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阿里地區財政系統和各行政事業單位,說起趙臣文,大家都親切的稱他為“老趙”。今年才47歲的他,因多年來在阿里地區財政局總會計崗位和近幾年負責財政預算國庫科的工作,“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長期的超負荷工作,大部分頭發早已光榮“下崗”,出現了禿頂,多種高原病纏身,導致身體瘦弱。但是,就是這么一個身材不高、身體有些瘦弱、禿頂的甘肅“小個子”,至今已扎根阿里高原28年,默默在阿里財政戰線上耕耘了13個春秋,為阿里地區財政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譜寫了一曲扎根邊疆,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為民的當代財政人之歌。
忠于職守、埋頭苦干
多年來,無論在什么崗位,他都始終以高度負責、勤奮刻苦的態度忘我工作,埋頭苦干。2004年阿里地區實行會計集中支付核算制度改革,地直76家行政事業單位全部納入會計集中核算,在2004至2006年近三年年間,趙臣文一直當任總會計,夜里、節假日加班進行賬務處理和對賬是經常的事。2006年全地區財政系統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負責制定了全地區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支付流程和相關制度。2008年用將近半年的時間,協助農業經濟建設科完成了手工記賬模式到實行會計電算化記賬模式的轉變。2012年底又參與了全地區地直行政事業單位由會計集中核算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轉軌改革。2013年9月以來一直負責預算國庫科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中,趙臣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埋頭苦干,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為財政各項改革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堅持原則、秉公辦事
財政是敏感部門,他又在敏感的預算國庫科負責人的崗位上工作,有一定的資金分配權力。但他一直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從不利用手中的職權為自己謀取私利。他經常對自己科室的同事說“管好錢、用好錢,關鍵就是要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他在辦理預算追加支出等財政業務時,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不講私情、堅持原則、秉公辦事。有時一些單位的領導、老鄉,想憑借與趙臣文熟悉的關系,故意將一些不合理的經費支出列入部門預算,多套取財政資金。但趙臣文始終堅持原則,按照有關支出標準和財政政策,詳細核實該單位每一項財務開支,耐心細致地與單位講道理、算細賬、做工作,努力用好管好財政資金,力求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敢于創新、積極探索
他常對科室同事說“遇事多動腦,多思考”。財政預算工作政策性強、業務性強,他出于對本職工作熱愛和對工作質量的不懈追求,在工作上、學習上始終堅持勤于思考,常常能提出解決問題的獨特辦法措施,開創工作新局面。自治區財政廳召開各市財政局長和預算科長座談會,征求對自治區政府準備出臺實施激勵型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意見。他在短時內熟悉掌握了自治區新政策的豐要內容,全面分析了該政策對阿里地區財政的轉移支付、上級補助的利弊影響,提出了許多建設性建議。阿里地區是全區乃至全國自然條件最堅苦、最邊遠、經濟社會最落后的地區之一,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中央財政撥款,是典型的“吃飯”財政。趙臣文在負責預算國庫科工作期間,吃透政策,協助局領導努力爭取自治區和中央財政的支持,為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惠民政策的落實做了人最的工作。
舍小家、顧大家
有人說選擇了阿里就等于選擇了奉獻。阿里因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上,氣候惡劣、高寒缺氧、交通不便,是人類生命的禁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天上阿里”等稱呼。然而趙臣文,在阿里一干就是28年,28年使一個英俊的青年變成一個略顯蒼老、中年禿頂的人。在這28年里,由于遠離父母,父母生病時不能在床前盡上一個兒子應盡的義務,在他們離世時因工作的原因也沒能回老家去送他們最后一程。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也跟隨他來到阿里地區上作,2014年9月又不幸患上主動脈夾層瘤,雖然做了手術,但至今還臥病在床。一雙兒女,從小遠父母,大女兒如今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兒子在今年高考時因工作需要,趙臣文沒能陪他參加高考,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為此趙臣文深感內疚,覺得對不起兒女。對不起家人的事還很多,但趙臣文卻對得起黨和人民,他一心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舍小家、顧大家,把黨的事業作為自己最大的職責和最高的使命,為了邊疆的穩定和發展,將自己的青春和無私的愛獻給了阿里地區上無各族人民。
這就是阿里地區財政局預算國席科的“老趙”,財政系統一名普普通通的財政干部,用他并不高大的身軀,在阿里高原譜寫了一曲扎根邊疆,無私奉獻,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為民的財政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