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提高化學課堂實效性的嘗試,旨在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
關鍵詞:實效性;情感策略;思維策略;分層教學策略;反饋策略
課堂效率沒有抓好,是教學效果最致命的。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教師采用的活動策略。課堂教學方法策略與課堂教學的效率密切相關,優化課堂教學方法策略就是要使其方法策略盡量合理化、科學化,從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下面就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談一些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感策略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自古情理不分家,讓學生對化學“動情”,再讓他們學習化學之“理”,自然效果倍增。那么怎樣讓學生對初中化學“動情”呢?無數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物經歷表明,成功的決定因素首先不是他們的淵博知識而是內心對其事業的熱愛和追求。同樣,學生內心對化學的熱愛和追求,對其化學學科學習品質的形成與提高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化學情感的教育,促進和提高學生情感智慧的發展。
1.對化學教師“動情”
要想你的學生喜歡上化學,那首先要讓他喜歡上作為化學教師的你。所謂愛屋及烏,學生喜歡上了你,自然也就連帶著喜歡上你教的學科,喜歡了,也就會認真,效果當然也就好。要學生對化學教師“動情”,首要前提是化學教師要有足夠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體現在個人修養,為人師表,要讓學生覺得你值得尊敬,應該尊敬。人格魅力體現在“言必行,行必果”,要讓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好。人格魅力體現在愉悅心情,肯定的眼神,表揚的話語,可以讓學生愿意接近。其次化學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廣博的知識體現在備課充分,教師不可能都是學者,所以針對每一節課都必須充分備課,熟識每節課的相關知識。廣博的知識體現在勤于鉆研,知識要有深度,有廣度,一個簡單的現象要給學生意想不到的收獲,能激發學生深度的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勤于思考,挖掘出有深度,有廣度的問題。
2.對化學學科“動情”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自然賦予其獨特的魅力。化學“驚奇”,化學實驗,化學現象常伴隨著魔幻般的變化,開學初始,一節化學“小魔術”展示課,可讓學生瞪圓眼睛。化學“奇妙”,空氣是物質組成的,空氣是有質量的;動物呼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滅火;等等,無一不沖擊著學生的思維。化學“實用”,用化學知識解釋滅火的原理;用微粒運動解釋氣味擴散的原因;用小蘇打發酵,治療胃酸過多。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會到化學的魅力,自然會喜歡上化學。
3.對化學知識“動情”
新課程教學目標中,增添了情感目標,要求我們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合理地開展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用能讓學生“動情”的資料展示進行課題式研究,可以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如用濃鹽酸的泄露圖片展示,開展鹽酸性質的課題研究。
二、線性思維——思維策略
化學線性思維指的是,分析化學問題時程式化有序性的化學思維方式。現在的初中化學教材編寫意圖,趨向于話題式研究,這種編寫形式,打破了原來舊教材那種知識系統式研究,每一個話題的研究,都要涉及到多種不同系統的化學知識,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有挑戰,但同時,也造成學生思考問題時缺乏有序性,有時分析問題時甚至出現無所適從,不知道用哪方面知識從什么地方入手分析的情況。這無疑給學生解決問題造成了難度。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化學線性思維的培養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研究物質的性質,還是進行化學計算;無論是進行化學實驗操作,還是實驗現象描述;無論是自主探究,還是集體討論。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要使學生的思維是沿著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由遠到近的優化程序步步向前推進的,直至有效地完成任務、實現目標。
三、開放性、發散性問題——分層教學策略
我認為分層教學更應該是側重于教學內容上的分層教學。指導思想是“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低起點使課堂的起始階段人人都能參與,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有收獲,都有成就感。通過多層次的問題,開展多層次的教學,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發展,從而達到較高要求。高要求學生,必須積極參與,必須用心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而要較好的執行這樣的思想,我認為最好莫過于設置開放性問題和發散性問題。
開放性問題指的是沒有特定的標準答案,而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答案的問題。如:在學習《滅火》時,設置的問題,你見過哪些滅火的方式?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愿意回答,容易回答的,而且都沒有錯的說法,自然很容易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獲得成就感,得到好心情,這節課當然也就容易出效果。
發散性問題即求異問題,是一種要求學生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種可能性,探求答案的問題。如:在學習《滅火》時,設置的問題,泡沫塑料制品燃燒,你用什么方法滅火?原理是什么?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在自己不同的認識程度上,給出自己可以理解的答案,有可以通過其他同學的答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不卑、不驕、不躁的學習品質,也更有利于課堂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四、提問、課堂練習——反饋策略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戰百勝”。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知己知彼,無疑反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反饋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學生本節課的效率,認識本節課可能存在的問題,而且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本節課的所得,更可以讓學生體驗收獲的成就感。
當然要使課堂提問和課堂練習更好的體現出效果來,我們還應該注意一些問題。①貴精不貴多。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進行太多的提問和練習顯然是不合適的,也是沒必要的。②代表性,覆蓋面要廣。不能多,那么我們就應該讓問題和練習能兼顧較多知識,更有代表性。③多層次。問題和練習的設置要有層次,有序性選擇,做到由易到難、以簡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要讓學生逐步熟練,不宜一下子太難,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④發展性,延續性。問題和練習不應盡是死板的基礎知識填空和套公式。要有發展性,要有知識的運用,特別是要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設計。要有延續性,問題和練習的設計要有啟發性,建立起的思維和方法要能夠延續到課后的問題和練習中,要能夠延續到以后的學習中。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的效率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成敗,良好的方法策略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保證。社會在變化,教材在變化,我們的學生也在變化,但向課堂要效率永遠是我們教學工作者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