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出生時都自帶著兩個“腦洞”。確切地說,這“腦洞”實際是人的顱骨間的縫隙,它們分別被稱為前囟(xìn)門和后囟門。不過,這兩個“腦洞”不是給我們放飛想象力用的,它們的主要功能是讓嬰兒的頭骨具備了變形的能力。這樣,在媽媽生我們的時候,就可以順利一些。
而且,這兩個“腦洞”隨著我們頭骨的生長發育,慢慢就會自然閉合。后囟門在出生后6~8個星期時就會閉合,而到了我們1~2歲的時候,前囟門的“天窗”也關上了。所以,我們現在都不會頂著腦袋上的兩個大窟窿出來嚇人,更不會記得自己曾經有過“腦洞”了。

那這兩個“天窗”都關好了之后,腦殼上是不是就沒有洞了呢?不是的!雖然人類的頭骨很堅硬,但它并不是全封閉的設計。這是因為,大腦上的神經和血管都需要與外界連通,所以頭骨上也為連接這些“線路”留好了出口。這其中,最大的那個腦洞叫做“枕骨大孔”。它位于顱骨的底部,大腦和我們脊柱里的脊髓就是在這里相連接的。
為了保護我們的大腦,我們的頭骨都很堅硬。但是,如果大腦本身出了毛病,比如有了炎癥、出血、缺氧,或是發生了水腫、長了腫瘤,這時候就會在顱骨里形成非常大的壓力。特別嚴重的時候,一部分腦組織就會從這個最大的“腦洞”里被擠出來,直接壓迫中樞神經系統。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醫學現象。如果搶救不及時的話,很難挽回人的生命。
除了腦殼上的這些洞之外,腦組織上也會有洞嗎?當然可能。但這時,一般都是因為得了一些疾病,使腦組織遭到破壞,留下或大或小的真·腦洞。比如說,當一些細菌或真菌感染了大腦時,被感染的腦組織就會出現壞死。隨著壞死的組織逐漸增多、融合,最終可能就會形成一個大空洞。還有一些寄生蟲,比如腦囊蟲,也會在大腦里“挖洞”。只不過,這些“腦洞”不但不會讓我們變聰明,而且還可能徹底毀滅我們的智力。所以,這種“腦洞”可千萬開不得!
在歷史上,為了給人治病,有些醫生也會給人開開“腦洞”。但跟現在的腦科手術不同,那時的大夫雖然有本事把人的腦袋鉆開,但一般沒辦法把它們再封起來。因此,這種手術極其危險!在南美洲、非洲等地的一些古代遺址里,人們都發現了不少帶著這種“腦洞”的頭骨。這可能是一些得了頭疼、癲癇或者精神病的病人,當時的巫師或醫生相信,鉆個洞就可以把“惡魔”從患者腦袋里趕跑。至于這些可憐的人被“開了腦洞”之后的結果……我們不敢想象!
現在,在大腦出血的時候,醫生也會用鉆孔引流的方法吸走血腫,以避免這些出血對腦組織造成壓迫。等疾病有所緩解之后,醫生們會用鈦網等材料再把“腦洞”補上。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補腦洞”啦。

看到這里,你有沒有大家對天天掛在嘴邊的“腦洞”產生了新的認識呢?反正,小編是又要開始神游天外、開啟新的“腦洞”了……
透明蝴蝶的翅膀清澈透明,只能看見翅脈,點綴著些許花紋和眼斑,真是妖艷與空靈并存。這種美得那么不真實的蝴蝶真的存在嗎?當然是真的!這種蝴蝶生活在南美,但它們為什么會長出透明的翅膀,科學家還無法解答。目前只能認為這可能跟保護色或警戒色有關,想象一下,如果哪天你的身體大部分都變成透明的了,只剩一副骨架和牙床在空中飄蕩……看看還有誰敢惹你!
被霸王龍一口咬下去會有多恐怖?看過《侏羅紀世界》的人一定深有體會。想想那張布滿尖牙的大嘴,大概世界上根本沒人想去親身驗證這個感受。這種體型巨大的肉食性恐龍,擁有厚實的頭骨和長達15厘米的牙齒。它們的肌肉特別發達,力大無比,咬開皮肉乃至咬碎骨頭都不在話下。
研究發現,霸王龍的嘴巴可以張開一個張開接近90°的角。這也符合進化規律。因為肉食性動物的嘴巴確實都比草食性動物張開的角度要大很多。再說,對于霸王龍這種手很短的動物來說,經常用嘴巴叼東西簡直是不可避免的……好吧,為了保住我的頭,還是不說這個話題了。

人的大腦看上去就像一團灰白暗淡的“豆腐”。而這種名叫“Brainbow”的技術卻能將它變得五彩斑斕,其中的神經細胞們個個分明,閃耀著絢麗的光芒。在這種技術中,人們采用了一種名叫“Cre重組”的酶。它可以識別特定的DNA序列,并且把幾種顏色的熒光蛋白基因串在一起來加以區分。這樣,細胞就可以顯現出各種不同的顏色了。這種技術可以用來計算細胞的數目、追蹤細胞的走向、觀察神經網絡的連接布局以及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當然,它營造出的這種“神經彩虹”的美麗景象更能讓大眾領略科學的魅力。

這架超級袖珍小飛機只有成年男性的大拇指那般大小。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玩起來要比普通遙控飛機更有趣!只是在這么一個小小的外殼內安裝的電池容量有限,充電30分鐘的電量只能支持4分鐘的飛行。下次不要把它當成蒼蠅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