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長江流域水土保持清潔型小流域治理的一些問題,探討了治理過程中應該采取的具體方法和其中體現的特色,希望可以為今后的治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長江流域,水土保持,清潔型小流域,治理
前言
當前,長江流域水土保持清潔型小流域治理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影響了治理工作的整體水平,所以,必須要深入分析治理的方法和原則,確保治理更加的科學有效。
1、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作用
1.1 減弱災害程度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采取了梯田、經果林、水保林、種草等坡面措施與溝頭防護、溝道攔蓄等工程措施組成的從上至下的立體綜合防護工程,有效保持了流域內的水土資源。在小流域溝系中布設谷坊、攔砂壩,在坡面中布設蓄水池(窖),對水資源的利用起到了控制效果。治理措施的實施使得各項工程在蓄水減沙、防洪抗旱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1.2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對流域內的陡坡耕地、田間道路、荒山荒坡、覆蓋度低的其它用地等,因地制宜的布設水保林、經果林、行道樹、種草等各項植物措施,提高了各個區域的植被覆蓋,改善了生態環境,調節了地域小氣候,按照清潔型小流域要達到水量可調度、水質可控制、生態可監測的總體要求,確保流域水質清潔、增強上游水源涵養、維護人與自然和諧。
1.3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在實施各項綜合治理措施后,通過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規劃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通過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基本農田質量,為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奠定基礎,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強水土資源的攔蓄、利用;實施村落、院落美化,村路主干道、聯戶路干線種植景觀行道樹和綠籬,發展櫻桃、葡萄等庭院經濟林園,發展日光溫室、無公害有機蔬菜示范基地及食用菌產業開發。
2、人工修復與自然修復相結合
項目緊緊圍繞“生態治理、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為主題,以保護水源為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的中心,把防污和治污作為清潔型小流域建設的重點,規劃治理措施包括預防監督措施、綜合治理措施、生態修復措施、村落工程、農業示范園、管理措施六大類。
2.1 人工修復
根據實際情況,主要對陡坡耕地及荒山荒坡進行人工修復,修復方案因地制宜,對荒山荒坡采取人工栽植水保喬木林為主,樹種選擇落葉松,油松、側柏等,整地方式以魚鱗坑為主;對陡坡耕地,先進行工程整地,整地方式采用水平階(臺)的方式,栽植方式為混交,混交方式為喬灌混交,針葉闊葉混交,樹種選擇為當地的特色經濟樹種,以核桃、花椒、銀杏等為主;對于零星地塊,進行種草措施,根據耕地及荒坡的情況選擇適宜的不同品種類型的草籽,使區域內的植被覆蓋密度獲得提高。
2.2 自然修復
對于坡度較大或者土層單薄的山體,給予其自然修復。可將欄禁設置于此區域四周,禁止采伐、放牧或者其他生產活動在該區域內發生,要對該區域的封禁和管理保護工作進行加強,使其處于持續的自然修復狀態,以避免由于活動而產生水土流失的情況。對于植被較好的區域,可采取封育和封禁的方式來使其植被覆蓋率加大,從而達到對水土流失進行控制的目的。
3、治理問題改善措施
3.1 基于當地經濟狀況開展治理
水土流失地區的經濟環境不同,因此應該在資金能力允許的范圍內開展治理工作,與當地的產業相結合,相關農業部門帶頭對市場進行研究,以本地特色產業為基石,分析市場產業的詳細資料。
3.2 打破區域限制,發展新經濟點
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發展流域經濟,增強水土治理工程的質量,盡可能的節約治理成本,從當地實際出發,拓展種植的種類,對水土保持植物的選擇上,應該經過詳細的調查,分析出實用的樹種,選擇帶本地特色的優良樹種。而養殖業則要考慮市場需求、資金儲備、技術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總的來說就是拓展創新思維,利用水土保持小流域開發治理使農業經濟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3.3 加大投入力度
水土保持是關系民生的重要工程,因此必須引起國家足夠的重視??紤]到治理工作涉及部門眾多的特點,所以應該把相關部門聯合起來,以此來加強交流合作,各司其職的做好各環節的治理工作。國家也需要把水土保持項目列入重點財政扶持項目,從經濟、政策上給予優惠,促進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斷進步,也可以引導農民承包生態環境較差的地區,不僅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益,也擴大了生態環境的覆蓋面。
3.4 從實際出發開展治理工作
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狀況,制定從實際出發的治理方案,不斷累積治理經驗,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論基礎,最終達到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水平發展的目的。同時要保證治理工作的一致性,在對坡耕地進行改造的過程中,也要兼顧其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從而增強整體的防護能力。最后應該嚴密監控水土保持生態環境,著重監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變化情況,針對出現問題及時做出防護措施。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清潔型小流域的綜合治理,高效農業的實施,農村環境的改善,生態旅游的發展,綠色產品的開發,將極大的促進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生態環境作為生產要素在農業經濟增長和人居環境中的作用真正顯現,有力地促進了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生活文明的統一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海峰.清潔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分析[J].大科技,2015(04):133-134.
[2]王生存.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走清潔型小流域之路[J].消費導刊,2013(07):85.
[3]周學堂.清潔型小流域生態水土保持建設[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