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夏,王震突然受到嚴厲批判,被撤銷新疆分局書記、軍區政委及新疆財委主任的職務,被迫離開他苦心經營的新疆。那么,王震緣何遭到批判?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是怎樣的呢?
牧區改革起風波
王震的一生和新疆有著不解之緣。是他率領大軍解放新疆,使新疆回到人民的懷抱;是他帶領新疆軍民恢復和發展生產,使新疆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1952年6月,駐蘇大使張聞天路過新疆,對新疆短短兩年時間中發生的變化感到驚訝,專門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贊揚了新疆的工作。然而歷史的發展往往出現意外的曲折。1952年夏,王震突然受到嚴厲批判,被撤銷新疆分局書記、軍區政委及新疆財委主任的職務,被迫離開他苦心經營的新疆。那么,王震緣何遭到批判?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是怎樣的呢?
王震之所以在新疆受到批判,根本原因是他主持的新疆牧區改革。新疆是全國四大牧區之一,在全省79個縣中,有22個縣以畜牧業為主。新疆解放時牧區人口約為60萬,占全省總人口13%。1949年,全區有大小牲畜 1000多萬頭。長期以來,新疆牧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居不定。
由于反動統治長期的民族壓迫,經濟掠奪和土匪的騷擾,使新疆畜牧業遭到嚴重摧殘,許多牧民流離失所,生計艱難。與農民相比,牧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更為落后。在牧區里,還殘存著封建氏族制度的社會關系,王公貴族、部落頭目等上層;不僅占有大量草場、牲畜,還享有種種特權,每年都向牧民征收繁重的貢稅。牧主以及部落頭目、王公貴族利用其封建特權,還要牧民無償、半無償地放牧他們的牲畜,對牧民進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
1951年5月,新疆的減租反霸斗爭全面展開。王震當時產生了一個想法,將農村牧區改革與農村改革同時進行。1952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將《關于在伊犁開展牧區改革》的電報發往中共中央西北局。隨后又派人專程到古城西安探聽消息。性格率直的王震,沒等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答復,就雷厲風行地布置開了。
5月17日,根據內蒙古牧區改革的經驗,西北局復電明確否定了新疆分局的意見,告之應集中力量在農業地區進行土地改革,游牧區暫維持現狀,半農半牧區暫不進行土地改革,甚至不辦減租反霸。
就在王震為此事舉棋不定的時候,時任新疆分局委員的鄧力群從南疆調查回來了,聽了情況介紹,連聲叫好。鄧力群主張不僅要沒收地主的牧畜,還要沒收宗教頭目的土地,徹底摧毀宗教勢力的經濟基礎。鄧力群的建議使王震極為興奮,加上大部分分局領導的支持,王震決定就這樣干了。
毛澤東做王震的工作
西北局最早發現了問題,習仲勛立即要求新疆分局停止牧區“鎮反”。以王震為首的新疆分局卻認為牧區“鎮反”理由充分,西北局不了解新疆的實際情況。這樣,西北局和新疆分局之間電話、電報來來往往,發生了嚴重的爭論。
中央發現問題后,重新給新疆分局發了電報,隨后又利用王震到北京開會的機會深入地交換了意見。王震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這時被逮捕的牧主已達1000多人。隨后在北京和烏魯木齊先后召開的黨內高層會議上,批判矛頭直指王震和新疆分局,但會議對王震的批評違背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新疆工作“成績是主要的,錯誤是次要的,但是嚴重的”這一客觀公正的評價,把工作中局部的問題夸大為全面的、系統的錯誤,并將王震由原來的擬調動工作改為撤職。
由于王震身體每況愈下,1953年7月,中央安排他到蘇聯治療。臨行前,毛澤東特地把他請到家里,進行了一次語重心長的長談。
在肯定了王震的成績后,毛澤東說:“你王震只看到新疆,沒看到全局。在少數民族地區先進行土地改革,第二步再實行牧區改革,這是中央的統一部署。你新疆不按中央的部署搞,就會影響西藏,妨礙我們爭取達賴的工作;也會影響甘肅、寧夏、內蒙,那些地方也有牧區。這樣一來,中央就被動了。”王震是直爽人,道理說透了,他的思想也通了,通了就能認錯。但仍對一件事不能釋懷,那就是把兩年多新疆軍民艱苦創業取得的成就當作錯誤來指責。后來王震曾說:“新疆問題對我一生是最大的打擊。”當時,王震就是帶著這種遺憾黯然離開新疆的。
1954年2月,王震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之后,他以最快的速度新建了黎湛、鷹廈鐵路。1955年,王震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1956年,王震任農墾部部長,建立了西北、東北、華南、海南、云南等幾大墾區,為發展我國的農墾事業和穩定邊疆作出了突出貢獻。王震離開新疆后,仍然關心新疆的穩定和發展,先后14次回新疆視察和指導工作,尤其是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是新疆屯墾事業的設計師。
歷史的結論
是非曲直,歷史是最好的見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和路線的根本轉變,對一系列歷史冤案、錯案進行了實事求是的平反昭雪。197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對這一問題作了糾正:
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工作期間,率領全疆各族軍民,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黨的民族政策,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依靠久經考驗的人民解放軍,改造和團結起義部隊,屯墾戍邊,建設工業,節衣縮食,艱苦奮斗,對新疆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52年新疆省第二屆黨代會對王震同志和新疆分局的批判是不符合實際的,中央當時撤銷王震同志的新疆分局書記、軍區政委及財委主任,是不公正的。
王震的心胸是寬廣的。習仲勛在擔任西北局第二書記期間,曾于1952年七八月間在迪化主持召開新疆省第二次黨代會,對王震和新疆分局進行了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批判。“文革”期間,習仲勛遭受迫害,被下放到了洛陽拖拉機廠。
鄧小平復出后,老干部陸續恢復工作。王震和一些同志商量,要想辦法幫助習仲勛回來。
這時,習仲勛也想到請王震幫忙,讓夫人齊心和女兒橋橋到北京找王震。有人對習仲勛說:“那時候那樣整他,現在他理你呀?”習仲勛說:“你們不了解他,他要不管,就不是王震。”
王震見到習仲勛的信后,馬上向中央領導同志寫信,建議給習仲勛分配工作。為了給習仲勛解決工作問題,王震還專門給鄧小平寫信。
齊心后來回憶說:這時,“我在女兒橋橋的陪伴下,多次往返于北京、洛陽之間,也多次找過王震,他非常關心習仲勛的‘問題’,結果,還是王老第一個出面為仲勛恢復名譽說了話。”在王震等人的幫助下,習仲勛復出,出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在廣東省干部會議上說,我反過王震同志,反對錯了,他不計前嫌,赤誠待人。以后王震到廣東去,習仲勛和他見面時還不無歉疚地說:“過去整你整錯了。”王震大度地說:“已經解決的問題,不用再提它了。”
1993年3月12日,王震病逝。
(摘自《新疆往事》,陳伍國、劉向暉著,當代中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