到高潮。重復建設、惡性競爭帶來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經濟轉型迫在眉睫。
而主攻發展經濟學理論的王榮明白,“發展”的概念不僅指經濟增長,更包含了社會的變革和協調前進。因此,他在蘇州更加注重于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探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6月5日,原深圳市長許宗衡因嚴重違紀被雙規。6月12日,王榮被閃電調任深圳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從“蘇州經驗”到“深圳模式”,51歲的王榮開始了新使命。一年后,王榮擔任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執掌這個中國改革最前沿陣地,廣為各界所關注。
有媒體曾經報道,深圳與蘇州,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之處,兩地同樣必須直面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特別是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轉折點上,如何實現飛躍,如何順利‘騰籠換鳥’,避免產業空心化,都是對執政智慧的考驗。”《21世紀經濟報道》曾把王榮稱為“探路者”,稱“主政蘇州時的王榮一直緊盯深圳,研究深圳,把深圳作為追趕目標”。
2014年8月,《南方都市報》報道了《王榮許勤的“朋友圈”》,為了幫助企業、促進深圳經濟發展,王榮和許勤長年累月地考察龍頭企業、鼓勵創新為王、廣交各方朋友、拓展海外市場……
2014年底,《南方都市報》再次發文《王榮許勤2014年忙了啥?》。文章綜合各大媒體報道及政府在線公布的消息得出,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和市長許勤2014年共有536項行程,忙碌的時候,一天最多有三四項活動。
(摘自《南方日報》201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