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鄉安全供水直接關系城鎮及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是社會福利性基礎工程之一,除加強水源地管網、水廠、水質檢測制度化管理外,實行計劃供水管理,節約用水是保護水資源永續利用最基礎的前提。加大對用水戶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并采取有效保護節水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納入供水企業目標責任考核內容,才能提高管護責任和節水意識。
【關鍵詞】計劃管理;城鄉安全供水;水資源
城鄉供水具有自然龔斷性、公共性和準公益性,供水管理單位是為固定區域用水戶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不是一般性產品生產銷售企業。目前貴德縣供水工程管理是以公有制為主,管理模式的形成和發展與社會經濟條件、管理體制、法律法規密切相關。
城鄉及農村安全供水工程可持續利用和運行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條件是:產權清晰、經營主體明確、專業化和規劃化、水價政策合理、政府監管與扶持到位、能夠實現財務收支平衡。通過梳理國家有關城鄉及農村供水工程管理政策,我單位通過多年調研提出了現階段城鄉及農村供水工程可持續運行管理一系列模式,以期加快建立適合縣情的城鄉及農村供水工程管理體制機制,尤其是切實注重計劃用水管理是關鍵,是實現可持續安全供水的前提。
1、全面實行計劃用水管理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
貴德縣水資源稟賦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000m3。但偏于粗放的水資源管理與利用,在維持現有用水水平的前提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分布與土地資源、經濟布局不相匹配的矛盾將更加凸顯,水資源需求將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持續增長。根據城鄉規劃,構筑區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與格局,對水資源的有效供給和綜合管理都形成了新的挑戰,加上氣候變化、綠色經濟及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要求不斷升高,貴德縣城鄉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愈加突出。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全面實行計劃用水管理,以減少城鎮用水過程中的水資源浪費為目標,并將之作為節水、護水、愛水、惜水和加強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等措施的有益補充,從而最大程度地緩解水資源短缺和用水量急劇增加的矛盾,促進關系國計民生的水利工作再上新臺階,進而推動貴德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2、實行計劃用水管理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戰略舉措
近年,為從根本上解決貴德縣水問題,相繼出臺了多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規章,編制了水資源保護、建立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健全了考評機制,逐步建立起了足以保障落實各項管理措施的制度體系。隨著這一系列管理制度付諸實施,各類用水定額和行業用水定額標準相繼制定,縣鄉行政區的用水控制指標得到有效分解,重要河流水量分配和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有所加強,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力度不斷加大,節水型社會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相當數量高效實用的節水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看出,上述工作無一不跟用水總量控制、用水結構優化、水量合理分配和用水效率提高有關,其指導思想、落實途徑、保障機制與成果評價均以計劃管理為主要內容,均以取用水的科學化為管理目標。貴德縣自來水公司積極跟進,采取多種形式,加強保護水源地,按照水量分配和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制定用水計劃,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借助于“三條紅線”倒逼機制,以嚴密科學的監控檢測、計量統計等技術手段,全面加以落實。而工作的著力點就是通過計劃手段來加強用水管理,促成用水效率的提高。
3、全面實行計劃用水管理是城鄉及農村供水部門的重要職責
2011年中央省委1號文件,明確了水資源保護管理,永續利用是水利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各級政府加大對水資源開放利用的規劃制定政策,加大管護力度,水資源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稀缺資源,在其管理過程中,更應該體現出這一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規定,國家對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計劃主管部門會同供水部門,根據用水定額、經濟技術條件及水量分配方案確定的可供本行政區域使用的水量,制定年度用水計劃,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年度用水實行總量控制。第四十九條進一步提出,用水應當計量,并按照批準的用水計劃用水。這充分說明,計劃用水管理不僅是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憑借的管理手段,更是水法賦予供水部門的神圣職責。目前,貴德縣已頒布或出臺與“計劃用水”有關的規范性文件,計劃用水管理工作呈現出“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的多元性。
4、全面實行計劃用水管理是推進水資源持續有效利用的有力抓手
水資源歷來被看成生態環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和生態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但個別鄉鎮或村社及用戶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缺乏有效利用和保護,導致持續利用問題十分突出。一些水源地周邊地區被大量擠占,造成河道斷流、生態退化。從城鄉向農村蔓延、從地表向地下滲透。而全面實行計劃用水管理主要依托“三條紅線”控制,能夠有效轉變用水方式,切實提高用水效率。隨著全社會節水意識的普遍增強,“計劃用水能夠促成節水”的理念必將進進一步深入人心。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開發利用水資源時,充分考慮基本水源地健康生態;在編制保護與修復規劃時,著力于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濕地的保護;在研究建立水源地及河流生態評價指標體系時,在強化城鄉水資源管理時,工作的側重點要放在城鄉供水、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生態環境治理和防洪排澇等方面的統籌規劃與協調實施。這些保護措施都跟計劃用水管理緊密相關。必須把落實計劃用水管理作為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在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的全過程中進行科學規劃和嚴格管理,大幅度降低水資源消耗強度,全面提升城鄉水資源保障水平,推動全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利用之路。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我們供水單位主動適應新常態,切實加強供水工程和水資源管護力度,提升水資源保障水平,維護良好地水源地原生態環境,充實完善新時期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利用科技技術手段,提高水質質量,籌措資金,維護更新改造管網和設施設備,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努力實現高標準運行、高質量服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致富奉獻供水企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