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是以提高農業領域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為目標,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改善農業節水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特色產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打造現代化節水農業體系,
【關鍵詞】農業;高效節水;意義;措施
1、發展高效節水型農業的意義
1.1 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來,農業用水在總用水量中雖已呈下降趨勢,但仍是用水大戶,特別是農業大省,農業用水比重占60%以上。從農業灌溉發展來看,農業灌溉的規模不斷擴大,同時水質性缺水問題日益突出。這就要求發展效益農業的同時必須朝節水型效益農業方向發展。從發展趨勢上看,高效農業必須是節水農業。
1.2 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
現代農業的規模經營模式和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勞動生產率,從人工作業變為機械化作業。“兩高一優”農業和現代化農業不僅注重提高產量,更強調農產品的品種、質量、外觀和上市時間等,就對灌溉提出了更為“精細”的要求。如灌水的位置、時間、數量、營養成分等,還要求對空氣濕度和土壤情況進行自動監控和科學管理。如果采用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以及其他各種先進灌溉方法和技術,對傳統、粗放型的灌溉方法進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證率和水分生產率,還可通過灌溉系統進行施肥和灑藥,使種植結構和耕作技術的發生重大變革,推進農田灌溉的現代化和管理科學化,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生轉變。
1.3 促進農業結構調整
在水資源匱乏的地方,盡量做到少種或不種耗水量大的作物,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擴大節水型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建立一批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具有當地特色的節水高效農產品基地。調整和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農業結構的調整不僅要滿足“品質調優、效益調高、市場調活、民調富”的要求,更要滿足“面積調小、耗調低”和削減用水高峰的要求。
1.4 改善生態環境
從生態效益來說,膜下滴灌比常規灌溉每畝節水10~150立方米,節水率30%~40%,如果將節省的水用于生態建設,將極大地改善新疆的生態環境,大大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膜下滴灌技術提高了水、肥、藥利用率,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用量,平均膜下滴灌棉花每畝化肥施用量為48.2kg,較地面灌的63.Ikg減少了25.Ikg,農藥用量也明顯降低,減輕了對土壤的污染,而且使南疆土壤鹽堿化得到有效改善”。
2、農業高效節水發展的對策
2.1 科學規劃布局
水務部門要統籌考慮水源、氣候、地形等條件,科學合理制定發展規劃,在河灌區要發展以大田滴灌、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在井灌區要發展以管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在規劃建設蓄水池時,要以灌區為單位,根據耕地面積、渠道工程現狀、地形條件合理確定蓄水池容積和控制面積,切實防止因規劃布局不合理造成重復建設、浪費投資。
2.2 完善投資機制
縣財政、水務和農業開發辦等部門(單位)要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投入,整合現有高效節水、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及企業資金投入,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切實加快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步伐。進一步落實地方配套資金,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水利資金高效利用、滾動使用的合理方式,開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資、獨資等多種渠道,實行“多元化”融資。
2.3 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
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有效地調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會各部門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為單元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系,確保流域內各行業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資源,同時促進各行業節約用水和水環境保護,避免由于流域內各部門之間經濟實力的差異,造成搶占水資源、濫采地下水,導致水資源浪費、發展受制約、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在水資源統一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建立水資源統一管理體系,既要確保有限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也要保障地區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
2.4 加大宣傳培訓
各鄉鎮、部門要通過各種媒介,把農業節水宣傳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向廣大農民廣泛宣傳農業高效節水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通過農業高效節水建設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充分調動農民主動參與節水工程建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全民節水意識,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形成全社會人人關心節水、支持節水的局面。
2.5 建立補償機制
水務部門要科學制定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指標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適合我縣縣情和水情的高效節水農業用水分配和管理機制,切實做到計劃用水、計量收費、定額管理。要按照“浪費不補、節約歸己、超定額累進加價”的原則,對節水效益明顯的用水戶,按照實際節水量實行差別化優惠水價。要合理制定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取水成本優惠政策,對一些高揚程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給予優惠電價或電費補貼政策,以降低運行成本,保障高效節水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2.6 強化監督管理
要建立農業高效節水工作目標任務逐級考核制和嚴格的獎懲制度,把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從前期規劃設計、建設到工程建后管護等各項工作納入政府考核目標,做到年初層層簽訂責任書,責任到人,年底考核驗收。要建立完善的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追蹤檢查制度,抓好建設項目后評估工作。
3、結束語
總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國家加大對高效節水農業投入的重大機遇,統籌規劃,合理確定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區域和任務,加快高效節水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生態保護,進一步推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李英能,黃修橋,吳景社.水土資源評價與節水灌溉規劃[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2]錢蘊壁.節水農業新技術研究[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