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水利工程項目的設計與治理相關理論,結合實踐水利項目建設的實踐經驗,分別從政府水利項目協同治理視角進行工程設計,然后從水利項目的立項機制層面對項目的進行優化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工程的質量與安全,也極大地提升政府水利工程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為相關的水利工程設計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對水利工程項目的開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水利工程;水利項目;項目設計;機制設計
一、引言
當前,由于政府水利項目的建設需求不斷提升、項目投資規模不斷加大、發展現代節水農業的技術需求不斷提升、項目建設的社會協同要求不斷加強,速度與質量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問題不斷凸顯,傳統的項目管理方式也已不再適應水利項目的建設發展趨勢,進行項目建設管理模式的深化改革勢在必然。本文將對政府水利建設項目概況進行全面分析,利用信息不對稱理論探討政府水利建設項目風險因素發生機理,并依據風險管理現狀調研的結果,對政府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現狀加以分析,說明了進行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從現代系統科學的觀點來看,任一項目都是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部門而形成的復雜系統,在這一復雜系統內又包含若干子系統,各要素間的互動和協同是系統產生創新和發展的推動力量。因此借鑒協同理論的原理,在開放條件下,通過系統內外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流,各種系統(包括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的內部子系統之間通過非線性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協同效應,產生各子系統相互合作、協調共生的協同現象,使整個系統自動地在宏觀上呈現時空、結構、功能協調有序,進而達到新的穩定狀態。可以看出,協同理論強調協調效應,它特指在復雜系統內,各子系統的協同行為產生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單獨作用,從而形成整個系統的聯合行為和共同作用。對于涉及單位、組織,跨越階段較多的政府水利建設項目而言,協同理論為改善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無序狀態提供了很好的視角。本文針對政府水利建設項目的現實狀況,結合前文所構建的政府水利建設項目全過程集成風險管理體系,從協同目標體系、工作機制、信息平臺、資金利用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政府水利項目協同治理機制的構建方向。
二、水利項目協同治理機制設計
(一)項目協同目標體系構建
政府水利建設項目實施階段多、涉及的人員多,其利益相關主體的利益訴求也在很多方面不一致,因此構建統一的目標體系是項目協同治理機制的基礎。通過目標體系的確立,可以讓協同體制中相關的組織單位明確自己的工作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相應的職責。在構建目標體系的過程中,要本著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原則,盡可能地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以激勵各方以項目目標位導向,積極進行項目的建設。協同目標體系的構建內容可參照政府水利建設項目全過程集成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風險管理的目標體系。
(二)項目工作協同機制構建
為提升項目的流暢度和和諧度,構建科學合理的協同的工作機制是必由之路。在構建的方向上,一是實現項目外部的協同,即水利建設項目與其他涉農項目之間要實現協同,在規劃、設計、施工、籌資等方面,水利部門要與土地管理、農業部門等建立長效的溝通機制,以實現科學協作,保障有限資源的高效利用;二是要現實項目內部的協同,即水利建設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要實現項目相關單位間的全過程協同,要在協同組織、協同工作流程、協同工作的運行上建立科學的體制機制,以保障項目建設的正常運行,規避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類風險。
(三)項目協同信息平臺構建
為保障項目內外部溝通協同的流暢,搭建社會監督路徑,還需要依托信息平臺,因此在項目的協同治理機制中,還需要搭建協同信息平臺。協同信息平臺的建設要分為三個層次,即項目的全過程和全階段,項目的協同工作流程和項目的協同監督平臺。
(四)項目資金協同利用構建
有效充裕的資金是保障政府水利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針對當前項目資金使用分散,無法實現協同統籌的現象,需在協同治理體系下,建立項目的協同資金利用機制,在縣級層面上,實現投資資金的統籌,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實行統籌安排,集中使用。
三、水利項目競爭立項機制的優化設計
(一)規范項目立項程序
全面推進項目的競爭立項機制,可以有效地規范項目決策程序,合理推進項目建設,實現項目申請、立項、規劃、招投標等多個環節的優化。將“暗戰”變為明爭,由此可以保證項目立項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實現科學的項目立項機制。此外,實行項目競爭立項機制,可以節約項目立項的時間,在最大程度上合理推進項目的建設,使農民可以盡早享受到國家支農惠農的政策支持。
在立項的決策程序上,在政府水利建設項目的各類決策中,要摒棄傳統管理模式中的拍腦袋決策和領導干部一言堂,建立規范嚴格的決策流程,以保障腐敗分子無縫可鉆、無效決策無計可施。具體而言,要按照提出問題、擬定可行方案、篩選最優方案、方案落實執行、執行落實監控、決策經驗總結等幾個步驟,建立規范的決策程序。
(二)優化項目立項環境
從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設計視角,全面推進項目的競爭立項機制,可以優化項目立項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絕“人情項目”、“釣魚工程”,由此可以保證項目的建設質量和項目資金的合規利用。另外,推進項目的競爭立項機制,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激發基層進行水利建設的積極性,變“相馬”為“賽馬”,變“要我干”為“我要干”,把資金分配給最急需、最適宜的地方,把水利建設項目優先向農水基礎設施落后的地區傾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化現行的政府水利建設項目競爭立項機制,需規范競爭立項程序,合理選取評價指標,尤其是要將上年度績效評估的結果與立項過程相接軌。優化現行的政府水利建設項目競爭立項機制,還需要與本文所構建的政府水利建設項目全過程集成風險管理體系相結合,要對擬立項的項目進行全面專業的風險評估,并進行分析和比較,對風險等級高、潛在風險因素較多的項目應不予立項。
參考文獻:
[1]申軍,李利榮,王順.城市河道景觀設計技術探討[J].內蒙古水利.2012(05)
[2]禹博.論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設計原則[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2(18)
[3]郭合軍.生態水利工程的發展及其現狀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