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維生素C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水,廢水成分復雜、濃度高、色度大。試驗采用ANON和MBR工藝對維生素C生產廢水進行處理,后續利用“臭氧氧化”對剩余污染物進行深度處理。系統在設計的負荷下運行時TN去除效果為85%。
【關鍵詞】維生素C廢水,TN
1、試驗水質
某制藥廠排放的廢水水量為20000m3/d,主要為生產維生素C產生的廢水,在藥廠內經過UNITANK工藝預處理后排放,排放廢水可生化性差,B/C<0.05,總氮含量高,碳源不足,水質變化較大,為滿足日益嚴格的出水標準此排放廢水需進一步處理,本小試試驗設計采用“臭氧氧化+ANON+MBR”聯合工藝處理UNITANK工藝預處理后廢水,設計水量為1m3/d,出水執行一級A標準,其進水水質情況如表1所示。
2、試驗設備及工藝流程
試驗設備主體采用鑄鐵箱體,內部防腐。主要處理單元尺寸見表2,工藝流程為圖1所示。
3、TN的去除
9.6~12.8期間,每日取MBR膜出水測其TN值,結果如圖2~圖4所示。
由圖2所知,隨著試驗的運行,出水TN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9.26日以后,由于進水TN的提高,出水TN也呈上升趨勢。在9.6~9.16日期間,系統處于污泥的繼續培養馴化期,因此系統對TN的處理能力較低,系統的出水TN在30mg/L~50mg/L,并隨著進水TN浮動而變化;隨著污泥的培養的慢慢成熟,系統的處理能力逐漸增強,在9月17日至9月29日這段時期,系統的進水TN為90mg/L左右,但是系統出水TN保持在15mg/L以下,最低指標為3.8mg/L。在9月28日后,進水TN超過150mg/L,進水負荷遠遠超過了系統設計的負荷,并對系統造成了嚴重的沖擊,使污泥大量的死亡,系統對TN的處理能力也就大大喪失,因此,出水TN隨之上升,并隨著進水 TN值的升高而升高,出水中TN濃度在100mg/L以上。
由圖3所知,這是原水中TN的濃度在10.1~10.11此段時期一直在200mg/L左右,遠遠超過了設計負荷,而且由于污泥的大量死亡,因此系統對TN的處理能力下降;10.12日以后,廠方對進水進行了調整,TN濃度較前一段時期有所下降,處理系統隨之逐漸恢復,并在12日至15日期間,出水TN數值高于進水TN,這是由于在進水TN峰值期間,需處理的污染物濃度大大高于系統的設計處理量,剩余污染物囤積在系統內,造成短時間出水污染物濃度增加。
隨著系統中污泥的培養馴化的加強,污泥的活性逐漸恢復,對TN的去除能力慢慢的增強,并逐漸穩定。
由圖4所知,出水TN隨著系統的運行呈現下降趨勢,且11.7日之后,出水TN在15mg/L以下。這是由于受到沖擊后的系統已經恢復。
系統進水在11.3后逐漸下降到了100mg/L以下,滿足了設計負荷。在11.3~12.8這段時間系統對TN的處理達到了設計的能力,系統出水中TN的濃度基本在15mg/L以下,能夠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在這一段時期系統對TN的處理效率基本在85%以上,系統運行良好時,出水中TN濃度為1.3mg/L。
4、結論
系統在設計負荷下運行,對TN去除效果達到85%以上。系統抗沖擊能力較好,經過沖擊后,在進水污染物濃度低于設計負荷時,系統可以很快恢復正常的處理能力。系統運行穩定時出水TN能夠保持在10mg/L以下,MBR池出水最佳時為1.2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