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中就有我國,我國人均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國半數以上的城市缺水,其中一百多個城市已經嚴重缺水,因此,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是關系到人們生存和發展的。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 規劃 維護
由于水源的污染日趨嚴重,可用水量逐漸減少,因此在制定供水規劃和用水計劃時,水量和水質應統一考慮,規定污水排放標準和制定切實的水源保護措施。這個管理系統的特點是把自然界存在的有限水資源通過開發、供水系統與社會、經濟、環境的需水要求緊密聯系起來的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流域管理是維護水資源生存之本,是調整流域整體效益的水量配置、水環境容量配置、河道管理、防洪調度、水量和水質管理等方面的基礎。因而,流域管理與水資源管理是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相依發展的有機整體。
一、水資源現狀
地球有“水球”之稱。“三山七水一分田”,這句俗語,比較形象地概括了地球表面的情況,從宇宙來看,地球是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百分之七十二的表面積被水覆蓋,儲水量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其中百分之九十七為海水,淡水資源只占其中的百分之三,在淡水中將近百分之七十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因此,我們能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受到污染的威脅。水是萬物生存的根本,而在淡水中,江河、湖泊、水庫等來源的水較易于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占全球水資源的百分之六,名列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使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僅僅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溫州市:全市人均擁有水資源量為150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8800)的1/5左右,低于我國2200立方米的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多數縣(市、區)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均在國際公認的水緊張紅色警戒線1700立方米以下。
二、水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問題
1.1 水利環境保護與綜合開發促進水利工程管理的全面發展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深,想要維護整個地球大環境下整個人類資源和諧發展,就要做到將水利工程的開發與水資源的環境保護相結合,做到兩者互相和諧發展,只有兩者的全面共同發展,才能保證人類在未來的發展中既不會受制于自然資源的枯竭,又能夠享受到經濟發展和科學進步給人們帶來的益處。
1.2 部分地區水資源破壞嚴重
我國水資源開發方式屬于粗放型的開發方式,對河流湖泊的水資源沒有合理進行開發,水資源過度開發現象嚴重,特別是對河流湖泊水資源的長期無的限制開發、無償開發使得水資源遭遇到嚴重破壞,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受到破壞。
1.3 工業用水量雖較大,但實際消耗量并不多,一般耗水量約為其總用水量的0.5~10%,即有90%以上的水量使用后經適當處理仍可以重復利用.可是很多工廠對水資源的使用是:使用后既排走,不做凈水處理循環利用,加重水源缺失和浪費 。
2污染問題嚴重.
2.1 一些高消耗的企業,如造紙廠、化工廠、制革廠等,它們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如果不經過嚴格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海河流中,會使水體發黑、發臭,有些難以分解的有機物會寄存在水體生物體內,嚴重威脅人類的飲水安全。
2.2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農業也加大了農藥、農肥等的使用,其中農肥和農藥在農田使用后,殘留物會隨著灌溉水或雨水流入水體,會造成地下水、河流等的污染。
2.3 人們日常生活污水中也會含有一定數量的病原體、病菌等微生物,日常洗滌所用的洗滌劑,對水體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在新的形勢下,水資源保障能力需適應公眾需求的變化,促進新城鄉供水安全的全面升級。水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水生態修復任重道遠。在“五水共治”的大背景下,溫州全市加強了對低小散產業的淘汰和轉型升級、全面加強了工業污水達標排放和生態調水等工作,但是目前大多數河道水質仍不理想,水生態修復任務仍十分艱巨。據21世紀城市水資源國際學術研討會透露,我國已經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13個最缺水的國家之一。人類現在用水量越來越大,且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水資源保護與管理。
國家要加強立法,完善法律法規,將水資源的污染和治理寫入法律之中,把法律作為控制污染的強制手段,強化監督和執法,最終保護我們的水資源,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加大監督力度,確保全民節水真正實施。通過節水意識的宣傳,大力研發和推廣節水型生活用品,使節約用水真正進入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有關部門也應該通過對用水數據的監測,發現并及時制止浪費現象。
加快農業輸水工程及灌溉方式改造,改變種植農作物結構,加快生態農業發展。在一些條件具備的地方,應該改變輸水方式及灌溉方式,可采用管道輸水替代傳統的露天渠道輸水,采用滲灌、噴灌及低壓管道灌溉等方法灌溉,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水資源,還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在一些條件不具備的地方,地方政府應該帶領群眾調整農作物結構,通過各種手段擴大種植規模,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與此同時,應加快綠色農藥農肥技術研究,盡量減少給水資源帶來的污染。
對一些污染嚴重的工廠,要加大治污力度,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教育的手段,進行污染監督,強制要求企業建立污水處理系統,對一些污染特別嚴重的工廠,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等方式改變污染情況。對一些水消耗大的企業,要建立水循環使用系統,通過各種凈化手段把已經使用過的水進行再使用,減少浪費現象。還要大力倡導節水型產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繼續加大水利工程投資力度,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加強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和調配,達到除害興利。對一些河道實施規劃保留區制度;在江河流域實施退田還湖、整治河道和實施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措施;加固大江大河干堤和病險防洪工程;加強流域管理,實施流域全年水量統一調度。
結語:加強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走出一條以保護資源與環境為目標的全新的發展道路來。
參考文獻:
[1]袁峽,對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的探討[J].中國水利,2012(7)
[2]張懋真.水資源的現狀、利用與保護[J]中水建設管理,2015(9)